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3 月 24 日起,至少 6 架美空军 B-2 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奔赴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岛空军基地,每架携带的GBU-57巨型钻地弹可穿透60米深混凝土层,可直击胡塞武装深藏山区的导弹隧道与指挥中枢。与此同时,美国 “卡尔・文森” 号航母打击群奉命驶向也门周边海域,与 “杜鲁门” 号航母编队会合,并增调一批 F-35 隐身战机进驻中东。

而在26 日,美高官谈论打击胡塞武装的群聊内容被曝光,美国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称,正与以色列合作,动用潜伏特工和技术手段追踪胡塞武装高层,试图复刻此前刺杀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的“斩首模式”。
自去年 10 月 7 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在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 “圣城旅”、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伊拉克 “人民动员组织”、也门胡塞武装等组织构成的 “抵抗轴心” 中,至少已有 30 多名高级指挥官在以色列及其盟友的空袭中丧生。此次美以将目标对准胡塞武装高层,极有可能是延续过往的军事策略。
美军此次行动呈现出罕见的“立体打击”布局。明面上,B-2机群与“卡尔·文森”号、“杜鲁门”号双航母战斗群形成海空压制,F-35隐身战机与新型GBU-53/B“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负责精确打击地面移动目标。暗线中,中情局联合摩萨德对胡塞领导层实施“数字围猎”,通过通信监控与线人渗透构建刺杀网络。这种“钻地弹洗地+特工斩首”的组合,旨在瓦解胡塞武装“顽强”特质——过去十年,该组织在也门北部山区修建了堪比地下城的军事设施,普通空袭难以伤其筋骨。

尽管五角大楼宣称目标是“消除胡塞对红海航运的威胁”,但外媒普遍认为伊朗才是真正的威慑对象。B-2部署的迭戈加西亚基地距伊朗3300公里,恰在其打击半径内,而特朗普近期多次威胁“若伊朗继续支持胡塞,将承担后果”。
不过,多数分析指出美国并不愿与伊朗全面开战,而是通过展示“随时摧毁核设施”的能力,逼迫德黑兰在核谈判中让步。大西洋理事会专家威廉·韦克斯勒称:“这是给伊朗的‘读心术’——美军既能精准打击胡塞,也有能力让伊朗的核梦想化为地下废墟。”
面对美军史无前例的火力集结,胡塞武装的应对策略凸显非对称战争智慧。该组织近年来将80%的军事设施转入地下,并采用“导弹游击队”战术:将移动发射车藏匿于民居,利用美军顾忌平民伤亡的心理周旋。

然而,B-2携带的钻地弹可无视地表伪装直捣核心,而“风暴破坏者”炸弹的全天候追踪能力,让胡塞的机动导弹部队无所遁形。更致命的是,美以情报合作已渗透至指挥链——2024年10月B-2空袭萨那地下武器库时,精确坐标疑为内线提供。胡塞虽誓言“让美军陷入第二个越南”,但其领导层清楚:一旦失去地下堡垒庇护,沙漠游击战的胜算将归零。
不过,胡塞武装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拥有大量导弹和无人机,且熟悉当地地理环境,能够开展游击作战。另外,胡塞武装与周边一些势力存在联系,若局势恶化,这些势力可能会对美以行动进行牵制。
军事学者大卫·德罗什指出,B-2的威慑力在于“突然性与不可逆伤害”,但其每架20亿美元的造价决定美军无法承受持久消耗战。而《新闻周刊》分析认为,胡塞武装的韧性源于伊朗的导弹技术与也门部落社会的结构,即便失去领导人,仍可能化整为零持续抵抗。
对此,有网友认为,胡塞武装敢于对抗美以,捍卫自身权益,其顽强抵抗的精神值得称赞,即便美以军事力量强大,胡塞武装也不会轻易屈服。更有观察者犀利指出:“美国在也门的困境,实为大国干预地区矛盾的缩影——炸得毁隧道,炸不平仇恨。”
这场围绕B-2展开的军事博弈,本质是21世纪战争形态的浓缩实验。当隐身战机与AI制导武器摧毁物理掩体,情报暗战与认知操控正在瓦解组织凝聚力。胡塞武装的命运,或许不取决于山体混凝土的厚度,而在于能否在“去中心化”生存模式中,找到对抗美帝霸权的原始韧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