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折戟启示录:社交电商路在何方?

淘集集折戟启示录:社交电商路在何方?
2019年12月19日 19:43 生态资本论

今年10月以来,经历拖欠商家货款、谋求业务重组等风波的淘集集力推重组自救,可惜,两个月后还是未能如愿。

近日,淘集集创始人兼CEO张正平发布公告称,本轮并购重组因资金未能如期到账而失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

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集集还曾一度出现流量脉冲,然而它终究还是没有撑到2020。

挪用商家货款成导火索

一度被公认为“拼多多第二”的淘集集从黑马突起到陨落,中间只经历了16个月。那么,它到底经历了什么?它的折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据公开资料显示,淘集集在去年八月份上线后,仅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月活数据就从九十多万翻翻到1132万,整整翻了十倍,圈到了1.3亿的用户。

这,是一个成立仅仅一年的APP,能做出来的业绩?还真是。

因为,淘集集获取用户的方式极其简单粗暴——给钱。

据了解,淘集集早期以走量为主,商品单价很低,从而吸引自然流量,曾被称为“下沉新贵”。

可以说,淘集集快速成长背后是烧钱换用户。那么规模越大,意味着亏损越多。

据相关媒体在10月份的报道称,那时的淘集集,每月亏损超过2亿元,今年上半年淘集集净亏6个亿,净资产负6亿元。

淘集集CEO张正平对此的解释是,淘集集不收商户佣金,亏损都亏在获客上。公开数据显示,淘集集亏损总计16亿。

而且,由于是靠各种“让利活动”来获客的,因此淘集集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譬如红包无法提现、僵尸商家、黑客攻击、不发货、不退钱、实物不符、质量低劣等等。

口碑极度不好带来的结果就是用户的忠诚度非常低,一旦补贴和便宜的标签不在的时候,用户就不会再积极跟进了。而这样的结果也让淘集集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张。

6月初,淘集集宣布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估值预计达到8亿美元。然而这笔钱一直未能及时入账。投资方希望能再观望一下淘集集的用户数据增长表现。

为了争取顺利完成B轮融资,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想出了一招,将部分属于商家的货款,用来投入营销,以换取用户快速增长,等数据过关了,再利用投资方的到账资金,来弥补所挪用的商家货款。

也正是这一操作,将淘集集送上了不归路。

从7月份开始,淘集集的提款规则一变再变,从原来的 10 天变成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还是不能提货款,商家们终于知道自己被耍了,就开始去上海找淘集集要说法。

接着就出现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淘集集暴雷,CEO道歉,让供应商们签约债务重组协议,或者全部债转股等等一系列事件。

此后,因淘集集进入融资重组阶段,事件一度出现转机。11月19日,淘集集官方微博还称“融资重组已进入收尾阶段”。

虽然事情暂时平息下来了,但该来的还是要来。投资人不放款,投放广告的钱也付不出。甚至投资人还到法院去申请了诉前保全。

随着最新公告的发布,商家们期待的还款也落了空。

淘集集现在就是个空壳子,注册资本只有100万的有限责任公司,连员工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那些垫款的广告代理公司、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的钱真是打水漂了。

更坑的是,原本淘集集挪用商家货款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现在按照淘集集的说法,商家变成了供应商,刑事责任变成了民事纠纷,要解决就是难上加难。

破产启示录

淘集集其实一直在模仿拼多多。但是它在复制拼多多模式的同时,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它跳过了拼多多早期依靠拼团模式积累沉淀用户的过程,直接来到了烧钱拉流量的阶段。

用户增长曲线高得要死,但是留存率很低很低,用户都是看着低价来的。说白了,一旦价格优势不存在,用户很快就会流失。

拼多多烧钱,烧出来的是财报和股票增值;淘集集烧钱,烧出来的只有一群一群羊毛党。8个月的发展积累了1.3亿用户,有多少是真实用户,有多少是复购率较高的忠实用户,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淘集集为了这1.3亿用户,每个月要烧进去2亿现金,可以登顶2019年慈善企业榜首。

通过烧钱拉取用户,又必须要靠烧钱来维持住用户,为了融资需要增长又加快了烧钱,这也是一个循环,只不过是致命的循环。

于是,当投资款无法按时到账,商家同时集体提款的时候,淘集集的资金链就崩盘了。

其实淘集集一直在模仿的拼多多,日子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好过。当拼多多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出来的时候,其他社交电商的心,拔凉拔凉的。

财报显示,拼多多阶段性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即便活跃用户突破5亿,也掩盖不了拼多多单季亏损已超23亿的事实。

有人拿阿里、京东、拼多多前三季度的财报做比对,找出拼多多的三个被诟病的地方。

第一,尽管活跃用户突破5亿,但用户增长和商品交易总额增长不成正比;第二,客单价只有京东的1/3;第三,营销费用涨幅惊人,2019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1.4倍。

这暴露出目前拼多多用户的低粘度和低复购率。拼多多低粘度和低复购率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假货和质量问题。前几天被曝光的假酒、到处被诟病的低劣食品是一个缩影,成为拼多多甩不掉的用户信任羁绊。

大量用户在首次购买之后,没有复购行为,将会导致商品交易总额的增长与用户增长无法呈现正相关。而客单价只有京东的1/3,说明平台上高客单价的商品不丰富,或者用户不倾向于在该平台上购买高价商品,又或者平台的购买体验不算很好。

加强平台商户的运营品质管理和诚信管理,预计将是拼多多下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前两个问题,又导致了第三个问题:拼多多通过补贴提高用户粘性,唤醒沉睡用户,激活非电商用户,有点烧钱,拉高了亏损额度。

随着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发力下沉市场,拼多多用户和传统电商用户的重合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8月30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阿里最新财报显示其移动月活达到7.85亿。而拼多多年活跃用户达5.363亿,二者的用户数量相加超过全国网民规模,至少有超过2亿的用户重合度。

这也意味着,拼多多已经进入到与阿里等平台抢用户的阶段,阿里也在抢去拼多多的核心用户。

社交电商公司集体陷入经营和增长危机,既有各自公司战略出现问题的原因,也绕不开整体竞争格局和经营背景的变化。

2019年的社交电商行业,竞争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行业已经跨过了临界值,有一定实力的团队起盘就能成功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社交电商平台不得不面对所有电商平台需要应对的问题,线上流量增量的消失殆尽。想要维持增长,平台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

消费市场已经度过了容易被洗脑的阶段,消费者正在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平台间比拼的已经不完全是表面的营销能力。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减少,电商平台、品牌纷纷下沉,即便社交电商稳定增长、市场广阔,但玩家众多,这注定是一场不轻松的耐力比赛。由此,拓展品牌资源、提升控货能力、加强平台对品牌和销售渠道的管理能力与赋能能力,将决定谁能最终在这场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来看,社交电商依然是一个全新的玩法,未来也不会因为一两家企业的离场而黯淡。但随着5G技术、AI与短视频、游戏、直播等流量黑洞的出现,或许会让社交电商行业涌现出新的模式乃至黑马。

当然,无论产业如何变迁,渠道和营销形式如何剧变,踏实做好产品、做好口碑才是社交电商成功必不可少的,而创业者们在疯狂的野蛮生长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本文在生态资本论和中国生态资本网同步更新,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微信公号转载请注明来源:生态资本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