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十年终盈利,值得荔枝高兴吗?

长跑十年终盈利,值得荔枝高兴吗?
2023年03月22日 11:22 锌财经官网

文/路世明

编辑/大风

近日,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荔枝集团去年四季度及全年营收及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收入达5.88亿元,2022年全年收入达21.85亿元,全年净利润增至8650万元,相比2021年的净亏损1.27亿元大幅扭亏为盈。

这是荔枝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次全年盈利,也可以看做是在线音频赛道在经历了漫长等待后的一次“开花结果”。只是,荔枝的盈利并非来自商业难题的攻克,而是源于对内容成本的把控。这一点,也清晰地反映在荔枝依旧低迷的股价表现上。

如何才能转变营运方向,并开拓更多的场景和模式来实现营收增长?ChatGPT的爆火,让荔枝变得蠢蠢欲动。AI聊天机器人带来的降本增效是必然的,但情感丰富度缺失的难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研发成本,都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跨越的沟壑。

荔枝增长乏力的背后,也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巨头的接连布局加上喜马拉雅、蜻蜓这两个老对手的搅动,荔枝想要在单一的“耳朵经济”中实现持续盈利,路途艰难。

资本市场“不买账”

昔日知识付费和Clubhouse的火热,让在线音频获得了空前的增长。此外,三年疫情催发用户对“耳朵”需求的暴增,更是为这一赛道注入了充沛的活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荔枝在内的不少垂直类音频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靠亏损换扩张。

公开资料显示,荔枝曾一度陷入盈利困境。2018年至2021年,荔枝分别实现年收入8亿元、11.8亿元、15亿元和21.2亿元,净亏损934.2万元、1.32亿元、8218.4万元和1.27亿元。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荔枝才实现扭亏为盈。

荔枝2018-2022总营收 来源:百度股市通

从收入构成上看,荔枝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音频娱乐收入以及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两部分。

据其财报显示,2022荔枝的平均总移动MAU为5040万人,而2021年为5840万人,同比减少13.7%。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总数2022财政年度为48.39万人,2021年为48.8万人。在音频行业仍较火爆的2020年,荔枝在2020年的平均总移动MAU为5620万、平均总月度付费用户达到44.61万人。

月活用户量大幅减少、付费用户数增长微乎其微,荔枝反而实现了全年盈利。对于这样的“反常”现象,荔枝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音频娱乐产品的平均用户支出的增长。另一方面,2022年荔枝的盈利水平主要与降本增效相关,其中,营业成本与营业费用对比2021年均有减少。

对于这样的解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显然不是很满意。

荔枝“全年盈利”财报发布后一天,也就是3月17日,其股价在微涨到0.815美元每股之后,便迅速进入了下跌通道。至3月21日,荔枝的股价为0.728美元每股,距财报后最高点,下跌10%左右的幅度。

来源:雪球

事实上,自2020年1月17日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成为“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之后,二级市场一直都不怎么看好荔枝。其股价表现长期低迷,早已经濒临退市边缘。

2022年10月11日,荔枝收到纳斯达克通知,称其不符合连续30个交易日不低于每股1.00美元的最低股价要求。依据规定,荔枝需在最长不超过360天的期限内做到合规,否则将被强制摘牌。不过,根据纳斯达克的决定,荔枝可能有资格获得额外180天的合规期。

资本市场“不买账”的原因并不复杂。荔枝一年的盈利,并不能说荔枝就已经全面盈利,也不代表其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空间。反之,用户付费占比过高导致的营收结构单一,商业场景和模式的单调等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是摆在荔枝面前的巨大挑战。

押注AI聊天

和大多数内容平台一样,处于在线音频赛道的荔枝,内容结构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容成本一直是阻碍平台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线音频赛道内容产出模式分两种,一种是专业内容生产(PGC),第二种是用户内容生产(UGC)。PGC虽然能构建内容护城河,但需要购买大量的版权。UGC能够提升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成本相对较低,但很难构建内容壁垒。

用户转化和新增要依靠内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而内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又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在AI技术未被引进赛道之前,荔枝侧重UGC,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各种商业模式,如直播社交、付费内容、粉丝会员、游戏联运、IoT场景拓展等。但显然,近年来不理想的财报和二级市场表现,体现了荔枝围绕UGC商业变现的增长乏力。

AI技术的引进,让内容平台看到了“降本增效”的火苗。通过AI技术,创作者将大幅提升内容的生产效率,从而让内容规模也获得指数级增长。尤其今年以来ChatGPT的爆火,更是引发了平台们对于AI的关注。

荔枝在财报中表示,后续将推出更多样化的社交产品形态和功能,打造综合型AI互动机器人平台。

目前,荔枝已经在旗下多款产品中应用AI语音技术,并上线了聊天机器人等创新功能,包括在全球化社交产品TIYA App中推出了聊天机器人TIYA Bot模块、在旗下音频产品中上线了语音聊天机器人“小吱”。

问题在于,ChatGPT虽然展现出了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但相比“人”本身,AI依旧存在理解文本的语境、选择适合的音色,甚至根据文本的情绪随时转换声音等一系列难题。

情感的丰富程度是在线音频的一大“卖点”,在AI做不到真正吸引用户使用、付费的内容体验之前。语音合成、识别、语音信号处理、编解码以及智能音效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荔枝带来更多的成本。

市场竞争加剧

荔枝之所以营收遇阻,且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在难以为继的商业模式之外,在线音频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也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互联网大厂的强势入局,极大挤压了荔枝的未来发展空间。

在Clubhouse被马斯克带火之后,在线音频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CIC发布的研报显示,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收入在2016年至2020年保持着69.4%的年复合增长率,从16亿元增长至131亿元。

国内不少大厂看到了音频社交领域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流失殆尽的近几年,这个赛道还是有着不错的吸引力。于是纷纷布局抢占音频社交赛道,试图占领这一渗透率较低的赛道。

2020年,字节跳动推出“番茄畅听”,布局这一赛道;2021年,腾讯将酷我畅听和懒人听书合并为“懒人畅听”,并将长音频正式纳入其音乐娱乐生态之中;网易云音乐增加了有声书和播客入口;B站收购了猫耳FM......

在线音频赛道竞争激烈且愈发拥挤,大厂可以凭借资金优势和流量优势大举侵入,可荔枝等专业音频平台却很难迈向其他赛道,以多元化经营的形式获得营收端的增长。

另据调研机构易观发布的《中国音频行业产品洞察分析2022》显示,自2021年3月以来,国内在线音频市场MAU稳定在3亿左右,增长能力已接近天花板,市场竞争激烈,拉新成本高;而与阅读、视频、游戏等其他泛娱乐领域相比,资本市场对在线音频并不热衷,这也成为该行业扩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荔枝依然存在机会。目前,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车联网”表现出巨大潜力。行车不能看视频,这是音频企业布局该场景的天然优势,听觉、语音在汽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据了解,目前荔枝已陆续与小鹏、小米、华为、高合等企业达成合作,上线车载音频产品。场景的“破圈”给荔枝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无论是任何场景,内容永远都是根本。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眼下,身处二梯队的荔枝,该如何实现内容和商业化的平衡?又该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增加变现途径的同时展现出强劲的未来?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