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互联的“双 11”更对味了

阿里京东互联的“双 11”更对味了
2024年11月15日 11:26 首席商业参谋

最平淡的一届双十一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双 11 全周期(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0 日),全国揽收快递总量为 120.82 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 21.4%。看上去同比应该是不错的,但有些品类商家的反馈是退货率在增加,所以整体上体感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星图数据监测显示,各平台大促起始日期至11月11日23:59,综合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累积销售额为14418亿元,同比增长26.6%。(2024年为10月14日到11月11日, 2023年为10月24日-11月11日)。因为今年双十一多算了十天,同比还能有多少增长就不好说了。

这届双十一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对来说没有太多套路,各家“百亿补贴”“政府补贴”相对清晰,看上去每天都一样虽然略显枯燥,但也避免集中到某一天的狂轰乱炸。现在平台不再声嘶力竭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蹲守在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内下单。对于电商的造节,消费者已变得漫不经心。对于双十一的反思层出不穷,但没有人可以否定它的存在,只不过一切绚烂终归于平常。大促正在变得常态化,乐观来看,双十一将会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过去双十一的用户心智是“全年最低价”,一方面是阿里京东等平台需要“造节”来产生足够的用户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呼唤低价商品。但现如今价格战已经“无法持续”,随着消费者更加理性,极致低价已经难以带来陡峭的销售额增长;另一方面是,价格战已经影响产品的品质,对品牌和商家而言,这并不利于长期生存。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对商家也明显更友好了。例如淘宝天猫宣布,今年“双十一”期间将投入数百亿资金促增长、降成本;此外不再强制开运费险,并推出“退货宝”来降低商家退换货成本、免除“先用后付”服务费等。天猫的宣传语也从去年的“全网最低价”变成了“正品低价,惊喜连连”。

双十一并不一定需要一些炸裂的数据和惊喜,集中式的消费能够刺激物流和金融的发展,但也会带来过度建设双向疲倦,在诸如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也能做电商的时代,营销早已变成了全天候无死角的竞争,消费者已经不相信一些口号,更看重“质价比”商品透明度可靠度,这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倒逼电商平台们转型。

淘宝京东微信开始拆墙

双十一大促正在告别表象的繁荣,开始回归电商本身,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淘宝京东打开了自己,也打开了电商行业的新上限,经历了互联互通,等待中国互联网的会是一个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今年双11正式开启后,不少媒体和用户发现京东商城开通了支付宝的付款。这一付款方式跟京东支付、微信支付和云闪付并列,除了通过支付宝调用银行卡付款以外,现在的京东也支持余额宝付款等多种手段。 不少电商人士直白表示,付款渠道打通对消费者的利好很明显,支付宝的金融属性更强,注重隐私保护、拥有大笔现金流的高净值人群往往更倾向于它,这部分顾客通常也是京东希望抓住的消费者。

据机构QuestMobile最新报告,9月份,淘宝APP新安装的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55%,是过去四年以来的增长最高值。而在用户规模上,9月淘宝的新增用户达到1867万,总月活规模为9.44亿,刷新了历史最高值。QuestMobile提到,这或跟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互联互通脱不了关系。 京东一直以来跟腾讯交接甚密,它仰仗的微信作为全中国最大的社交APP,比淘宝这一全中国最大的综合电商APP多了至少1.9亿用户。

摩根大通关于阿里巴巴的报告中指出,考虑到年轻用户、下沉市场使用频次和用户规模等综合因素,随着阿里和京东合作进一步加深,给淘宝带来的新用户或许能达到两成甚至三成,最终总规模达到2.5亿上下。 美股分析师Rocco谈到,淘宝天猫体系与京东体系贯通以后月活用户增加,本质是为电商平台提高长期货币化能力打下了基础。“双方都在找自己新的节奏,”Rocco说,“至少目前来看,他们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拆墙”能理解但为什么是现在,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电商已经从过去的增量时代,用户抢夺和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存量精耕细作。疫情过后,互联网生态在流量侧、经营侧、价值维度和增长逻辑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京东阿里默默放弃了公布活跃用户数,流量红利见顶,拉新获客艰辛,“赚更多人的钱”这个目标,逐渐被替换成了“赚用户更多的钱”。所以平台要减少重复造轮子的事情,阿里接入京东物流,京东接入支付宝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是卷死商家卷死对手这件事并不现实,已经成为了当下共识,退出高烈度价格战寻求合作才是明智选择。这几年数据在增长,但平台们陷入了严重的内卷和焦虑,用户被低价满足之后,又开始抱怨商品的质量,过去风光的带货主播频繁在出各种质量问题,品牌商经历仅退款和低价之后,对微薄的利润,甚至没有利润苦不堪言,又反过来去卷产业链。所有人在存量的市场里拼着刀子内卷,但即使是举起低价和仅退款的招牌,用户、商家、平台好像也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就算是“低价王者”拼多多也已经跑不动了。继淘宝、抖音电商之后,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调整了业务重点,从追求商业化和“绝对低价”,转向将GMV增长重新作为第一目标。

三是生成式AI也在产生一些机会。双十一并非低价的狂欢,也是营销科技的竞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着手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他们使用生成式AI应用于智能客服机器人和个性化直播数字人,降低人工成本。生成式AI还可用于总结顾客评价,生成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短期销售额和顾客忠诚度。此外,淘宝AI试衣间等服务所包含的虚拟试衣功能,也能够和其他众多AI应用一样帮助零售商留住顾客、发展顾客关系。

所以现在无论是对商家平台还是消费者,恐怕都要转变思路了,一味追逐最低价只会陷入负面循环,用脚投票为“质价比”站台才是正确的卷法。我们需要“双十一”少一些套路,更接地气,更吸引人。

反内卷的时机已经到来

过去两年的双 11,市场处于去库存周期中。以纺织行业为例,行业库存 2022 年上半年升至阶段高点,当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0.9%,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达 24.8%。2023 年以来,受需求不足及成本上升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经营效益仍在下行。

到了今年 5 月,品牌与客户间的供需关系逐渐回归健康状态,工业企业整体存货同比增速已连续 12 个月下降,为 2016 年 10月以来的最低点。商家不再一味清库存,转而寻求盈利。双 11 大促折掉的商品价格,开始更多由平台、国家补贴承担。

营商优化政策也延伸到了大促中。双 11 前夕,淘宝天猫继续针对大促公布多个扶持计划,包括活动期间零手续费极速回款服务;100% 返还参加 “百亿补贴” 商品的天猫佣金;全面实现大促免佣、店播免佣;免费提供 “先用后付” 服务等。

有市场人士认为未来的增量市场在于内容电商直播电商,淘宝京东这种传统货架电商毫无优势。笔者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天猫是最早布局品牌线上旗舰店的平台,是很多品牌重要的经营阵地。与直播电商相比,货架电商更擅长沉淀店铺粉丝、提升复购率,帮助商家长期运营,在长期发展中确立更加契合零售本质的发展模式,也因此具备更稳健和长期的经营风格,具备更强的抗波动能力。

根据易观分析数据,淘宝天猫在今年双11 全程的成交额增幅达到 10.2%,在五家主要电商平台中的市场份额占比为 50.1%。根据阿里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天猫双 11 有 589 个品牌成交额破亿,相比去年 402 个破亿品牌增长 46.5%;有 119 个直播间成交额破亿,比去年翻了一倍。88VIP 会员下单人数比去年增长超 50%。宣传舆论可能会有变化,但市场数据不会欺骗人,竞争关系并不意味着取代关系零和博弈。

写在最后

过去全民参与的电商狂欢节双十一,在今年尤其平淡,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坏事。从全球来看电商未被发掘的处女地已经不多了,整体上走入了成熟期,包括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进行规模不小的裁员降本。

已经高度成熟的电商生态,可以在任何时间节点搞大促已经不再非双十一不可了,消费者对于双十一的期待和新鲜感自然会有所减弱。所以电商平台应该适应消费者呼求,无论是平台规则还是活动玩法都需要不断进化,感知更强更满意的双十一才会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参考资料:

史上最长的“双十一”,静悄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平台与商家的权力天平改变 来源:晚点LatePost

中国电商“原地踏步”的五年 来源:饭统戴老板

今年双十一,淘宝放了隐形大招 来源:全天候科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