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驴肉火烧里掺马肉一店长获刑十个月,真是如意算盘算错了成本

在驴肉火烧里掺马肉一店长获刑十个月,真是如意算盘算错了成本
2025年03月29日 12:09 鲁南在线

当北京一家驴肉火烧店的赵老板试图用“驴肉不够,马肉来凑”的数学公式优化成本时,他或许没料到这道算术题,会被法律判定为“销售伪劣产品罪”。2024年3月至4月间,这位精打细算的店长将价格便宜近半的马肉混入驴肉,以每份70元的“良心价”卖出10万元流水,最终换来有期徒刑十个月、罚金6万元。

赵某的河间驴肉火烧店曾因地理位置优越、口感地道生意红火,但旺盛的客流反而催生了他“降低成本”的邪念。马肉批发价约30元/斤,而驴肉高达60元/斤,掺入一半马肉后,每斤成本直降15元——这笔账在赵某心中算得门清,却漏算了《刑法》第140条“销售金额超5万即入刑”的铁律。

被举报后,警方在其后厨查获未处理的马肉,铁证如山。法院判决书将其行为定性为“以次充好”,不仅没收10万元违法所得,还附赠“缓刑期间禁止从事餐饮业”的职业封印。有网友调侃:“原来‘驴肉火烧’的终极考验不是厨艺,是老板的数学和刑法水平。”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称:“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支持重罚!今天敢掺马肉,明天就敢用老鼠肉”;另一派则开启黑色幽默模式:“建议改名叫‘驴马火烧’,诚信又环保”“这老板太实诚了,至少用的真马肉,比鼠头鸭脖强”。

还有人发出灵魂质问:“网红直播卖假货逍遥法外,小老板掺点肉就判刑,法律也看流量?”这些戏谑背后,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看人下菜碟”监管力度的复杂情绪。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案绝非“小题大做”——根据刑法,食品掺假销售额超5万元即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赵某的10万元流水已踩中红线。餐饮业诚信是民生底线,掺假行为“既骗舌头又骗钱包”,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生态。

此案暴露的不仅是单个商家的投机,更是传统美食工业化时代的品控困境。一位从业者透露,正宗河间驴肉需经老汤慢炖、肉质紧实纹路细腻,而马肉纤维粗糙且带酸味,老饕一尝便知——赵某敢顶风作案,恰是利用了都市快节奏消费中“味觉麻木”的漏洞。

赵某的“翻车”给餐饮业上了一堂代价高昂的公开课:在消费者日益精明的时代,食品安全已成商业必修课而非选修课。法律界建议商家学习“危机公关式经营”——与其事后交罚金,不如学学某火锅店直播后厨,把“真驴现杀”做成营销噱头。

赵某在驴肉火烧里掺马肉的行为,给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其实,做餐饮就像做人,得讲诚信,靠坑蒙拐骗或许能一时获利,但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毕竟,在美食江湖里,诚信才是长久立足的 “秘籍” 。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