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为民:杭州与阿里巴巴是数字文明共生体

季为民:杭州与阿里巴巴是数字文明共生体
2025年04月01日 18:02 贝果财经

本报记者 吴清 北京报道

近期,杭州作为冉冉升起的“AI之城”被全社会广泛讨论,日前浙江省政府与当地科技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以及脱胎于阿里的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样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是杭州? 3月31日,《中国经营报》对话资深专家,解读“杭州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季为民表示,以阿里为代表的数字创新企业与杭州的关系,是中国城市和龙头企业共生共进的典型案例。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频共振

这两年杭州大批科技初创企业崛起,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引发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在季为民看来,杭州之所以能够崛起,是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人才生态、创新环境、城市独特吸引力这五个方面多重优势迭代、长期积累和战略布局的结果。

第一,产业基础方面,杭州有深厚的数字经济基因,与产业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多年来杭州一直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阿里,阿里从诞生到崛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带动了电商产业,也构建了庞大的互联网生态,为杭州建设“AI之城”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和数据基础。

第二,政策方面,杭州有各种前瞻性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作为AI创新的硬支撑。杭州2014年时就把数字经济列为战略核心,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创新为AI产业铺路。另外还建立了灵活的制度环境,通过各种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通道来支持初创企业发展,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企业都从中受益很多。“这些政策主要的作用是降低企业试错成本,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频共振,加速了企业创新。”季为民说。

第三,顶尖的科研资源和人才集聚效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杭州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连续多年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城市年轻化率也排在全国前列,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

第四,就是创新创业生态与产业链形成了闭环。杭州“六小龙”就是技术到市场快速迭代的创业生态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芯片到算法和数据基础,再到智慧城市、医疗应用,实现了上下游企业协同。杭州很多创新企业互相之间进行跨界合作,形成了技术外溢的效应。

第五,宜居宜业的城市吸引力。杭州西湖、西溪湿地自然景观优美,叠加良好的政策和公共服务,使得城市提档升级,形成了“技术赋能生活,生活吸引人才”的正循环。

杭州和阿里巴巴共生共进

从“电商之都”到“移动支付之城”,再到之后的“云城”和现在的“AI之城”,杭州的每一次产业升级开拓都与本土代表性企业阿里巴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出圈的“六小龙”也与阿里渊源颇深,比如“六小龙”的创始团队和技术骨干中有不少都曾在阿里工作。对此,季为民认为,以阿里为代表的这些数字创新企业和杭州的关系,是中国城市和龙头企业共生共进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一个企业落户一个城市的逻辑,或者是简单的招商逻辑,它已经演化成数字文明共生体的逻辑。”季为民表示,阿里用技术创新来重构杭州的城市基因,杭州又用包容、开放的环境来反哺阿里的进化,反映了一种“城企互动改变城市发展”的逻辑,重新定义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现代城企关系。

具体来说:第一,阿里为杭州注入数字基因,对杭州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杭州从旅游文化名城发展为“数字经济第一城”。阿里巴巴功不可没,它的成功带动了当地电商、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

第二,对城市治理进行了技术解构,让杭州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决策的转变。阿里深度参与的“城市大脑”,使得杭州的通勤效率大大提高,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50%。“浙里办”成了浙江政务效率的代名词,其底层技术就来自阿里云。

第三,是社会文化的隐性渗透。在杭州,“数字游民”社群规模很大。阿里的生态催生了全国最大的自由职业群体,形成了杭州独特的平台就业文化。

第四,杭州与阿里共塑城市IP。杭州通过举办G20峰会,向世界展示了“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形象;同时,阿里赞助杭州亚运会,把杭州的科技实力与文化体育相结合。城市和企业共塑IP。

季为民认为,阿里和杭州可以继续演绎数字文明建设的城企关系:第一,城市需要龙头企业,重要企业是其创新空间的领头羊和锚点。第二,企业也可以利用城市资源构建更大的创新空间。第三,城企共建是未来数字文明之城建设的方向。

“希望从杭州的阿里到世界的杭州,让这种城企关系成为中国走出去的经典案例,把阿里参与城市建设的行业标准变为国际城市企业共建的标准。”季为民期待。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