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有方舱

编辑 /   张泽

第二战场

1月底,新型冠状病毒的警报从武汉拉响后,全国陷入了非常状态。病毒无情肆虐,而一场数字战役也悄然打响。

身在上海周家渡街道上南村居委会的陈纯,就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2月2日,上海推行口罩实名预约登记,每户居民一次预约可购买5只口罩,预约成功后居委可以在线通知信息。为了让更多不上网的老人收到通知,陈纯坐在办公室里打了快半个月的电话,从早到晚,最多的一天她打了358个电话,打到最后只能嘶吼着才能发出声音。

2月15日,一批新“同事”——AI外呼机器人接替了陈纯的工作。AI外呼机器人可以自动呼叫机主,将设定好的内容告知机主,同时还可以根据机主的回答来记录、判断和反馈。原来区府办电子政务处的工作人员找到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达摩院的支持下对接上了这批AI“志愿者”。上线5天后,机器人成功通知了1500人,减轻了陈纯和同事的工作压力,陈纯说自己要写一封感谢信。

陈纯的工作状态是这次防疫中基层工作人员的缩影。此前的采访中,AI财经社了解到,社区在这次抗疫中扮演着承压阀门的角色,一个社区往往几个人、十几个人要负责成千上万人口的防疫工作。

面对一场传染力强、隐蔽性高的病毒传播,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不计其数的电话、上门摸排,靠笔和Excel表格层层上报疫情信息,这些重复、繁复的工作是最为现实的问题。AI机器人是科技改变防疫工作中最小、但也是最切实的一环。

郑州小汤山医院,算法专家在一起讨论用AI看CT片子

目光从美丽的浦东转移到黄河中下游河南。作为与湖北接壤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在警报拉响之初,凭着快速的反应和积极的宣传,让网友们刮目相看,社交网络上发起“来河南抄作业”的呼号。实际上,除了下乡拉条幅最快以外,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在数字化疫情防控上也一路跑在前面。

如果说AI机器人只是一个点,数字化疫情防控系统则像一张撒开的大网。1月22日,武汉封城前夕,身在郑州的阿里云高级项目管理专家安毅接到了一个电话。这是一个指令,要他在2月1日前为郑州上线疫情态势感知系统。

从1月底到2月初,郑州65家二甲及以上的医院,快速用上了发热门诊上报系统和疫情物资管理系统,为之后最重头的疫情防控和物资调拨打下基础。

抗疫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抗传染。在这场唯快不破的战役中,郑州市迅速打通了与疫情相关部门的信息链,从近期返回郑州、进入小区、去发热门诊就诊、确诊,形成了一个全局性的指挥作战系统,及时阻断病毒的传播可能性。

这之后,面对企业复产和返工潮, 网格化的”阵地防控战”变成了分类防控战、移动防控战。郑州又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上线了企业复工申报系统、社区打卡系统、企业打卡系统,既要有序复工,又要防住病毒传播线。

与安毅团队一样的是,身在阿里总部的健康码开发团队也经历了同样“疯狂的春节”。从2月初接到任务,这个团队开始了24小时两班倒的“爆肝”模式,“每天睡两三个小时”,用七天时间将这个特别的“码”从余杭区推到整个杭州,最终上线了全国版。

有着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健康码,为城市的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视化的窗口。项目经理、支付宝高级项目管理专家易治说:“抗疫情最需要有一个本地动态实时地图,健康、疑似、确诊,市民自己申报健康信息并实施更新,靠纸做的路条是办不到的,得靠数字化办法。”

除了政府端和基层社区,企业也在疫情中摸索着自救战。总部在武汉的护肤品企业林清轩在疫情之下就进行了一场这样起死回生的自救。

疫情爆发后16天,林清轩关闭了157家店铺,CEO孙来春躺在床上遭受着“每天睁眼就是100万的支出,一个月亏损300万”的折磨,一度他觉得自己和公司可能要完了。17年前非典肆虐时,做马来西亚化妆公司代理的孙春来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家家企业倒下有多快。

不能拖下去。1月底,林清轩开启了数字化营销。此前林清轩已与阿里云开始了新零售的转型,搭建了中台系统和钉钉导购系统。不过一直以来林清轩都是以线下店为主,线上为辅,而此次危机不得不全部搬到线上。结果很快,武汉的销售业绩就回升到日常状态,而此前市场略冷淡的东北则出人意料地超出一倍。

不仅仅是这些,甚至蒙牛的奶牛也被抽象成了电脑中的“数据牛”,从其生理周期到自动投喂,从产奶到仓储和配送,让每一滴牛奶都不被疫情造成的局面而白白浪费。

IT老兵、也是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最深的感受是,抗疫就是与时间赛跑,借助全球30多亿部智能手机,比特、数据以光速传播,所以,传染病的治愈是靠医疗工作者,但“控制传染”,也是信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抗疫小分队的秘密

2000多位工程师,从贵阳线上预约申请口罩到内蒙古蒙牛牧场的运营,数不清大大小小的项目,以小时速度上线的应用,当这些短语组合在一起时,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群人却完成了一个个攻坚战。

对IT行业来说,平时上线的很多应用大都以星期来计算,但抗疫期间,都是以“时上”为单位——即应用以小时上线。8小时上线的全球寻源系统、10小时上线的贵阳口罩投放系统、连夜扩容上线的武汉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48小时上线的郑州发热门诊上报系统、还有在全国25个省份火速上线健康码平台......

观察这些抗疫的应用你会发现,其实大部分是轻量版的,逻辑并不复杂,跟疫情赛跑,“快”才是最关键的。

但怎样实现快?因为疫情原因,工程师、合作伙伴散落各地,如何协同各方参与者,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阿里云内部人士告诉AI财经社,抗疫期间所有的行动和协作都是依靠钉钉组织起来的。“随时拉群,随时做方案”。作为研究院的专家,刘松说他这段时间被拉进将近100个“抗疫小分队”。在这个时候,“消除信息不对称,资源打通特别重要。”刘松对AI财经社说。

钉钉在端上解决内部协作问题,但应用之所以能快速地搭建起来,一个所有数据能打通的平台和一个给力的开发工具,都必不可少。

这个时候,能快速上线的系统,都要依靠平时的积累——能打通的数据平台,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比如在浙江省上线健康码之所以如此顺利,与此前数字浙江的建设分不开。刘松称,这使得健康码在这些地区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上线。郑州能快速上线摸排、复工、社区打卡系统亦是如此。

而一个名为“宜搭”的开发工具,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前,阿里研发储备了一个技术平台“宜搭”,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者可以通过简单拖拽、配置应用模块,无须开发代码就能完成一个业务应用的搭建。刘松形容这是“一个乐高进行快速拼接”过程。

有了这十八般武艺,工程师们若上午接到需要搭建一个全球寻源系统的任务,会立刻在钉钉上拉群,讨论一两个小时后拆分任务,通过数据中台和“宜搭”,8小时后上线系统,紧跟其后的就是不停的迭代。

阿里的文化亦是支撑此次应急业务能够准时交付的内在原因。“这些同学是来之既战,更何况这是疫情相关,十万火急”。阿里钉钉医疗团队产品经理刘明韵大年初二投身工作,带领工程师团队驻扎在浙江省卫建委支援工作。整支团队彻夜无休,熬得双眼通红,仅用一天时间上线了浙江省信息肺炎防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而这样的鏖战时刻几乎贯穿了抗疫的每一天。

战“疫”之后的反思

虽然战“疫”仍在打,但人们已经开始思考疫情后的未来。

“以前很多投那么多钱建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务平台,为什么在这次疫情期间没有发挥作用?”一位IT公司从业人士最近对AI财经社反思说。

智慧城市的建设近些年一直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更多人注意到,在疫情期间真正发挥作用的却是很多临时上线的轻应用。对此,刘松分析,传统IT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是职能性的,是一个个相对垂直的系统。它们用来解决一个个功能性问题,而这些系统服务的对象也是职能人员,比如公务员、仓库管理员......

在抗疫中,本要以分钟为单位,把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个省甚至全国的数据统计起来,但当垂直应用系统遇到这样的紧急状态时,它既没有流量特别大的“端”,比如钉钉、支付宝,能调动每个人进行打卡或申报,也没有一个基于全局来汇聚打通的数据平台,还没有一个能快速扩容的云底座。

基于以上原因,垂直系统无法形成一个全局的调度系统。这也是为何很多地区虽然建了智慧城市或者数字政务,现实中基层社区仍然要手工填表、电话申报,工作人员工作远超负荷。

基于这些分析,刘松认为下一轮新型智慧城市首先是一个水平系统,有全局观,它有两类端,一类面向老百姓,一类面向公务员,比如在浙江,老百姓的端是“浙里办”,公务员的端是“浙政钉”;它把各类系统打通,可以支撑应急时期应用的快速上线,最重要是它具有全局性,能敏感地感知城市的状态并能快速做出反应。

去年,有管理学界教授提到了治理的“平台化+微粒化”理念。“也许你早上来上班时,健康码是绿色的,但下午就变成红色的,因为你呆过的一个地方出现了新的疑似病患,你被建议回家隔离。”刘松说,平台化+微粒化的治理理念,让在涉及数亿人的动态中,也能顾及个人的实时状态。

这与郑州大数据局应用推进处处长孟旭最近的思考不谋而合。“从这次疫情防控来说,要区分可能感染的人,以及健康的人。其实这是社会精细化管理的版本。”他说,“在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如何复用,把现有的成果转化为政府的精细化管理,这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在研究。”

另一方面,疫情期及结束后,不仅仅包括政务端,工业、商业也同样行动起来了。

早早启动新零售布局的良品铺子,疫情期间云上市,一经开盘股价上涨44.0%至涨停。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是一家扎根在湖北的零售企业。疫情警报拉响之初,良品铺子就开启了无接触配送、利用钉钉进行智能导购、提供定时达服务。截至3月11日,上市以来,良品铺子连续收获13个涨停板,无疑为疫情中遭受不同程度打击的零售业,注射了一剂强心剂。

图/视觉中国

“疫情之中,那些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抗压性和业务连续性会好很多。”刘松感慨。

而一些中年企业家从最初被迫数字化,到现在主动部署上云、数字化。物流企业申通正是在疫情期间实现了所有业务全面上云;而智能产品品牌小天才,专门成立了新零售事业部。

这次抗疫中刘松看到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在未来企业数字化的系统,也可能会跟政府某些系统打通,成为一个全链路的体系。比如疫情中首当其冲的物流系统。当全国甚至是全球的物资送往武汉时,海关如何能够清楚这些货物将定向送往哪里,而司机更是常常面临被隔离的情况,这时候刘松认为更高效的方式是让数据跑路,而非人去跑。

而疫情结束后,无论是城市治理、企业跨越生存线、供应链的复苏,还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线化、数字化都将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在不久前的一次线上直播演讲中,刘松坦诚自己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切身感受,他说:“因为疫情在家,数字化生存环境变成了一种社会缓冲器,使得我们有了一个数字空间可以有躲避起来。如果让我们采用2003年的数字基础设施,想象一下会怎么样?”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以传统媒体求实的精神,致力于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