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拼多多现金大转盘,就像那让人又爱又恨的前任,明知是坑,却还是忍不住想往里跳,我觉得非常贴切。
这不,最近PDD又掀起了一波提现拉人的活动高潮。我的几位朋友纷纷向我发来助力链接,出于礼貌,我一一点开、复制,然后就被拉进了这个游戏的世界。
一进去,就看到现金大转盘在眼前闪烁,现金专属红包像是在向我招手,诱惑力十足。
作为一个平时还算理性的人,我向来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对这类游戏也是嗤之以鼻,从不理会。但这次,出于好奇,我决定试一试,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愣是在游戏里泡了半小时一无所获,然后带着一股怒气退了出来。
等心情平复下来,我开始仔细琢磨起这个游戏的套路。
不得不说,这游戏的设计者真是个高手,对人性的把握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套路一环接一环,让人一旦踏入就难以抽身。
玩个拼多多游戏,我玩上火了
拼多多的“现金大转盘”和“天天领现金”活动,是“砍一刀”模式的升级版。它们以100元到800元不等的可提现现金作为诱饵,引导用户分享助力链接给好友,凑齐一定金额后就能完成提现。
这种设计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一开始,打开活动页面,系统就慷慨地送我600元,告诉我只差几块钱就能提现。于是,怀着试试看的心态,轻松点击大转盘抽奖,没想到金额还真就快凑齐了,就差几分钱了!
正当以为大功告成时,心想这回总能拿到钱了吧,结果又冒出了提现资格的限制,被告知还要集钻石。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大转盘上一次次点击、抽取,原本以为只需几个人便能轻松搞定,结果却耗费了很多时间转发,还是未能如愿,反而欠下了一堆人情债。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拼多多早已巧妙地将我引入了一个看似接近成功,实则荆棘丛生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精髓,就在于那永远差着的0.01元,以及不断逼近的时间限制。
它们像两把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我,让我不得不加快拉人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时间和精力被一点点耗尽,沉没成本不断增加,最终被拼多多的套路玩弄于股掌之间。
我怒而退出游戏后,朋友却还笑我天真,说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集兑换卡、兑换卡碎片、积分、元宝、福卡等一系列环节。整个过程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差那么一点点。
作为这场游戏的失败者,我心有不甘地采访了身边一些成功提现的朋友,比如小A,他在拼多多成功提现了400多元,但他说一直忙到半夜,成功拉了三四十个新用户才成功,而且还是在两年前,现在越来越难了。
还有人为了提现还加入了拼多多互砍群,这甚至催生了一门生意,有人明码标价出售助力次数,机刷助力4.4元10次,真人助力8.8元10次。
深入调研之后,发现拼多多提现成功完全看运气。有的人运气好,随便邀请十几个人就轻松提现;而有的人则需要喊很多人,甚至邀请几百个都难以成功。
拼多多砍价的算法似乎是由顶尖程序员设计的,难度会根据用户的“能力”动态调整。你越能拉人,它就越难,看你究竟能拉多少人。
最终,把用户的人脉资源耗尽,累得筋疲力尽。毕竟,人是斗不过算法的。
只能说,拼多多的套路太深了,画的饼和印度人做的饼一样,又大又圆,还会飞。
重要的不是拿到,而是让用户感觉能拿到
黄铮曾说,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感觉。
换句话说,拼多多的游戏设计,其精髓并不在于让用户真正拿到钱,而是让他们沉浸在那种即将获得钱的兴奋与期待中。
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主要由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构成,他们大多居住在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女性用户占据主导地位,且相较于传统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的用户,其学历和年龄分布略显偏低。
正是基于这样的用户画像,拼多多精心策划了大转盘现金游戏,门槛极低,逻辑简明,让用户几乎无需动脑便能轻松参与,而奖励之丰厚,更是让人难以抗拒。
用户只需动动手指,按照提示分享给好友,就能参与这场“真金白银”的游戏。对于五环外的用户来说,时间是最不缺的资源。
剖析这场游戏,拼多多的巧妙之处可谓比比皆是。
首先,它以一种近乎“强制”的方式,将用户迅速卷入抽奖的漩涡。助力者一打开活动页面,还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卷入抽奖的漩涡。这种即时的参与感,让你从助力者迅速转变为分享者,实现了二次裂变。
由于不确定是否助力成功,用户往往会先玩起来,玩上一段时间后,系统才会适时告诉你助力成功了。而且游戏设计得极为简洁明了,只有一个按钮,无脑按即可。页面上布满了各种动效,干扰你的正常思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疯狂点击分享。
接着,诱导你不断分享。一旦上了套,游戏页面就会跳出“金灿灿”的599.5元,或待打款动画,让你觉得这笔钱几乎已经到手,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提现,不停地抽奖,不停地拉人头。
系统还会根据用户类型精准标注价值,邀请新用户或非活跃用户能抵更多,用数字明确告诉你,让用户精准拉新。
然后,强化你的提现心智。游戏中不断暗示提现很容易,比如开学季、秋日提现超容易等话术,一直在你耳边回响。
期间,系统还会不断弹出手气最佳、幸运值100%、进度领先、你真的超幸运等提示,鼓励你继续下去。甚至,提现攻略也会提示你使用群发助手,在微信群发来薅通讯录好友。
最后,利用你的损失厌恶心理。随着游戏深入,你不断投入时间、精力和人情成本,当看到永远差一步的进度条时,你已不再是为了愉悦和期待而游戏,而是为了“不亏”。
拼多多正是利用了人的“赌徒心理”,让你一次次接近提现门槛,却又一次次功亏一篑,欲罢不能。
更绝的是,系统还会不断弹出某某某好友已经提现成功的字样刺激你,谁不想以小搏大呢?于是,你咬着牙坚持,幻想出奇迹。
不得不说,拼多多这个游戏利用了人们的贪婪和侥幸心理,变着花样欺骗用户一直转下去,一直拉着人。
抛开道德因素,我确实很服。
拼多多团队有游戏开发基因
社交媒体上,关于拼多多现金提现活动的讨论持续升温,质疑与骂声此起彼伏。
那么,拼多多这个游戏式的营销活动,究竟是不是骗子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上海的一位律师曾就拼多多的“砍一刀”活动提起诉讼,认为其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然而,拼多多方面在法庭上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于页面显示的百分比位数有限,因此将真实的数字0.9996247%省略为0.9%。
而且,确实也有一些人成功提现了,并将安利给了身边的人。所以这也拼多多的营销手段披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
在商业世界里,拼多多的这种营销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社交裂变”和“游戏式互动”。甚至阿里和京东都在以后的日子里纷纷效仿,但终究没有拼多多做得好。
追溯其起源,不难发现拼多多身上的游戏公司基因。
创始人黄峥在创办拼多多之前,就曾涉足游戏行业,创办了寻梦游戏公司。这些游戏业务所服务的用户群,与后来成就拼多多的用户群高度重合。团队在游戏开发运营中积累的用户洞察能力,为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除了“大转盘领现金”之外,拼多多还有类似的“砍价免费拿”活动,用户需要分享口令给微信好友,让他们来帮忙砍价,从而有机会拿到平台赠送的免费商品。
此外,拼多多还推出了多多果园、多多鱼塘、金猪、惊喜工厂等一系列养成类游戏,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免费获得水果等商品。
这些游戏都是打着免费的名号,吸引用户参与,拼多多更是将这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
甚至拼多多的拼单页面设计,也高度还原了游戏界面。用户停留在App中时,会看到产品上方不间断飘过“XX省的XXX刚刚发起了拼单”的通知,这与游戏世界的公屏设置如出一辙,刺激着你也下单。
拼多多凭借其深谙人性的商业策略,在电商领域犹如一匹黑马。即便是在价格战尤为激烈的去年,拼多多依然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增长。
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总营收达到了993.544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依然跃升至249.8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1%。
更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增速简直可以用“遥遥领先”来形容。
在2024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它的营收增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131%、86%和44%。虽然增速在放缓,但相比之下还是不错,电商界的另一位巨头阿里巴巴的增速分别为7%、5%和5.21%。而京东的增速也较为平缓,分别为7%、1.2%和5.1%。
可以说,拼多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电商发展样本,无论是精打细算的村镇老人,手头拮据的年轻人亦或是中年失意的城市中产,统统拜倒在拼多多的“低价”心智之下,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拼多多将会承接更多需求。
当然,拼多多的成功并非没有争议。比如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拉人助力提现”游戏,虽然不乏幸运用户通过拉人助力成功提现,但更多的人则陷入了无尽的助力循环中。
我是劝大家,买东西可以,但别再玩这个无底洞游戏了,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古人诚不我欺。
参考资料:
1、《拼多多财报》雪球财报
2、《拼多多:天雷夹着人造雷,为当“拼夕夕”真拼了》海豚投研
3、《“游戏公司”拼多多》刺猬公社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