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说没挪用是撒慌 包容不是纵容

人民日报评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说没挪用是撒慌 包容不是纵容
2018年12月20日 17:53 爱鸿森官微

摘要:共享单车押金既是一种骑行准入,又是每个普通用户对共享经济的包容与支持。但包容并不等于纵容。诚实守信、用户至上,这些原则不因“互联网+”而改变。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问题。

看着排名1000万的押金退还长队,小黄车的骑行用户们现在也只能相互打趣、佯装镇定。当然,不是只有ofo一家被堵门退款,还有还有共享汽车品牌途歌(TOGO),据说今天巴黎的1500元押金退还手续,要到明年2月才能拿到钱。小黄车是不是“黄”了?TOGO真的哪也去不了?这些问题让用户气氛、苦恼又无奈。

其实,缴纳押金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你提供车,我付押金,就算是小孩子也能理解这样的信用关系。我们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一辆车对应多人的初衷不仅不是坏事,反而还能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但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一辆车对应更多的压价,明显意味着杠杆率的升高和风险的加大。

单车不贵,押金却高,这样企业就可能有为了获取更多押金而大量投放车辆的冲动。所以,现在再回头去看共享单车的押金模式,或许一开始就值得打个问号。特别是在不明朗的盈利模式下,押金的诱惑力就更大了。如果押金能原封不动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裸泳者在潮水退去后暴露无遗。口口声声说过“没有用过一分押金”的话是谎言。挪用,已经成了潜规则;不挪用,倒成了例外了。

正是因为押金背后隐藏风险,当一些共享单车平台推出全国免押时,不仅我们举双手赞成,行业内的专家也相当认同,互联网已经开始用信用分与智能化管理筛选与约束用户,押金已经成了不必要的选项。但是还有不少的企业仍在收取押金,普通用户难以透视企业具体经营,企业自律因此又沦为一句空话,怎么办?我们只能将希望寄于法律、制度和监管。在今年的两会上,交通部负责人表示,针对押金和预付押金的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可能因为随后“免押”大有推广之势,这一监管办法并没有落地,对押金的紧箍一直没有建立。

这两年来,共享单车模式本身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让城市管理者重新审视甚至调整路权分配;比如以绿色出行缓解拥堵指数,同时减少排放与污染。事实上,上千万还留着押金的用户本身就是创新成功的明证。换个角度看押金,它既是一种骑行准入,又何尝不是每个普通用户对共享经济的包容与支持?

但是,包容也不等于纵容。有些原则不会因为“互联网+”而改变,比如诚实守信,比如用户至上。不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新经济,更长的周期才能检测出是否是真正的成功。事实上,1000万人扫码骑车的场面有多喜人,1000万人集体挤兑押金的场景就有多可怕。这即有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会溅起伤及无辜企业的火花,更会挫伤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信心。

近几年,共享骑行企业确实引来了很多关注,有时会觉得:这会不会是一种过度的不必要的关注?或许也不是。因为相交普通企业,共享行业的公共性明显更强,从一开始将道路当做舞台。它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创新,也是城市治理层面的试验,更是我们重新审视交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社会实验。它的成果在爆发式外溢,但是许多成本从一开始就是全社会共担的。换句话说,像共享单车这样的创新,其难得的成果是用不少的社会成本换来的。无论是通过批评用户乱停放来维护社会文明,还是通过关注企业“退款门”来捍卫商业文明,都是为了让创新更加的行稳致远。

但是,就眼下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用户层还是企业层真正成熟的共享经济发展离我们还有不小的距离。可能是共享本身就是不容易的,有学者说:“分享原来属于道德情操的范围。不过现在人们搞分享经济,明明是冲着致富去的。道德情操和国民财富这两件事,单独来看都不奇怪。怪就怪在,分享经济要求通过道德情操,去实现国民财富。相当于把斯密主张利他的《道德情操论》和主张利己的《国富论》,合并成一本书。”这位学者的原意在于肯定分享经济变革了传统经济学。现在来看,有“致富”的冲动并不难,要保持“道德情操”才是真的难正所谓:把好规则龙头,骑时才能轻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