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27日报道,俄军“北方”部队集群一名军官表示,“北方”部队集群第22摩托化步兵团军人以钳形攻势包围了库尔斯克州古耶沃村,西北与东北两翼突击机如利剑般切入乌军防线,切断补给线,将残余乌军困于酒厂一带。
俄军官称,炮兵正对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而这场看似局部的战斗,实则是俄军自3月初发起库尔斯克总攻以来的战术缩影——截至3月中旬,俄军已宣称解放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夺取包括战略枢纽苏贾在内的30多个居民点,并造成乌军超7万士兵伤亡。

这场包围战让人联想起二战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的经典战术。彼时朱可夫依托纵深防御消耗德军装甲力量,再以钳形反攻分割敌军;如今俄军则利用无人机侦察与高精度火炮,将传统包抄战术升级为“数字时代的钢铁合围”。
古耶沃村的战斗细节显示,俄军突击队避开正面强攻,转而从侧翼渗透,压缩乌军活动空间,使其重装备难以展开。网友戏称:“俄军这是把乌军当饺子馅,用两片装甲‘面皮’一捏,直接下锅煎炸”。
有分析指出,俄军在库尔斯克的推进并非单纯依赖火力优势。乌军自2024年库尔斯克突袭战后陷入战略被动,精锐部队损耗严重,被迫以国土防御旅填充战线,这些缺乏重装备的部队难以抵挡俄军机械化突击。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伊万·季莫费耶夫认为,俄军通过“多点开花”的攻势分散乌军兵力,再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这种弹性战术让乌军的防线像漏水的筛子,修补速度永远赶不上破损速度”。

不过,胜利背后亦有隐忧。北约智库报告显示,俄军日均弹药消耗量已达乌军5倍,持续高烈度作战可能透支其军工产能。而乌军虽处劣势,却在古耶沃村等局部战场采用“弹性防御”——放弃难以固守的阵地,转而以游击袭扰拖延俄军步伐。正如一名乌克兰网友自嘲:“我们打不过就躲,躲不过就跑,跑不了就藏——反正不能让俄军舒舒服服开庆功宴!”
古耶沃村战斗中,乌军残部退守酒厂的细节颇具象征意义。这座本应飘散麦芽香气的建筑,如今弥漫硝烟,成为困兽犹斗的战场缩影。俄军官口中的“精确打击”,既展示现代战争的技术冷酷,也折射出冲突的荒诞性——当酒桶被炮弹取代,发酵罐成了掩体,工业文明的遗产在战火中异化为杀戮工具。
这场钳形攻势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但其揭示的战争逻辑仍值得深思:当战术创新遭遇资源瓶颈,当钢铁洪流碰撞人性韧劲,库尔斯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提醒世人——胜利的代价,往往比失败更沉重。




![[弱] [弱]](https://comment.sinaimg.cn/emoji/default/face_sina_63.png)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