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德国母基金:美元LP“偏爱”哪类GP?

对话德国母基金:美元LP“偏爱”哪类GP?
2021年12月08日 20:08 界面

受疫情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一级市场的募资环境趋于严峻。对于很多GP而言,美元基金的募资成为一场越来越难打的“硬仗”。

近期,我们与德国母基金Blue Future Partners(以下简称为“BFP”)研究部门负责人陈丹纯聊了聊,在全球化投资视野下投资中国GP的核心逻辑,以及对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两者差异的洞察。

BFP是一家拥有数十年风险投资经验的母基金,专注于投资早期新兴基金。据了解,目前BFP对美国、欧洲、以色列、中国及东南亚等地的新兴基金进行了广泛投资。

1 核心投资逻辑与理念

问:据您观察,目前欧洲LP们对于投资中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陈丹纯:BFP作为欧洲LP,我们一直长期看好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VC市场,成长增速不容小觑。在人才和科技创新上,中国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于全球资产配置者而言,投资中国不可或缺。

面对近期的政策波动,我们认为长期而言,海外投资人是正向受益(Net Positive)。有别于其他欧洲LP,我们的CIO在香港有超过10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对中国市场除了个人偏好之外,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们没办法代表其他欧洲LP发言,但相对而言,我们发现欧洲LP们在承认未来十年中国充满无限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认为投资中国充满挑战。对于其核心原因,我们总结认为有以下3点: 

1.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动相对较大,而大多数西方人对的中国了解受限于海外的媒体报道,很容易过度或错误解读。

2.文化上,中国有别于西方。在欧美做生意,大家都是比较formal relationship,在中国更多的是personal trust。

3.团队缺乏专门的中国人作为桥梁,去帮助解释中国的真实情况。

BFP始终认为投资中国需要秉持谦虚的态度。目前,我们在持续研究中国动态,寻找值得长期信赖合作的GP,未来也会逐年加重投资中国的比例。

问:BFP投资中国GP的核心逻辑和策略是什么?

陈丹纯:我们筛选中国GP的核心逻辑与其他区域是一致的。目前,BFP核心投资单只基金规模在2.5亿美金以下、专注早期的新兴GP。我们认为这类型的GP更能够 “产生Alpha”,同时也是BFP所擅长的投资方向。

综合而言,我们在评估GP时核心关注三大层面:

第一,团队。我们在考察GP团队时,核心从团队的成员构成、可持续性以及动态变化三大维度考量:

1.  基金管理人的核心能力和成员构成。首先我们会判断基金管理人的核心能力,以及是否有相关的投资经验。譬如当一个中后期投资人转向投资早期,我们需要探究他的投资能力和打法是否得到了验证、以及是否有能力筛选出优质企业等。

除了团队成员是否有相关的历史投资业绩,我们也会衡量其它因素,譬如:团队成员是否有个人特别“网络”从而能更早捕获优质项目、团队之前有什么样的运营经验可以更好为初创企业赋能,以及是否能够帮助初创企业更快拿到下一轮融资或退出等。

2.  可持续性。这也是我们BFP ESG框架 (Sustainability Future Consideration)重要的考虑因素。简单来讲,即回答“团队成员彼此是否能一起长期工作”。事实上,影响GP团队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涵盖了激励机制、团队氛围以及团队成员所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等。

3.  动态变化,即GP团队从过去到未来的演变。其中,我们会通过GP过往的人员流失率、是否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未来的招聘规划等指标来评价团队动态变化。 

第二,GP在创业者生态中的名气和评价。这一点关乎到GP是否具备吸引优质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GP需要不断自我拷问——创业者为什么会选择你而不是红杉?

目前,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LP开始关注GP的差异化能力和产业资源。如果GP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系统性的帮助,吸引创业者接受投资的概率就更高。因此,在投资GP时,我们会与基金已投企业的创始人们去交流,询问在GP在投后方面提供了哪些帮助、是否带来了一些增值服务等。

第三,BFP非常看重GP的投资组合构建(Portfolio Construction)。相较于美国GP,中国GP对于这一能力的建设相对忽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基金在投资回报率更上一个层次,保持稳定业绩的重要因素。我们内部称之为“量化逻辑下的资产配置(家办新智点uantitative logic of capital allocation)”。

GP的投资组合配置,核心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这期基金会投资多少个项目?选择少而精的策略还是广而全的策略?

2.这期基金会留多少重仓优质项目?

投资组合配置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兼顾到这一策略是否适合这个地理区域,执行团队过往擅长的投资方式,基金和赛道的策略等因素。

BFP在美国投资了一支专注于企业服务领域的GP,他们每期基金只投有限的项目,但是每个项目都争取足够多的控股权。因为这一GP本身对企业服务行业有足够深的认知,同时过往投中独角兽企业的概率很高。

我们在美国投资的另一个GP的打法则有所不同——他们只投资市面上的超级明星项目,且只跟投知名大机构,同时每个项目持极少数的股份占比。由于这一GP本身是成功的创业者,大机构投资项目的同时也需要邀请这家GP一起跟投,为企业提供更好投后赋能。

综合而言,GP需要回答投资组合的策略及核心逻辑,以及为什么适合你?如果GP能设计清晰并执行这一策略,就能更好的规避业绩大起大落的风险。

回归本质,GP与LP是一个长期合作关系,有时甚至比平均的婚姻年限还长。对于海外投资人而言,投资中国GP核心还是信任。

问:在中国市场,BFP核心关注会哪些领域?

陈丹纯:作为美元LP,BFP重点关注SaaS、AI、医疗和气候科技(climate tech)领域的机会。首先,在To B领域,相较美国,我们认为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有无数的中小型企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在AI领域,目前的中国相关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未来中国有机会率先创造出顶级技术。此外,中国的消费市场也是非常庞大,相信其中蕴涵着很多机会。

家办新智点:目前中国创投市场内卷非常激烈。从LP视角出发,你们如何看待白马基金和黑马之间的关系?

陈丹纯:中国的一级市场变化非常快,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黑马基金。我们认为,白马基金和黑马基金更多是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他们对中国创投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马基金,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大多都趋向于平台化发展。黑马基金的规模往往较小,且更专注于早期或者某个赛道。黑马基金和初创企业一样,如果能找到自己的“独特卖点(USP)”,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很多白马基金都会跟投优秀黑马基金投过的早期项目,甚至成为很多黑马基金的LP。譬如,我们在美国投资的一家黑马基金,当时红杉美国在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坚持让这家基金参与。因为这家黑马基金的GP曾扶持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科技公司,对于红杉美国而言,也希望有更合适的投资人一起参与投资。

问:您认为对于黑马基金而言,最佳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

陈丹纯:对于黑马基金,我们始终强调“Don’t be everything to everybody. Be something to somebody.” 黑马基金专注于打磨自身的核心能力,做到极致至关重要。

如果一支基金能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自然会得到LP会认可,同时也更有可能成功。核心在于,黑马基金需要找到可以自身制胜的秘密武器。尤其在投后管理上,是黑马基金区区分白马基金一个关键点。黑马基金做好投后管理,能更好帮助GP夯实自己的口碑,从而去吸引更优秀的创业者。

另外,我们内部有时候会感慨黑马基金 “Don’t go too big too soon”。很多投资早期的黑马基金,在募集第一期美元基金会以1亿美金为基本点,之后基金规模也以双倍或多倍的速度增长。事实上,如果GP募集一个1亿规模的美元基金,却需要花费3年去募集,或者过往人民币投资规模还不到1个亿规模,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黑马基金切记盲目更风。因为GP规模是否合理地扩张也是LP考核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VC投资成为一个愈加国际化的事业。以前是Copy from US to China,现在我们看到不少东南亚基金在研究中国的独角兽,希望在东南亚投出类似的企业,不少欧洲基金也在研究拼多多,希望能找到欧洲的拼多多。

BFP作为投资全球的美元LP,也会给我们投资的GP提供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和思考,帮助他们进步。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中国GP的学习速度非常快,始终保持竞相向上的状态。

问:今年您是否接触到一些打动你的国内黑马基金?

陈丹纯:在投资国内黑马基金时,我们非常关注“投资人的第一修养”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总结得出的答案是纪律、价值观以及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把握。

今年,我们看到了非常多优秀的黑马基金,很多团队的成员都非常年轻,面对投资始终“Stay hungry”,具有非常强烈的动力去把基金做好。BFP也会在明年新增更多的新的GP合作关系。

2 人民币基金 VS 美元基金

问:据您观察,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两者存在哪些核心差异?

陈丹纯:总体而言,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打法。假如LP基于美元基金的评价体系去判断人民币基金,就会找不到一支做的好的人民币基金。

据我们观察,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两者核心的差别在于:

1,在周期维度来看,美元基金通常是10-12年,人民币基金大多是6-10年。

这一差别核心与LP特质有关,对于人民币基金的LP,通常会要求3-5年的DPI和IRR,希望项目有更清晰的退出渠道,能够快速拿到回报。美元LP作为长钱,可承受的风险更高,更倾向于追求长期回报,倾向于捕捉未来有100x 回报的项目。

2.在投资组合配置上,传统美元基金在打法上,通常需要通过头部3-5个项目去拉升整个基金的回报率。因此,我们在判断GP时,对于GP是否将钱投入到头部项目中,成为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人民币基金的打法则更为稳健,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通常不会超过一定份额。

3.在项目的选择上,美元基金会更倾向于风险系数更高且周期更长的公司;人民币基金会更倾向于财务数据更健康或者中国政策驱动的公司。

4.在资金需求上,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也有所不同。美元基金会根据投资的进展逐步打钱,人民币基金则是两次或数次全部到账。

问:对比来看,中国GP可以在哪些层面向欧美GP学习?

陈丹纯:尽管中国VC行业只有20余年的历史,却以飞快的速度在成长。美国VC发展历史更为长远,我们总结认为以下三点经验可供中国GP借鉴:

首先,在投资组合构建(Portfolio Construction)上,欧美的GP具有更明晰的策略和纪律,更多是主题驱动的投资。例如在基金规模、投前的估值限定、目标的股份占比、加仓比例、跨基金投资(cross-fund investment)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如果一个基金规定投资一个项目首次股份占比是10%,那么在实际投资上如果低于8%的标的,就会慎重考虑。

第二,欧美GP更主动维护与机构投资人的关系。美元LP都是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信任并不只是在尽调的过程,在刚合作的前几年也至关重要。尤其美元LP在考虑下一次复投时,信任感也会成为一个潜意识里受影响的因素。

在募资的过程中,欧美GP非常主动去接触很多LP,我们团队常形容的 “Knocking everyone’s door”,接触方式也非常多元开放。当然,这也是文化差异,中国是一个比较内敛的国家。如果中国GP想要从扩展海外LP,甚至建立国际化的LP脉络,需要更加主动。

第三,在团队内部激励上,欧美内部激励机制非常明确透明。

当然,每个区域都有自己VC本地化的过程,中国VC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做到取其精华,相信中国GP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

问:据您观察,欧美VC行业在哪些维度进行了创新?

陈丹纯:目前欧美VC行业已经进入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涌现出一些创新的模型。

从VC架构以及募资方式上来说,我们看到了不少创新的架构帮助有抱负的新兴GP募资,比如AngelList Syndicates, 长青架构(evergreen funds)和滚动架构(rolling funds)。Revenue-Base Financing这类型的VC基金在这两年也备受追捧。LP的准入门槛,也从原先机构投资人向散户开放。市面上也有不少第三方机构(譬如Revere, Monnfair)搭建一个开放平台,让更多散户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项目投资。

我们也观察到,风险投资从过往注重所在投资机构的名气,到现在越来越注重个人名声Personal Brand。很多创始人是更倾向选择某个合作伙伴而不是某个机构。这也孕育了很多新型GP,譬如只有一个人的Solo GP的模式。此外,“Nano-manager”也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些投资经理大约管理1500万美金以下的资产在细分领域进行投资。

问:如何更好的理解Solo GP的模式?

陈丹纯:Solo GP的团队通常由1个人组成,敢出来成立Solo GP的投资人通常具备资深的从业经历,在业内拥有非常强大的个人知名度,具有很强的行业资源。

在投资层面,他们对于VC行业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构建出自己的投资组合模型。在我们的投资组合当中,在欧美都有所投资。这种类型的GP,LP在配置的时候,也是需要仔细思考如何规避风险,譬如万一他们没办法继续他们的VC生涯,GP是否有储备方案。

(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