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零售巨头深陷多元化之“困”,大战国美的历史还能重现吗?

千亿零售巨头深陷多元化之“困”,大战国美的历史还能重现吗?
2020年10月11日 16:12 侃见财经

30岁,意味着一个人从懵懂走向成熟,也标志着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30岁,往往标志着企业已经进入了"中年期",并随时要准备应对"中年危机"的到来。

今年是苏宁易购成立的第三十年。这家曾经的国内零售商巨头,如今也进入到了"中年期"。

然而,进入"中年期"的苏宁易购发展并不顺利。线上转型多年无果,如今已经被淘宝、京东等巨头甩在身后,线下寄以重托的苏宁小店也连年亏损。如今的苏宁易购,也已深陷"中年危机"之中。

连续5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多元化进展不利,股价表现持续低迷,这都是时年30的苏宁易购目前所面临的困局。在如今的新零售时代,曾经的零售业巨头要如何解决"中年危机"?

营收巨大,盈利却不乐观

营收2692亿,这是苏宁易购2019年的主营收入。

从营收来看,毫无疑问,苏宁易购绝对称得上是国内的商业巨头。

但在庞大的营收数字背后,苏宁易购的盈利却并不乐观。

根据数据显示,虽然凭借着"资本腾挪术",苏宁易购近几年的净利润都保持着正值,而且在2018年和2019年净利润分别达到了133亿和98亿,数据十分亮眼。但实际上,苏宁易购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为负,且2019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达到了57亿。

在这一连串的数字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这个营收超2500的零售巨头,实则却是在"白忙活",近几年来一分钱都赚不了。

为何营收如此巨大,盈利却如此困难?原因还是"烧钱"的速度太快。

根据利润表数据显示,虽然苏宁易购的营收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每年也在递增。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苏宁易购的营收增长了9.91%,但是营业成本却增长了10.52%,营销费用则大幅增长了28.64%,两个费用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营收的增长速度。

虽然收入是有保证,但是在其他费用连年攀升的情况下,苏宁易购陷入了多年"白忙活"不赚钱的窘境。

多元化受阻,线上线下被"围剿"

曾经的苏宁易购可以说是国内零售业的绝对龙头。

1990年,创始人张近东以售卖空调起家。凭借着独特的营销策略,苏宁易购很快就称霸了南京市场,成为了当时家电销售业的龙头企业。

进入2000年以后,在和国美电器的"皇城PK"中取得胜利,苏宁易购称霸国内家电零售业,并乘势在2004年登陆A股市场,成为当时的中小板一哥。

然而,好景不长,在登顶国内零售业龙头没多久,苏宁易购就迎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电商带来的冲击,创始人张近东在当时并没有重视电商的崛起,认为其发展潜力有限。但是事实上,淘宝网2012年在双11当天的的营收就达到了191亿,一天就超过了当年苏宁易购营收的五分之一。

"被打脸"的张近东高调进军电商,并把苏宁易购的名字直接改为苏宁云商。但是此时转型已经为时已晚,市场已经被淘宝、京东牢牢掌控,苏宁易购线上多元化转型乏力。

其次则是线下零售的冲击。曾经以线下零售店称霸的苏宁易购,在近两年来也风光不再,各大电商强调"新零售",线上线下结合,这给苏宁易购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永辉超市、盒马新鲜等商超零售蓬勃发展,近两年来苏宁易购"ALL IN"的 苏宁小店也未见起色,苏宁易购线下零售同样面临困局。

新时代下,苏宁易购面临着"线上线下"被围攻的窘况。

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野心很大,但能力却有限,这用来形容苏宁易购最为合适。

曾经是国内零售界的龙头,但是却幻想着能够一统零售业,四面出击却没有一个成功,最后甚至还弄丢了自己在家电零售业龙头的宝座。

虽然处于"而立之年",但是却因为野心太大,反而导致自己陷入了"中年危机"之中。

如何应对这一场"中年危机"?或许这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是转变策略。多元化的思路并没有错,但是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纵观阿里这个商业巨头,也是在深耕电商近15年以后,才开始多元化的进展,而以线下零售起家的苏宁易购,沉淀的时间要更长。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再"见一个上一个",这是苏宁易购在策略上最需要作出的改变。

其次是控制烧钱的速度。从目前来看,苏宁易购的体量已经足够庞大,但是在如此庞大的营收下却仍然不能实现盈利,这绝对是说不过去的。要想解决"中年危机",就不要再"买买买",不再靠转让资产,而靠控制支出自身最终实现盈利,这是苏宁易购需要作出的第二个改变。

曾经的零售业龙头,如今已经被多个电商新星所超越。在如今"搏杀"激烈的零售行业,如果苏宁易购不能快速转变战略,及时改多年不赚钱的局面,未来恐怕也难逃逐步衰落的命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