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逆袭者:来自上海的单车匠人

寒冬逆袭者:来自上海的单车匠人
2019年06月18日 22:06 锌财经官网

文/刘璐明 何星莹

编辑/叶丽丽

上海的冬天,凌晨5点钟,曹学军和AI研发团队的二十多个人在街头告别,他们刚刚结束一场彻夜进行的“电子围栏”功能测试,由于白天车多人杂,深夜便成了测试的最佳时机。

曹学军是哈啰出行AI业务负责人,去年夏天,他加入了哈啰,在此之前,他是某著名日本汽车公司在华的技术总负责人。

正在修理哈啰车辆的单车运维员工

那时候,共享单车正站在聚光灯下,吸引一批批传统企业人拥抱这个新兴领域,他们渴望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曹学军便是其中的一员,在他所带领的AI研发团队中,80%以上的成员都有车企背景,平均年龄30岁出头。

他回忆起那个时候,仍然觉得“兴奋”,为了保证功能的精确性,他们需要在晴天、雨天、白天、黑夜等多种场景下进行测试。下大雨的时候,路人都在避雨,而他们需要披着雨衣跑到室外,完成雨天测试,“还是很激动的。”

他提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多场景下,自动识别和自动适应,判断车是否停到了蓝牙信号区域里,从而实现单车的规范停放,“测试成功效果达到了95%以上。”

作为上海市本土企业

哈啰出行总部坐落于闵行区莘庄镇

然而,共享单车领域风云变幻,在非头号玩家哈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功能测试的时候,共享单车的冬天却显得格外寒冷。

头号玩家ofo和摩拜接连陷入困境,ofo经历了大裁员、工厂讨债、资金紧缺之后摇摇欲坠,摩拜则被收入美团麾下,最终更名为美团单车。

冬去春来,境况并没有迎来转机。锌财经获悉,6月12日消息,因债务问题,ofo法定代表人陈正江被限制出境,而目前向ofo申请退押金人已经上升至1500万人。

“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这个行业是个风口,两个同行融了很多钱,但在当时的市场上,愿意投给共享单车的VC机构中70%差不多都出手了,另外30%对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并不看好,当时我们根本融不到钱。”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回忆起那段时光。

等到ofo和摩拜都陷入困境的时候,哈啰也收到了一些来自投资圈的质疑声,“他们花了那么多钱都没有干好,你凭什么用更少的钱可以干好?”

但是如今,质疑声在不断消失,行业的光环散去之后,这家低调的共享出行公司开始变得引人注目。

挖人大战

当ofo和摩拜驻地北京的时候,杨磊把地点选在了上海,这个常被评价为缺乏互联网“草莽时代”创业氛围的城市。

成立四年,这支团队依旧保持着初创时期的热血氛围:在哈啰上海总部办公室,工位上坐的满满当当,却并不像其他公司一样沉默,大多三五人坐在一起热烈讨论业务、项目情况。

而在这样的氛围里,科创基因成了哈啰的密码。

“从哈啰创立之初的时候,有关科创团队的架构就已经比较清晰,初创团队大部分都是技术人员,后来在2017年到2018年的时间里飞速增长。”哈啰出行副总裁张海宁告诉锌财经,“目前公司总人数有5000人,有2500人是一线员工,剩下的2500人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技术人员。”

哈啰出行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敢打敢拼的技术团队

联合创始人查淞城亲历了哈啰技术团队的组建过程。

他回忆,哈啰在创办两三月之后,创始成员开始做团队升级,“每一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接班人”,原来负责技术的是CTO江伟,后来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新的技术总负责人任亮亮“请”来。接下来,随着一大批技术人才陆续来到了哈啰,哈啰的技术团队开始逐渐壮大。

目前,哈啰技术团队规模已有千余人

在单车、助力车等各个业务线都发挥重要作用

查淞城提到,哈啰挖来的大部分高管,都是降薪来的,他们看中的是公司的前景,看好哈啰团队这股“干事儿”的劲头。

在共享单车大战打响之后,查理回忆,各家之间经历过一轮“挖人大战”,行业间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动,有几家挖人的动作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什么人都要”,但哈啰对人才的门槛要求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在哈啰挖来的这些人当中,有一拍即合的,也有三顾茅庐才请过来的。“我觉得人才是最大的投资”,副总裁张海宁说。

查淞城也向锌财经表示,哈啰在创业早期的时候,在技术上的架构就比较明显有偏重,合伙团队有两个都是技术出身。

对技术的看中来源于之前的经历得到的教训。查淞城提到,杨磊在此前创业的时候,在技术上吃过很大的亏,之前创业的时候,曾经宕机一个礼拜,服务器崩盘。“所以一直以来我们觉得做的这些事情,应该是通过技术去改进的。所以在技术上面,从一开始就非常舍得大的投入。”

在哈啰总部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员工所获得的专利证书。在哈啰内部,如果员工能够拿到专利,公司也会给予一定的奖金进行奖励。除此之外,哈啰还有绩效奖励、出国游鼓励人才等政策。

哈啰公司总部专利墙,至今哈啰已申请130多项专利

对技术的重视很快便带来了成果。

“别家花费了很久做出的智能锁,我们花了两个月就做出来了。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智能锁已经迭代到2.0版本。”查淞城告诉锌财经。

在多数共享出行公司投入巨资做宣传的时候,哈啰还在深耕技术,“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体验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张海宁说。哈啰的策略不是在一辆单车上斥巨资、让它变得坚固耐用,而是用合理的成本,投入到技术上,让单车变得更加智能舒适。

哈啰是一家技术型驱动的公司,通过技术来给用户最佳的乘坐体验。这一切目的都指向了“好骑”,在这个过程中,哈啰单车经历了几代更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

车辆进化

2016年下半年, ofo和摩拜鏖战正酣,这两家资本最热的共享单车公司,在车身上走了两个极端。

打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大量投放,据锌财经了解,初期的ofo,成本仅为三百多元。成本低,但却在运营上颇为耗费精力。ofo早期使用的非智能锁,甚至曾经投放过一批大概100万台左右,维护较难的充气胎。最后的结果是,一批ofo单车消失。

而和ofo打了三四年“仗”的摩拜,一开始就选用了造价昂贵的轴传动系统和智能锁,成本超过两千。摩拜的造价,是当时第一代哈啰的两到三倍。

2016年10月,许杰加入正在设计第一代车的哈啰。

哈啰的初代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菜篮子”,用的也并非现在最常见的太阳能供电形式,而是采用轮子的发动机给智能锁供电,踩动即发电。

在设计上,初代车更多地参考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设计方案,用了全铝合金和不锈钢打造车身结构。

“第一代车的选材非常扎实,当时没有做过共享业务,也没人指导我们可能面临恶意破坏、被私占这些高风险的事。”许杰说。

他告诉锌财经,将近三年时间里,哈啰的车身经过了四次迭代,通过设计去带动销售。比如,在共享单车竞争激烈的时候,把第二代车的车身从铝合金改成了钢架,适当降低成本扩张市场份额。

第二代哈啰单车

而在有了一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2017年开始研究的第三代车体目的是改善用户体验,其中优化了坐垫、轮胎、传动系统,将车身恢复到铝合金。

以轮胎为例,在改造前,许杰的车辆设计团队测算了骑行时的功率损耗、轮胎滚动摩擦阻力等数据,把轮胎从早期的单密度结构,开始大面积使用成本更贵的双密度聚氨酯轮胎。据许杰提供的数据,经过测试,两代车最直观的对比是,骑三代车比二代省一半的力气。

共享单车烧钱之战落幕,在这场长达四年的仗中活下来的玩家回归冷静。今年第一季度,哈啰第四代车的设计开始进行,除了用户体验之外,哈啰多了一个要求:改变零件设计以实现更有效率的维修。

“原先运维需要拆很多螺丝。”许杰发现,因为麻烦,很少有运维人员会去更换车辆的挡泥板:挡泥板有颗螺丝,需要拆掉后轮才能更换挡泥板。

而在拆轮子时,通常操作时需要松掉后轮螺丝和链条,把轮子从后拉出来。改变了螺丝的闭锁结构之后,挡泥板能不拆后轮更换,除此之外还改变了整个后轮的装配形式,只要将后轮往前推,轮子就自然会掉下来。

早期在做用户对比时,许杰发现竞争产品的车都不是特别好骑:市面上的车辆有的重似坦克,有的因为成本及供应链管控松散,损坏率极高。

他和他十余人车辆设计团队,把眼光放在了“好骑”上。

车架十毫米的长度和一度的角度差异,都会影响使用感。许杰还记得,在设计三代车的车把时,他曾经和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去研究城市公共自行车以及竞争对手车辆的尺寸,并进行打样、测试,将车把装到车上一个个试骑。

“有些车骑久了,手腕会很酸。”许杰跟锌财经解释。

除了自己测试、体验,许杰团队设计车身的另一个标准来源于用户反馈。最近,在App的保障途径和公司邮箱里,许杰得到的最多的信息是:下雨时骑车,坐上去一屁股水。

坐垫柔软意味着里面一定有微小的空隙会自然吸水,但若采用高密度不吸水的材料,又意味着坐垫比较僵硬,且成本会上升。

“实现这个功能其实很简单,但是怎样平衡使用感和用户体验,目前还在尝试。”他告诉锌财经。

最新第四代哈啰单车

哈啰单车在技术应用做了尝试和创新,同时在车辆设计方面花了极大的心思和想法。在当大家发现“好骑”的这个设计理念后,都开始在自身设计上做了调整和改进,在成本、好骑、后期维修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最终的平衡和倾斜。假如说特斯拉是汽车行业的变革者,那哈啰就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变革者。

技术赋能

曹学军所在的AI团队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是为了实现“精细化运营”。

共享单车在诞生之初,被人诟病的几大缺陷便是乱停放、维修、破坏车辆、偷车等问题,在开放的场景下,运维成本变得非常高。“精细化运营成为了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张海宁说。

对故障车的检索上,哈啰第五代智能锁的应用,可以让运维人员借助故障车周边车辆的蓝牙进行定位,明确车辆位置,迅速找到故障车。通过蓝牙探测功能,可以检索运维周边20米范围内是否存在故障车,且可通过蓝牙发送响铃等指令,帮助找到车辆。节约了寻找故障车的时间,提升了准确性。

在对失联车辆的找回上,哈啰也进行了功能上的升级。

如果一辆车跟服务端失去联系,哈啰第五代车锁中的蓝牙芯片便可以跟附近的车辆形成蓝牙组,通过其它的车辆,跟服务端保持一定的通信能力,从而减少车辆损耗、丢失,帮助车辆找回,据哈啰方面介绍,第五代锁在今年10月份会陆续开始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曹学军所带领的AI团队近期还在做一件共享出行领域的“大事”——独家研发的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

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将有效解决城市单车整治难题

该系统基于街面摄像头硬件、人脸识别技术、AI分析等多项技术,可实时判断出所在区域的单车总数,并识别出各类不同的单车,通过一个摄像头管理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和社会车辆,实现总体单车的动态平衡,保护路面整洁。

据曹学军介绍,该系统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研发,难点在于不同的环境下能够保持精确性,因此需要不断地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在算法上进行调试。目前哈啰出行精细化运营已经进入到2.0时代,从精细化运营到“智慧运营”,实现整体运营的在线化、可视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精细运营的整体效率,开启共享单车新的风向。

对哈啰而言,当某个区域单车总量过多时,系统就会自动派单给运维人员前去调整车辆数量,从而实现了运维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企业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对政府管理者而言,可以通过宏观的视频管理所属片区的市容市貌,判断该区域单车管理是否整洁、是否有运维人员跟进、是否有其他不文明行为,运用技术化手段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据了解,该系统已经在试运营中,并在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合作。

在曹学军的印象里,各类项目中最难的当属“电子围栏”,在他加入哈啰之前便已经有了这个功能,“但是当时的精确性只有50%”,为了更加精准,他们所做的便是不断测试,选择三条热闹的街道,来进行复杂情况下的测试。如今,“停放误差已经小于10厘米,这个精确度目前在行业里应该很少有能做到的。”

哈啰蓝牙电子围栏将规范用户停车行为

曾经主打“好骑”,却因成本问题只在二三线城市运营的哈啰,它的野心早已不在原地,而是扩大到了整个行业,希望成为这个领域的改变者。

“这个生意如果有真实而庞大的需求,那就不会做不好。我相信这个领域里有活得不好的公司,但这个领域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好。”在6月12日的哈罗出行战略发布会上,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说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