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心态崩了:“我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种草翻车、假名媛……

网友心态崩了:“我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种草翻车、假名媛……
2021年10月18日 11:33 科技早发车

月月鸟敢说,在座的各位,应该都吃过“图片仅供参考”的亏。

第一次被欺骗,是小时候吃方便面,看见那满碗牛肉的包装袋的时候。

长大后才知道,康师傅一年也用不了几头牛。。。

后来长大了,在网上认识了不少帅哥美女。

似乎这世间,没有什么能逃开“图片仅供参考”的诅咒。

这当然也包括,吹得天花乱坠的某红书。

国庆假期刚过,“我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和“小红书的网图滤镜有多强”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反正,有不少按照小红书攻略去找寻诗和远方的网友表示,自己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滤镜和构图对一张图片的影响非常大,但月月鸟没想到,原来影响已经大到可以改变世界的地步了。

小红书中充满了少女心的粉红色沙滩,大概长这个样子:

波光粼粼,粉粉嫩嫩,一看就是个很美的地方?

有网友去了现场,好家伙所谓的少女粉红沙滩,原来跟我家楼下的红泥巴地长得一模一样。

这滤镜,这构图,我不得不感慨小红书里的都是摄影天才。

小红书上被人吹捧成北京国贸最洋气的咖啡店,下面的评论“这家店的门头,真的绝了!”,“连咖啡店都是从上海搬运过来”之类的……

然而根据大众点评上的实景照片显示,这个门头大约仅几个平方米,在一座黑黢黢的低矮厂房的一楼,旁边烟酒城、奢侈品品鉴中心的门脸,让这个洋气的招牌,瞬间隐身于“人间烟火”之中,果然是“绝了”……

一名网友 在微博吐槽:#我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

上图不能说是假的,就是有点超出你想象。

网友@早睡超快乐嘚 爬了一个多小时山,找到同款观景平台对比。“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诈骗。”

不少网友表示,这并不是第一次被小红书骗了。

不过老实说,这后期已经达到了可以报国家反诈中心的程度了吧。

在小红书里“不负春光,野蛮生长”、宛如内蒙古大草原的武汉湿地,到了现场,才发现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野蛮生长杂草堆。

大理有个叫“天空之境”的网红打卡点,蔚蓝的天空投映在清澈的水面之上,照片看上去的确是美轮美奂。

我对“天空之境”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类似茶卡盐湖这种自然景观里面,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大理的“天空之境”居然真的是一面镜子。

而且是收费的。

不少游客在看了攻略以后慕名前往,结果发现不过是商家在自家屋顶搭了个场景。

小小一地儿,后面还有人排队催着你赶紧拍,确实非常考验脸皮和摄影技术。

网友表示:我真的要追杀小红书的博主!

来源:微博网友@又在头脑发热

总之,在小红书里种的草,起码有一半最后都会被现实狠狠打脸。

据网友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已经有了43个小圣托里尼,102个小京都,68个小镰仓,52个小瑞士,40个小奈良。

反正只要后期做得好,现实里是不是长成那样又有谁在乎呢,吃到这波流量不就够了吗。

只是在年轻人被骗的次数多了以后,开始不再相信网红。

说实话,想找一份真实、客观又靠谱的攻略在现如今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遥想前几年,类似小红书和大众点评这种软件之所以能出圈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无非就是因为当年的他们是真的在“真实分享”。

小红书从1亿用户迅猛增长到3亿,仅仅只花了一年时间。

2018年,决心撕掉跨境电商标签的小红书开始效仿微博走明星战略,平台热度达到新高。

一时间,如何配货购买爱马仕、一口气花光200万元买包和Chanel、Louis Vuitton的开箱视频等内容层出不穷,人们慢慢形成了一种“小红书用户人均身家百万”的认知。和知乎不相上下。

之所以能迅速的发展壮大,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为我们真的能从中找到真实有效的产品使用体验,好用不好用起码大部分是真的。

但现在世道完全变了,“标记我的生活”似乎变成了“标记我的广告”。

互联网时代嘛,本来大家就更愿意相信比较有影响力的人说的话。

于是,KOL和KOC在掌握了流量和话语权以后,也成为了品牌推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消费圈这里有个公式:“5000小红书KOC测评+2000知乎问答+搞定李佳琦薇娅=一个新品牌”。

要是没办法搞定大主播和大网红也没关系,咱也可以靠数量取胜,多找点小网红小博主来搞推广有时候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

打开小红书的首页,给你推荐的内容通篇都是网红滤镜和各类无法分清到底是攻略还是软广的笔记。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儿。

我那粉丝数不超过五个的小红书私人账号,都曾经被朋友借去发过假种草笔记。

反正品牌方那边的要求只有一个,看上去像个真人就行。

当然,火没火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要想靠我那四个粉丝多半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你看,软广这玩意儿,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有些看上去是个再正常不过的普通账号,发出来的也不一定真是什么种草攻略。

也并不是粉丝少的普通人他就接不到广告,资本的渗透,远比我们想象中深入得多。

要真想找个旅游攻略、产品攻略什么的,还得多跑几家社交平台多问多看。

不信任这个网红,可能要先去搜一搜这个人有没有黑历史。

不信任产品,可能要再去找一波负面的评价排个雷。

旅游前怕被网红滤镜骗,还得先去微博搜一搜实时,看看没加滤镜的样子长啥样。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这么慢慢被满屏的软广和网红滤镜给破坏的。

除此以外,面临着相同困境的,还有大众点评。

不知道你们一般是靠什么来选餐厅,反正我记得以前本科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大众点评来找店,最关键的是很少踩雷。

但慢慢地,大众点评也变得不太对味了。

思聪在自己的大众点评账号被盗以后怒不可遏,指责其安全系统的同时,顺道踩了一脚大众点评做虚假分数。

按照大众点评的说法,其商户评价其实背后还是有一套自己的审核规则的。

要想进行评价,首先得进行真实消费。

评价要是想展示出来,还要经过风险系统识别和过滤机制的认可才行。

当然,这其中操作空间肯定是有的,所以分数虚不虚假我不确定,不过大众点评的另一个类目,风格和现在的小红书相差无几。

首页的推荐,跟笔记的形式也差不多。

大众点评除了帮用户甄选和鉴别商家的功能以外,也干起了“种草”的活儿。分享种草笔记的用户不需要真实消费也能关联到相关商家。

而这个定位,也成为了造成失去用户信任的原因之一。

商业化的改造导致刷好评,猛推广的现象在互联网平台中越来越严重,但为了恰饭,这个问题也很难解决。

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广告,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只能在海量的信息量中小心小心再小心,我也只能说一句: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不相信网红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