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一张AI生成的图片,被他人公开盗用了,盗用者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吗?给你看张图片,这不是一张照片,也不是一幅绘画作品,而是北京的李先生通过AI软件生成的一张图片。而就是这张图片,成为了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23年2月,李先生使用AI软件制作了一张古风女子的图片,并取名为“春风送来了温柔”,加上“AI绘画”等标签后,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网友刘女士看到这张图片后,非常喜爱,感觉和自己的文章非常契合,就直接作为配图使用了,还抹去了署名水印。结果这事被李先生发现了,他认为刘女士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署名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于是,就将对方告到了北京市互联网法院。
那么,通过AI软件生成的一张图片,能够算作为李先生创作的作品吗?这幅作品的著作权能够归李先生所有吗?我们先听听李先生是如何通过AI生成这张图片的?
第一步,他下载安装了一款开源的AI生成图片模型(Stable Diffusion),随后在正向提示词与反向提示词中分别输入数十个提示词,设置迭代步数、图片高度、提示词引导系数以及随机数种子,生成了第一张图片。
第二步,将其中一个模型的权重进行修改,生成第二张图片。
第三步,修改随机数种子生成第三张图片。
第四步,增加正向提示词内容,生成第四张图片,也就是我们最后看到的这张。
在了解了整个创作过程后,法院最终认为,这张图片,虽然是通过AI软件生成的,但是图片以线条、色彩构成,具有审美意义,可以认定为作品。整个创作过程,具备了“智力成果”和“独创性”的著作权构成要件。因此,李先生享有该图片的著作权。而刘女士未经许可,将其作为配图使用且抹去水印,侵害了李先生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决刘女士赔礼道歉并赔偿李先生500元。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也许你会问,图片明明是AI模型“画”的,为什么AI模型不是创作者而是李先生呢?因为我国的著作法明确规定,作者,仅限于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而人工智能模型不是法律上的主体,不能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最终认定,李先生享有这幅图片的著作权。本案的主审法官还专门解释说,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需要个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判断的标准是:人类在使用AI模型时,是否有创作的空间、是否体现了人类的独创性智力投入。
我是陶淳,你身边的法律参谋!
编辑: 陶淳
责编: 朱晨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