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声下的柔宇:死磕自主技术挑战三星,商业化任重道远

质疑声下的柔宇:死磕自主技术挑战三星,商业化任重道远
2021年01月12日 22:07 AI财经

文 | AI财经社吴迪

编辑 | 张泽

柔宇科技的“神秘”,因冲击科创板披露招股书划上了句号。

这个拥有柔性电子原创技术、打破国外企业主导,掌握了竞争和发展主动权的中国科技独角兽,在国产高科技行业历经被卡脖子的惨痛遭遇后,依然没有收获多少“掌声”。

引爆争议的是,它的业绩和拟募资规模。

招股书显示,柔宇拟募资144亿元。如果它顺利上市,将成为继中芯国际之后,科创板募资额第二高的企业,与中芯国际一起成为科创板“一芯”、“一屏”的代表。但企业招股书也表明,柔宇“持续亏损”、“欠缺造血能力”、“产品销量平平”等诸多现实问题。

2017年到2019年,柔宇总营收4.08亿元,总亏损达22.34亿元。它的营收增速很快,期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87.26%,但净利润却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亏损额不断扩大。

独创技术给柔宇带来光环和神秘感。它享受到了光环,也不得不承受其重。

未来,像纸一样柔软、轻薄的屏幕,被认为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但现在,这些由全柔性屏幕打造的充满未来感的产品,更多处在初期尝鲜和探索爬坡的阶段。就像很多人都认可折叠屏手机是未来,但身边尝鲜的人却寥寥无几。

柔宇的痛,或许就是它本面向的是未来的竞争,却不得不经历今天的市场考验。而面板又是一个巨额投入、长周期、高不确定的行业。柔宇面临的,也注定不是一个短期的考验。

在质疑中发展原创技术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从小就是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斯坦福的博士,学霸海龟创业,技术自信,起步就“不差钱”。柔宇不断对外说明,自己原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优于三星主导的低温多晶硅制程工艺(LTPS-TFT)。

诱人的柔性显示行业前景,媲美国际大厂的技术路线,又帮助柔宇获得更丰厚的资本支持。招股书显示,其背后站着41名机构和自然人股东,拿到了令其他创业者羡慕不来的钱。众多资方来头不小。

招股书揭露,柔宇所在的赛道还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其原创技术尚需接受市场的不断检验。在风险栏,柔宇也列举了原创技术面对的诸多风险。

正如其他竞争激烈的科技赛道一样,初创企业往往会面临业内巨头多维度的打压。与此同时,原创技术的产业化,一向是不容易的。比如产品开发、新品市场接受度,更不用说新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无数的沟沟坎坎。

面对质疑,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接受采访表示,“不要指望所有人唱赞歌”,“会用产品说话”。

不久前,刘自鸿微博转发了一篇关于“苹果CEO库克拒绝收购特斯拉”的文章,配文说:十年前,传统汽车制造业大佬根本不屑于把创业公司特斯拉放在眼里,特斯拉既没造车经验也没钱,更别提要颠覆加油站重建加电站。特斯拉曾经是华尔街做空率最高的股票。

“十年之后,特斯拉是通用加福特的市值再乘以6,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他写道,特斯拉冰火两重天很多年,相信它的人极度崇拜,质疑它的人极度鄙视。看得出来,刘自鸿是想借用在质疑中崛起的特斯拉,间接回应柔宇如今正面临的相似境况。

今天,没人再质疑马斯克要做的事了。但刚走到资本市场门前的柔宇,正处在被“极度鄙视”的阶段。

对自主技术的坚持,让柔宇吸引来了大批的资方支持。但在显示产业,孤注一掷另辟蹊径,企图创造全新产业链的艰难,又让它看起来形单影只,孤立无援。

最近两年,一些人工智能新技术企业申请IPO时,也遭遇了类似的质疑。往往,对这类的公司质疑很多都来源于,它们享受着独角兽的光环和高估值,但商业化还在探索早期。研发投入的大头还在早期技术研究上,产品还未或刚成型,市场销售意向并不清晰。

柔宇正在面临相同的处境。近几年,柔宇营收规模有限,但亏损却逐步扩大。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倍于营收的研发投入。2017年到2020年6月30日之间,柔宇科技的研发支出达18.17亿元,是期间营收的3.5倍。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发展显示技术,和芯片制造一样,也是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有数据显示,如今全球显示行业老大三星,当年也遭遇同样的艰难。1991年到2009年,18年间,三星共投资了234亿美元用于液晶产线建设,还不包括研发投入。而且,从1990年到1997年,三星液晶业务连续亏损了7年,期间有三四年的时间,每年亏损在1亿美元。但三星的不同之处在于决策的坚定和执行上的大手笔,特别是在低迷经济周期中的反向大胆投资,让三星出货量在亚洲经济危机后的1998年,第一次赶超了日本企业,登顶全球液晶市场。

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评价,柔宇面对的都是“投资过千亿的,至少需要十几年沉淀的大企业”。全柔性赛道只是人家押注的一条业务线一个方向,但却是目前柔宇赌上公司命运的全部。

2019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对话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时曾表示,整个社会对新技术都要宽容,因为没有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发明。“别老是阻扰AI的前进,新技术总是要突破传统。”他还举例华为成长于中国经济刚刚开放的时代,一步步的宽容,让其发展到今天,现在华为每年对世界的贡献是200亿美元的税金。

2020年上半年,某芯片企业冲击科创板提交IPO申请时,也遭遇了极大的争议和质疑。同样是研发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朗。但当时的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创新这东西,如果什么都能在纸上算得过来账,理论上就不是什么大创新。它如果上市失败,也不应该是交易所否定它,而是交给市场去决定,如果它没有市场竞争力,那就会面临自然的淘汰。

“但资本市场应该对科技创新给予包容。”

第三代显示技术之争

柔宇是一家赚足了眼球的企业。

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只有0.01毫米的可自由折叠弯曲的“彩色蝉翼屏”。2018年,抢在三星前面,柔宇又率先发布折叠屏手机柔派一代,为自己夺得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标签。2019年,柔宇再次为维护“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名头,与小米展开口水战。

它的高调,依然来自于技术自信。在显示产业,目前正在经历从CRT到LCD、从LCD到OLED之后的第三次技术变革。三星目前是柔型OLED的霸主,其技术路线受到其他企业的追随。柔宇扮演的是一个挑战者角色,是国产替代在显示技术领域突围的新生力量代表。

有人士认为,以柔宇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很可能在三星牢牢把持十年的技术高墙上撕开一道缺口,实现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对韩国的换道超车。

自主创新即是国家战略,同时在特殊的国际局势下,实现自主可控、追求原创核心技术突破,毫无疑问是国内高科技产业一致的心愿。一芯一屏,尤为关键。

相较于三星的技术,柔宇的原创ULT-NSSP技术,“制程温度更低,器件结构和工艺流程更简单,产线投入更小”,且生产的全柔性显示屏,“弯折特性更好,可靠性更高”。

依据柔宇的介绍,造成这一差异化的最本质原因,在于核心材料的选择不同。“三星用的是硅基材料,而柔宇用的是非硅材料体系”。核心材料的不同,也决定了生产工艺截然不同。

柔宇的ULT-NSSP技术在300摄氏度以下的条件即可生产,而三星技术则需要加热至450摄氏度以上。更低的温度,意味着更低的生产损耗和成本。而且还因为温度更低,减少了3道高温处理工艺,让“工艺更简单”。

在战略路线上,柔宇基于ULT-NSSP技术,侧重全产业链布局。它希望掌握核心环节的全套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不像芯片行业在一些环节被“卡脖子”。柔宇表示,它于深圳投产的产线,在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等方面拥有3000余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整体而言,柔宇的特点是拥有自主可控的技术,不受制于海外企业。

和三星类似的是,柔宇也不单是面板厂商,它也是一家手机和消费电子厂商,to B和to C两条腿走路。

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5年,全球柔性电子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近145%,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可预期的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多个行业。

由于全柔性领域的技术路线之争尚处前期,柔宇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机会点。柔宇解决了技术从零到一的第一步,后续还将面临从一到N的产业实践。在这方面,三星目前依然是难以逾越的存在。它拥有更庞大的技术产品团队,更好的产业基础,更雄厚的资本,以及更多的客户。柔宇不仅要能赢得技术竞赛,还要有能力将市场做大。

这对这家初创公司的领头人提出极高的要求。但一些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突破,不能只是依靠某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而应该是全产业链的努力和配合。

技术突围需要生态支持

元禾璞华管理合伙人、国产芯片行业领头人陈大同近期接受AI财经社专访表示,他从2019年以来感受到了国内市场和行业对国产芯片态度的明显转变。此前10多年,很多国产芯片企业最大的坎就是“没人用”。即便能获得订单,前提也是品质要跟欧美一样好,但价格要打个七八折。

“但现在愿意培育你,给你试用的机会。”陈大同说。

这一转变的背后,华为事件是最大的推力。华为的遭遇为国内企业敲响了警钟。现在,企业除了考虑市场因素之外,也开始考虑供应链安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

以基站芯片为例,过去是没有哪家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愿意去碰这个产品的。这个领域技术难,市场还封闭,只有两三家大客户,都使用欧美芯片。但据AI财经社了解,从2019年开始,这个市场突然开放,华为开始四处高价砸单,积极寻找国内芯片公司合作,投人投钱投技术,提供全面支持。

另据AI财经社了解,EDA工具作为芯片行业卡脖子的技术之一,华为也与国内企业在配合做联合开发。

“很多事情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业环境问题。”陈大同告诉AI财经社,国内生产光刻机的公司,以前找不到愿意试用的客户,拿一个免费的样机送给客户用,别人都不愿花时间搭理你,那种状态下光刻机企业自己干着都没劲。

但现在客户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大家都来告诉你毛病在哪里,一起更新迭代,所以这两年光刻机的进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如今,不仅在消费电子领域,一些有严苛要求的行业,如工业和汽车也都开始采用国产芯片。好的产业氛围,让国产芯片行业在这两年突飞猛进。

显示面板行业,高精尖的技术突围同样需要“开放与合作”。

有技术没有市场,好的技术无法接受广泛市场的检验,对一家企业而言是痛苦的事情。这种状态会导致恶性循环。

柔宇科技第一步实现的是拥有全柔性领域国内原创的技术,这在追求关键技术的突破中是值得鼓励的创新。在不断的应用中,柔宇需要做的是持续打磨技术,从而打开更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客户试用和合作。

根据披露,柔宇目前已经与超500家头部企业合作,推动柔性电子技术的落地。AI财经社获悉,柔宇与福耀玻璃近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共建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柔性电子技术和车载触控及显示相结合的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柔宇自主研发的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及配套的解决方案也会广泛应用于福耀现有的车载产品。”同时,福耀也会为柔宇提供技术、设计及工程支持,共同推进柔性显示、柔性触控等技术在车载市场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赋能汽车领域的智能化变革,是柔宇重点布局的业务方向。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16年,柔宇就发布了弧形汽车中控。广汽传祺在其自主研发的”全球低风阻新纪录电动乘用车”ENO.146概念车上,装载了柔宇打造的1.2m贯穿式曲面中控显示屏。这块屏幕不仅节省了车内空间,还可以任意角度弯曲,兼具科技感。在2019年的东京车展上,柔宇的超薄柔性显示屏被应用于丰田LQ概念车内。此外,柔宇还携手广汽研究院合作研发“透明A柱”,满足驾驶视野内无遮挡的需求,提升驾驶体验与安全性。

在电子终端方面,媒体报道中兴手机目前已经与柔宇合作。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柔宇已经成为中国移动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柔宇推出的手机FlexPai 2 5G双卡双待,支持全球主要网络频段,并可收发5G短信。7.8英寸的大屏带来了影音、办公的新体验。

此前,柔宇和中国电信也宣布成立“中国电信·柔宇科技融合创新实验室”,围绕云网融合和柔性电子技术展开深度合作。不久前,柔宇也与中国移动达成深入合作,柔性电子技术将与5G进一步融合,共构“5G+终端”的生态。

柔性OLED市场和技术目前虽然以三星主导,但柔宇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中国企业事实上很难在跟随中实现超越,更多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另辟蹊径,换道超车。

正因此,知名经济学家刘姝威也评价,柔宇是一家“非常值得期待的具有世界级原创核心技术能力的高科技企业”。

但面板作为重资产、长周期行业,柔宇面临的将是长周期的战略和投入的考验。虽然柔宇目前尚未获得行业普遍认可,但它正走在证明自己的路上。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