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甩卖闪存业务,韩美厂商竞争加剧,国内存储市场或迎新机

英特尔甩卖闪存业务,韩美厂商竞争加剧,国内存储市场或迎新机
2020年10月21日 10:10 AI财经

文|AI财经社 郑亚红

编辑|华记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继出售基带芯片业务、连接芯片业务接连出售后,英特尔再次做出了割肉之举。

10月20日,韩国海力士宣布与英特尔达成一项90亿美元的协议,前者将收购后者的内存芯片业务,其中包括固态硬盘业务、NAND闪存芯片产品、晶圆业务以及英特尔位于大连的生产工厂。此举意味着英特尔彻底退出闪存市场。

一位芯片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存储业务并不是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而且其全球业务一直在分拆,所以卖掉并不奇怪。而另一位分析师则表示,韩美将继续在存储芯片中处于引领地位,但接下来国内存储芯片企业或将迎来机遇。

英特尔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发力CPU

对于英特尔来说,闪存业务可能正是一根鸡肋。

根据2020年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NAND Flash市场排名中,排在前六位的是三星、铠侠(东芝将存储业务出售给贝恩资本后的改名)、西部数据、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尔。在这其中,英特尔的市场份额最小,仅为11.4%。

排名前五的厂商除了三星以外,其他四家的主营业务都是存储业务,而三星的存储业务也一直是其主要盈利点之一,受重视程度较高。

反之,这块业务在英特尔的存在就更模糊些。2020 Q1存储部门的营收达到13.8亿美元,Q2则达到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尽管2020上半年表现有所增长,但存储业务占整个英特尔当季收入的比例也不过是6.97%和8.62%,并不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来,存储业务连年亏损,分别是2016年5.4亿美元、2017年2.6亿美元、2018年500万美元,直到2019年才开始转亏为盈。

同时,英特尔已经在自己的核心CPU领域有所落后。今年7月,英特尔表示下半年的业绩将逊于预期,并进一步推迟了7纳米芯片技术的推出,并表示将委托给第三方代工厂进行生产,该消息也引起业界一片哗然,英特尔股价应声下跌了逾15%。友商们如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在5nm、3nm上有所进展,另一边AMD凭借Zen架构也在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的CPU在这一代已经延迟了,甩掉一些非核心业务轻装上阵,他们需要更集中资源在CPU上。”上述行业人士称。

业界分析,即使出售闪存业务,英特尔接下来会从第三方厂商购买NAND Flash芯片。

韩国企业把持市场份额过半,国内存储芯片厂商或迎来机遇

存储芯片的运用非常广泛,手机、平板、笔记本、服务器都缺不了它。而存储芯片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DRAM(动态随即存储器,用于缓存),另一类就是此次英特尔出售的主要业务NAND Flash(闪存,用于数据存储)。

在全球NANAD Flash市场排名前五的名单中,韩国把持了最大的份额。三星和海力士加起来就超过了43%,再加上海力士收购英特尔闪存业务,这一比例势必将超过50%。

而在DRAM领域,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则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光是两家韩国企业的占比就超过了75%。

韩美竞争的态势之下,韩国更为激进,而随着英特尔的退出,美国企业则在其中地位更为后退。一位分析师向AI财经社表示,随着英特尔退出闪存业务出售给韩国海力士,国内在该领域可能将迎来一次机遇。

此前,国内在存储芯片市场处于一片空白。直到近两年才有了零的突破,目前紫光集团下的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和兆易创新三家是国内存储芯片领域的主要厂商。

图为长江存储128层系列产品设计

但他们仍然是行业的追逐者。2019年9月,长江存储宣布量产64层3D NAND,但并未发表具体扩产计划。业内预测,2020年底晶圆产量能够达到每月6万片的规模,占全球产量的5%。业内专家认为,64层3D NAND看似与国际大厂128层只差了两代,实际上差距不止如此,2020年底是否能达成产能6万片/月十分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