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苹果Siri侵权,索赔百亿元,这家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为自救?

起诉苹果Siri侵权,索赔百亿元,这家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为自救?
2020年08月05日 20:48 AI财经

文 | AI财经社 麻策

编辑 | 赵艳秋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小i机器人,在一场与苹果持续了8年的专利诉讼中获胜,又再次将苹果告上了法庭,索要100亿元赔偿。

“我们对小i机器人提起再一个诉讼感到失望。”苹果在最新的一份声明中称,并重申自己尊重创新,并未侵犯前者技术的立场。

图/视觉中国

小i机器人,是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产品,该公司于2012年认为苹果Siri侵犯了其在2004年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发明专利。双方自此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诉讼长跑。

直到202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裁定,小i机器人的专利被认定有效。至此,双方的交锋结束了上半场。

8月3日,小i机器人再次出击,拉开了下半场的大幕,就专利侵权向苹果讨要赔偿。“之前是保住了专利,现在是寻求侵权的认定。”一位知情人士对AI财经社称。

接下来,如果判定侵权有效,小i机器人除了可以向苹果索赔外,还可以申请初步禁令,法院可能会在案件审理期间,禁止苹果在中国销售包含Siri的产品。“但这种禁令必须满足严格条件,很少得到法院支持。”一位律师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小i机器人是谁?它为什么发起一场场针对苹果的仗?

首次起诉苹果,初衷不是索赔

智臻网络是国内较早从事语音技术的企业,小i机器人是它的核心品牌。从2001年到2009年,其一直做的是基于PC互联网的聊天机器人,曾先后应用于MSN、QQ等通讯软件,以及一些短信和其他平台上。

图/视觉中国

小i机器人的一位老员工对AI财经社介绍,由于当时to C商业模式没有走通,“光有用户但赚不到钱”。于是,2009年他们内部做了业务调整,开始向to B转型,为政府提供人工智能语音解决方案,也开始向银行、运营商等大型客户服务方向拓展。

与更加知名的科大讯飞所处同一技术赛道,小i机器人特地避开了科大讯飞主打的智慧城市、智能车载等潜在方向。

小i机器人的技术积累,来自于早期融资研发的投入,在2009年之前的to C时期,其前前后后融资共近2000万美元。转型to B以后,他们在之前的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全新聊天机器人框架,向客服、催收、营销等业务方向扩展。

2011年,Siri首次出现在苹果iPhone 4S上。次年,小i机器人与苹果的纠纷出现。上述老员工告诉AI财经社,起初是发现Siri和他们的专利“有很多相似之处”。2012年,公司将苹果告上法庭,但当时的诉求并非寻求赔偿。

“当时其实是要去突出我们的技术,突出我们的创新性,然后去发展我们整个业务。”他说,当初更多是抱着蹭热度的想法,因为公司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影响。

但谁也没有想到 ,诉讼过程曲折不断,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路打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期间经历了专利有效、无效、终审有效的漫长对战,一打就是8年。

专利号为ZL200410053749.9的发明专利,是整个事件的焦点。

根据该专利说明书,其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用户可以和机器人聊天,但得到的是十分拟人化的对话,除了交互式的对话,更可以“命令”机器人为用户查询信息、做游戏等。该专利生效于2009年。

这一场和苹果的官司也切实带来了好处。另一位了解案情的内部人士对AI财经社回忆,相比于追求赔偿,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事件本身带来的关注让外界开始看到,原来小i机器人并不只是一家做聊天机器人的公司,还做了很多实际的商业应用和创新。“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个事件也促进了小i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再告苹果,可能出于资本目的

2015年底,小i机器人成功登陆新三板,但因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巨大,盈利困难,与新三板的融资规模相比,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于是,该公司于2018年上半年从新三板退市,意图重新包装冲击港股。

然而到了2019年下半年,小i机器人的一名核心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IPO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也是我们的目标,但去年至今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我们仍在寻找最合适的战略节奏。”

图/视觉中国

AI财经社从内部人士了解到,事实上,小i机器人在2019年因内外部综合原因冲击港股失败。一位接近小i机器人的知情人士对AI财经社说,2019年的香港股市,对于一些小标的公司来说很难融到钱。“小i机器人不是小米、美团,小标的公司的估值、规模在港股都受到一些限制。即便是小米,股价一直都不算好。”

上市失败带来了资金压力,也引爆了一系列内部问题。“团队和资方在商业策略和理念上发生了分歧,内部产生斗争。”该知情人士说。“目前的小i机器人,很多团队成员已经离开,剩下的技术人员已经不多,业绩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与此同时,国内人工智能近几年的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给小i机器人也造成冲击,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客单价上。“一个客服机器人之前可能卖到200万元,现在只能卖二三十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

小i机器人最早和苹果的官司,发生在业务上升期。但这次发起侵权索赔的时候,它正处在一个窘迫的状态。

“寻求融资,或资方有退出需求。”上述知情人士对AI财经社分析。如今再告苹果,小i机器人可能更多出于其短期的资本目的。

胜算几何?

回归案件本身,有分析人士认为,小i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太大胜算。

事实上,侵权的认定比保住专利更难,历时可能也更漫长。虽然最高法院裁定了小i机器人的专利有效,但不代表法院认定了苹果侵权的事实。

针对上述专利,一位资深的知识产权律师对AI财经社分析:“这个专利太宽泛了,它实际上是在保护功能,但是专利是不能用于保护功能的,只能保护实现方案,在小i机器人这个权利要求里看不出实现方案。”

他初步认为,这个专利并没有创造性,构不成一项技术方案。

前文中的知情人士对AI财经社表达他的观点:因为软件其实大部分都是黑盒子,很难判定它们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的。目前,仅关于该项专利,技术实现路径就存在10多种。而经过8年专利官司,尤其现在自然语言的对话系统层出不穷,让判定更是难上加难。

“你并不知道苹果它这个机制是什么,你的举证也只能是猜测,除非你能拿到苹果的源代码,并实锤侵权存在。”他补充说,“而且,一般专利是保护一个点到两个点,而想办法绕过去这一两个点,也相对容易,所以侵权认定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如果真是要索赔100亿元的话,诉讼费大概就要5000多万元。“5000多万,这个钱不是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很大程度上应该还是为了宣传,去融钱,然后让公司能够存活下去。”他分析说。

不过,在特殊的局势下,苹果在中国也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既然最高人民法院认定了该专利的有效性,专利要求又如此宽泛,对于苹果来说,也容易被判侵权。”上述律师从另一个维度分析说,不排除苹果会败诉的可能。

自2012年以来,苹果在中国经历了3起诉讼。

除了与小i机器人的专利纠纷,2012年,苹果与唯冠国际在中国展开商标之争,唯冠拥有iPad在中国的注册商标所有权,苹果表达收购意愿但依旧态度强硬,称“谈不拢将会提起诉讼”。双方在几个月内邮件往来了八九十封,最终以苹果同意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金,了却了这场纠纷。

2016年,苹果与北京新通天地科技,发生了iPhone商标的争执。该商标用于后者生产的皮质产品和手机壳。同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美国苹果公司在“IPHONE”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一案中败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