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月25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全球威胁评估报告》里,中国被贴上了“最具实力的战略竞争对手”标签。这份长达33页的文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中国在军事、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威胁",声称中国正通过高超音速武器、隐形战机、网络攻击能力乃至北极战略,全方位挑战美国霸权。

美国情报总监加巴德女士称能打美国本土的常规武器、瘫痪美国电网的黑客技术、偷窥太空卫星的激光眼,以及一个“到2030年当AI老大”的小目标,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隐形战机和核弹库,已经让五角大楼“夜不能寐”。
此外,美国情报机构表示,中国在阻止美国军事干预台海方面,可能正在取得稳步但并不均衡的进展。中国的长期目标是扩大对格陵兰岛自然资源的获取,并将其作为北极的“关键战略据点”。俄罗斯与伊朗和中国等一道,试图通过蓄意行动挑战美国,以获得优势,莫斯科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为在大规模战争中对抗西方武器和情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这份报告堪称美国情报界的“传统艺能”集锦——自2005年起,《国家情报战略》每隔几年就要把中国从“潜在对手”升级成“头号威胁”,剧本换汤不换药。比如2023年的报告就曾预言中国要“武力夺台”,结果等到2025年,台海依然风平浪静,倒是美国自家航母在关岛修机场修得热火朝天。
有分析指出,此类报告"炒冷饭"虽是老套路,却能在国内政治周期中发挥作用。美国军工复合体需要"中国威胁"争取国会拨款,政客需借此转移国内矛盾。但报告选择性忽视关键事实:中国从未主动挑起军事冲突,反而在气候变化、反恐等领域积极提供公共产品。

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军费突破9000亿美元,相当于其后10国总和,但报告仍坚称“中国军力增长威胁全球”。报告渲染的"2030年AI霸权"目标,实为美国对自身技术优势流失的预警。中国在AI领域的论文引用率和专利数已全球领先,但基础算法和芯片领域仍存短板,这场技术竞赛的结果尚难预料。
仔细看报告,槽点比美剧还密集:一边说中国要“瘫痪美国电网”,一边自家得克萨斯州电网冬天还在靠烧柴取暖;一边渲染中国“偷窥太空资产”,一边SpaceX星链卫星差点撞中国空间站。更讽刺的是,报告中提到中国核弹头数量超过600枚,却绝口不提美国现役核弹头数量是中国的10倍。
正如中国网友戏言:“美国情报界的KPI,可能是按‘中国威胁指数’发奖金。”"美方年年说中国威胁,结果自己债务破限、枪支暴力失控,到底谁在威胁谁?"
当美国情报界年复一年地演奏“中国威胁进行曲”时,地球另一端的我们,或许该学会用幽默解构焦虑。毕竟,比起担忧中国AI统治世界,不如先教会Siri听懂方言——至少它能提醒你:“明日暴雨,记得收衣服,别管什么高超音速导弹了。”
当美方执着于"威胁叙事"时,或许更应思考:一个被过度渲染的"对手",是否正在遮蔽真正的全球议题?而中国,唯有保持战略定力,用发展事实拆解偏见,方能在变局中稳健前行。毕竟,历史从未偏爱霸权,只会奖励那些真正为人类文明注入正能量的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