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裂变的关键一役:物流独立分拆上市,自营业务只占一半

京东裂变的关键一役:物流独立分拆上市,自营业务只占一半
2021年02月23日 19:37 AI财经

文 | 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辑 | 游勇

2月16日,京东物流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过去一年真的是京东丰收年,除了京东集团二次上市,京东健康在港上市,京东物流算是京东旗下第三家上市的公司。十几年的耕耘,终于等来了今年的丰收喜悦。

根据招股书信息,京东物流提供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收入达到495亿元,同比增长43.2%,这一数字在2018年和2019年全年分别为379亿元和498亿元,相比2019年31.6%的同比增幅,保持了高速增长。

2007年,京东物流筹建,让多快好省的京东服务成为现实。10年后,京东物流全面对外开放,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这也成为了京东物流能够独立分拆上市的关键。

京东过去十几年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物流和商品等这些供应链能力上的深耕。

“你这里一个订单,是别人一天的饭”

“您好,您的京东快递到了,麻烦过来取一下。”钱冉昊打完一圈电话。不一会儿,小区门口出现好几个穿着雨衣、浴袍,甚至身披垃圾袋的人,他们拿着酒精喷雾剂,呲溜一圈把货喷一遍,这才肯拿回家。

这是2020年2月,发生在武汉常青花园社区的一幕,附近是武汉最早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之一的金银潭医院,以及京东物流武汉将军营业部所在地,也是武汉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钱冉昊是营业部的站长,春节期间和11名快递员留守武汉,每天将医疗物资和民生物资送往金银潭医院和附近居民区。早上七点半到岗,晚上八点左右才能下班。

往常一天配送100多单,疫情期间单量翻了三倍,而且多是米面粮油的重货。由于疫情封城,回家过年的配送员回不来,钱冉昊和留守的伙伴们每天在连轴转。当时无法送货上门,京东快递第一个提出无接触配送。

他们每天在小区门口的摊位打电话通知客户,做到当天的货尽量当天送完,“在你这里是一个订单,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天的饭。”钱冉昊说,他们深知这些物资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直到4月上旬武汉解封,配送员全部到岗,这种状况才好转。

其实对于钱冉昊而言,疫情毕竟是突发状况,并非常态,而最考验物流人的还是每年的电商大促。七年前的京东618大促时,每个配送员一天顶多配送上百单,但京东的“亚洲一号”建成后,一个站点配送的单量就超过1万单。

每年大促,系统都会提前一个月预测峰值,精确到每天每个路区有多少订单,如何分配运力,需要多大场地,都能提前筹备。但前几年预测的偏差都比较大,上下浮动在20%,而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精准,“预测有11200单,最终是11000单,差距忽略不计。”

配送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原来客户取件下单,全凭配送员经验,根据地址人工分配,现在有了路区围栏系统,系统自动分配订单,每个配送员的妥投率、配送情况都能在后台系统看到,效率提升和时效提升很快。”2018年之后,钱冉昊很少再听说大促爆仓的情况,“现在大促的体验跟日常的体验是一样的。”

京东在配送能力和体验上的提升,也在向上传导至商品的供应链。

去年年初,广州南无美妆店专营店很苦恼,疫情让线下生意几乎停摆,但线上店铺又不会经营,生活一下子陷入僵局。京东物流业务经理主动找过来,推荐用“商务仓”产品和服务,一来可以全国入仓,剩下都交给京东物流打理;二来能进入京东生态,获得流量倾斜、贷款、售后履约等服务。

结果出乎意料,南无专营店京东店从每天的20单,增加到180单,高峰时达到500单。在一个新开辟的渠道上,南无店的订单量也猛增,由于在杭州、广州、天津三地入仓后委托给京东物流,因此也没有占用太多人员和精力,反而在疫情之下业绩实现逆袭。

不仅是线下商家有需求,即便是擅长线上渠道的商家同样有诸多痛点。

“一场直播卖3800万,但如果被供应链卡脖子,你还是挣不到钱,顶多是给带货主播打工。”专注美妆的直播电商公司黛莱皙总经理尹海波透露。

原来,黛莱皙在去年一次直播中销售额突破3800万元,但面对翻了几番的订单,后台系统直接瘫痪,四五天都没法发货,紧接着就是一大波退单和差评,尹海波一度很焦虑,“到手的生意就这么白白流走,太搓火了。”

黛莱皙马上找到京东物流的供应链团队求助,京东物流邀请他们入驻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还给黛莱皙打造了一份定制化的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采购上给予京东物流集采优势带来的高性价比材质,包装上提供定制款个性化包装,末端销售配送上成立专门交付团队紧盯流程。

如今,黛莱皙的每日发货数量提升15%,物流时效提升32%,客户满意度提升18%。尹海波也很满意,透露未来会和京东物流深入整合供应链资源,拓宽全品类带货合作。

实际上,通过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和各地城市仓、云仓、分拣中心,京东物流实现了全国750个仓库的调拨和互通,也打造了智能供应链平台的多款产品。这份依靠技术驱动打造的供应链能力,不仅给快递小哥带来更有效率的工作提升,也给不同需求的商家和产业带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表面干苦活累活,底子是个技术公司”

2020年初,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宣布,京东集团的定位将从“零售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意味着京东已经将战略原点从零售延伸到其他相关行业。

但做好供应链并不容易,双11成了首个试金石。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技术委员会负责人颜伟鹏透露,2020年的双11重点抓的是全链路保真极限的压力测试,京东平台需要在备战期间模拟双11大促的真实流量和场景,从而发现潜在的系统问题,提前做好预案。

颜伟鹏特别提到,“一定要做好高保真,模拟的流量和实际流量越接近越好。”原来,双11期间有很多零点秒杀产品,也有预售客户零点后来付尾款,流量非常集中,同时大家来的路却不一样,有的从商城首页点进来,有的从购物车进来,有的从优惠券进来,系统也要在高压力下保证流程顺畅。

为此,京东在大促前期特地设立大促架构师委员会,京东内部有数十个团队,很多是一级部门,互相之间的协调对于大促演练变得至关重要。

一边是推高保真的压力测试,一边也要对关键的系统做多重备份。颜伟鹏打了个比方,从北京北辰开车去京东总部亦庄所在地,可以选三环、四环或者五环,万一四环堵了可以走五环,五环堵了可以选三环,得有多个备选。“每年大促期间,几十万台服务器在跑,肯定有服务器挂掉,但用户没有感知,因为马上就切换到正常的服务器上了。”

结果出乎意料。2020年双11的峰值同比增加了93%,但从0到7点,整个客服的咨询量却下降了56%。一增一减,意味着涌入的用户增加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为系统或者支付的问题来咨询客服。大家该下单下单,该付款付款。

在这种供应链效率下,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也创历史新低。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降到34天。相比之下,沃尔玛和亚马逊的这一指标超过40天,全球零售标杆Costco为30天,而沃尔玛只有数万个SKU,Costco有几千个SKU,京东的自营SKU却已超过500万,是Costco的上千倍、沃尔玛的上百倍,但库存周转天数却和它们差不多。

尤其在双11期间,京东与超过55%的品牌商有数据合作,帮助超500万种商品来预测销售情况,每天给出超30万条供应链智能决策,这才把整个商品周转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外界看京东像是一个零售公司,表面看在干苦活累活,其实底子是个技术公司,背后支撑和驱动的都是技术。”颜伟鹏感慨,“这里面有商品的供应链、流量或用户的供应链、技术的供应链,能帮助品牌商和商家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电商。”

为了在平时也提起这根“弦”,京东还在2020年启动持续四年的“泰山项目”,寓意系统稳如泰山,把大促期间的备战落实到平时的常规性“军演”,“以618大促的要求和能力来要求日常管理”。

这一计划的实施将给京东带来显著效果。颜伟鹏透露,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能让未来大促的研发投入大幅减少,系统也更加稳定,“我们预计到2023年,京东大促的单位订单资源成本累计下降60%,或者说资源效率提升150%,这样一年能给京东节省50亿元的IT成本。”

开放供应链,跨界广交友

不光内部推行,在外界看来,2020年的京东愈发将供应链能力作为合作的杀手锏,依靠它来拓宽朋友圈。无论是与老对手国美的握手言和,与携程、快手的跨界合作,还是对五星电器、见福便利店的投资收购,供应链打造下的京东都愈加开放。

2020年5月27日,京东与快手宣布战略合作;隔天,京东投资国美零售1亿元境外可转债。8月11日,京东完成对厦门见福便利店的战略投资;次日,京东五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此时距京东收购五星电器过去一个多月;四天后,京东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

这一切跨界合作的核心都围绕供应链。

拿京东和国美来说,二者都擅长家电领域,但供应链上仍有互补的空间。原来,国美一直苦于流量来源,因为擅长的线下款和中高款都是低频消费,缺少中低端的线上款型,京东就把线上家电标品和非家电品类开放给国美,国美也让线上中高端款型补充京东的线下需要,双方再在物流方面配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光有流量的快手更看重京东的供应链资源,合作后用户能在快手小店购买京东自营商品,并享受京东的配送和售后服务。

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快手不与同关注下沉的拼多多升级合作,而选择京东的原因在于,快手作为流量平台,与拼多多这种平台型电商很难互补,但京东同时掌控供应链,"直播平台+供应链"就能形成闭环。而京东也能借助快手的老铁文化、高用户粘性去开拓下沉用户。

携程的引入,更像是京东完善旅行领域供应链的举措。携程看重京东的流量,京东在这方面颇为自信,说会给携程带来800万企业客户和4亿个人用户,而且也能在京东旅行外,补齐旅行业务的供应链。

京东五星电器和见福便利店,则成了京东发力下沉市场的同时,输出供应链的不错渠道。

京东在这两块都趟过坑,在线下家电板块,京东此前依靠的1.5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主要在县乡镇市场,个人加盟为主,影响力和空间有限,而今通过全资控股五星电器,通过投资借助连锁家电品牌优势,力图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

投资见福便利店依然是同样的逻辑。京东曾试图改造100万家京东便利店,盘活京东供应链,但由于夫妻店模式过于分散,需求难以标准化,效果并不如意。

如今,京东也索性选择一家连锁便利店,更方便输出供应链解决方案,而见福便利店以超1700家店排名全国第十,也是不错的标的。

在京东战略投资部投资总监李进龙看来,过去十几年京东在C端积累了巨大的流量池和供应链能力,现在光靠C端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拓展B端生意,把整个B2B链路打通,把供应链能力向全社会开放。

“这是京东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倒逼我们转型。”李进龙透露,虽然京东集团目前最大的板块是京东零售,但未来会慢慢转型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公司。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