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押注的酒店机器人要上市了!3万家酒店背后的商业密码

腾讯阿里押注的酒店机器人要上市了!3万家酒店背后的商业密码
2025年04月10日 13:23 首席商业参谋

亏损、收入结构单一,就看AI能不能开新路。

前阵子,朱啸虎对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提出了尖锐质疑,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机器人“只会翻跟头,看不到商业化路径”。这话一出口,瞬间在行业内引发了一阵轩然大波。

不过,这质疑声可没挡住机器人赛道的火爆势头。有一家深耕酒店场景的机器人企业,已经按捺不住,急着要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了。

这家企业就是云迹科技,它已经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目标直指“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计划通过18C特专科技公司规则在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云迹科技成立11年,完成8轮融资,估值达40.8亿,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充满挑战。

虽说云迹科技在全球酒店机器人市场有着9%的市占率,堪称隐形冠军,可它的收入结构却存在一些问题,高达83%的收入依赖单一场景,收入急需开拓新的商业场景。

此外,云迹科技还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三年累计亏损8.15亿,更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不确定性。

估值40.8亿的机器人龙头,云迹科技年复合增长率23.2%

云迹科技背后,站着一位53岁的理工女科学家——支涛。

在机器人领域,女性创始人本就少见,支涛凭借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历背景,以及在传感器巨头企业担任CEO积累的十余年行业经验,一头扎进商用机器人研发领域。

支涛

支涛创办的云迹科技,就像她本人一样低调务实。十年间,这家公司只专注做一件事——让机器人真正“干活”。

他们推出的“润”系列、“格格”系列和“UP”系列三代机器人,可不是展会上的花瓶,而是能扛着外卖爬18层楼、24小时待命的“酒店打工人”。

这些勤恳的“数字员工”创造了惊人战绩:云迹科技在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收1.6亿元、1.5亿元和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酒店一直是云迹科技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从2022年至2024年,酒店场景为云迹科技贡献了70.1%、95.1%和83.0%的营收。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3年中国酒店场景收入计算,市场前五大玩家累计瓜分27.6%的市场份额,云迹科技一家就占去12.2%。

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在全球3万家酒店部署了自家机器人产品,包括万豪、希尔顿、洲际、凯悦、温德姆、锦江、亚朵等全球知名酒店集团。

云迹科技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它完成了8轮融资,累计拿到12亿元,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联想、科大讯飞、携程等巨头轮番押注,成为估值40.8亿的酒店机器人龙头。

技术,是云迹科技构筑竞争壁垒的第一道防线。云迹科技研发投入常年占营收的40%以上,累计拿下979项专利,参与制定26项行业标准,在导航算法、多机协作等核心技术领域筑起了坚固的“护城河”,形成了难以复制的规模优势。

仅有技术还不够,好的赛道同样关键。而云迹科技恰好踩中了行业发展的风口。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30亿元激增至2028年的97亿元,云迹科技在行业爆发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巨头们投资云迹科技,除了看中机器人赛道的发展潜力,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答案就藏在机器人背后的“入口价值”里。

酒店作为人们出行住宿的必选场所,每天迎来送往大量的旅客,这些旅客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地域和消费层次,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消费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对于阿里来说,云迹的机器人能延伸饿了么“最后一米”的触达能力,甚至通过酒店场景渗透高频消费用户。阿里还可以通过投资云迹,补全了“本地生活 + 物联网”的生态拼图,与美团机器人业务形成竞争对冲。

腾讯则看中智慧酒店生态的构建机会,将微信支付、小程序嵌入机器人交互界面,以此打造线下流量新入口。

目前,云迹科技已经在全球3万家酒店部署了自家机器人产品,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覆盖规模。基于这样的硬件铺量基础,云迹科技具备了从“卖硬件”转向“卖服务”的坚实条件,想象空间很大。

所以,这么多巨头争先卡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流血”上市,云迹科技真的很缺钱

实际上,这已经是云迹科技第二次向IPO发起冲击了。

早在2022年2月,云迹科技就启动了科创板上市辅导,本想着能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可谁能想到,到了2025年3月,却突然终止了相关协议。

时隔三年,云迹科技再次踏上IPO之路,其急切背后,实则是多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来看看云迹科技的财务状况。

从2022年到2024年,它的净亏损分别达到了3.65亿、2.65亿和1.8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8.15亿元,而且亏损收窄的速度远远低于预期。即便到了2024年,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为1.85亿元。

云迹科技的收入增长情况也不容乐观。2023年,其营收出现了同比下滑10%的情况。虽说2024年营收反弹至2.45亿元,但这里面有个挑战,年增速达到45.5%的“AI数字化系统”业务,到底有多大上限还不好说,如果能延申到其他领域则更好。

事实上,在AI大时代下,这是云迹科技必须要推进的产品。

与此同时,云迹科技还面临着高昂的研发、制造与维护成本。这就好比一个工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卖出去的产品却赚不到多少钱,导致云迹科技陷入了“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困境。

再来说说云迹科技的收入结构。它的收入结构十分单一,过度依赖酒店场景,该场景收入占比高达83%,而医疗、楼宇等新场景收入占比不足20%。

这种“孤注一掷”的策略,让公司业绩与酒店业的兴衰深度绑定,酒店业打个喷嚏,云迹科技可能就得感冒。

盈利难题就像一块沉重的“绊脚石”,一直阻碍着云迹科技的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自2021年完成D轮融资后,云迹科技就再也没有获得新的资金注入。

在这种情况下,IPO募资似乎成了云迹科技续命的“输血”途径。

股权分散,云迹科技挑战重重

在外部竞争方面,服务机器人赛道那叫一个激烈,新玩家就跟潮水似的不断涌入,而且各个都有自己的优势。

云迹科技在国内虽然凭借12.2%的市占率处于领先地位,但它的竞争对手可没闲着。像擎朗科技等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优必选、科沃斯这些跨界巨头还以“硬件 + 生态”的模式强势切入,云迹科技还得面对专业服务机器人厂商的降维打击。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很有可能重演曾经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价格血战。

这里真的需要为创业公司喊一声,为何产业最后都要进入价格战的漩涡?所有企业其实都赚不到钱。

实际上,云迹科技已经在不断降低旗下机器人产品的价格了,这其实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

云迹科技首席产品官李全印公开说过,2016年云迹科技卖出的第一台酒店机器人售价13.6万元,到现在价格已经降到3万元以内。

截至2024年末,“格格”系列机器人售价降到了2.09万元,“UP”系列机器人价格降到2.23万元,“润”系列机器人售价更是只有1.31万元。降价虽然保住了云迹科技机器人产品的销量和市占率,但也会危害公司的长久发展。

更要命的是,云迹科技还不断缩减研发投入。报告期内,云迹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是6780万元、6940万元和5740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2.0%、47.8%和23.4%。

研发投入占比从42%骤降到23%,技术空心化风险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对比波士顿动力每年超1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云迹的技术护城河还得好好夯实。

募不到资金的云迹科技,还有参与“对赌”的嫌疑。

截至2025年1月底,云迹科技账上躺着1.31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同期流动负债却高达20.23亿元。在这20.23亿元的流动负债中,“赎回负债”就占了18.81亿元,占比高达93%。

这么高的比例,被坊间质疑存在“对赌”嫌疑。所谓“对赌”,就是被投资企业承诺资方,要是未能满足某些业绩目标或其他条件,就需要对资方补偿或回购。这部分融资进来的资金便会被计入“赎回负债”项目中去。

招股书披露的股权变动还暴露了更大的危机。早期投资人海航创投在2023年清仓退出,创始人支涛、胡泉等核心团队在IPO前还多次减持套现。通常创始团队会在上市前增持来表示信心,他们这么做,难免让人怀疑对公司信心不够。

而且,招股书披露,云迹科技的股东数多达32位,股权极为分散。其中云迹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支涛女士以9.7321%的持股为最大股东。如此多的股东,在判断市场走向及价值判断时,自然会有分歧,这无疑给公司的决策和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云迹科技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它需直面投资者的灵魂拷问:亏损何时能止?场景如何突破?技术能否筑牢护城河?又怎样化解资本对赌的危机?

唯有给出满意答卷,这位“机器人第一股”选手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走得更长更久。

参考资料:

1. 《酒店最火机器人,要IPO了》刺猬公社

2. 《云迹科技:酒店机器人龙头深陷亏损泥潭,18.7亿对赌压力高悬》新浪财经

3. 《「机器人+」腾讯阿里背书!云迹科技闯关IPO,降价战略还能“续航”多久》华夏时报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