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的孤独与充满社交羁绊的负累丨画饼系列

自由自在的孤独与充满社交羁绊的负累丨画饼系列
2020年05月08日 15:09 芦苇科技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一个视频引发了多数派与少数派温和的相互鄙视,最终资本和B站胜利了。假期时和老乡闲聊到一个话题,“宅”家现在是一种防疫的正确姿势,线上有一堆满足精神诉求的内容产品。看似精神生活很丰富,其实也是一种过度劳累后的自我保护。

最近看了NHK关于日本《无缘社会》的介绍,让我对“宅”有了另一方面的思考,城市化令我们的社会性链接越来越脆弱。宅虽然收获了更大范围的虚拟社交,但是又失去了很多线下的社交。而且人类从远古至今,社交上限始终在邓巴数字之下,超不过150个。意味着,一个人如果很宅,TA的150个的熟人社交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虚拟社交填满。

当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这些都不会是什么问题,但当我们老了,可能很多东西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日本孤独死的老人群体对今天的我们有很多警示意义。

客观上,形势比人强

《无缘社会》其中的“无缘”,在日语中是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地缘、血缘、和职场缘这三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无缘社会》这本书,讲的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拥有着成熟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机制,最终却让自己的国民在晚年面临没有熟悉的邻居、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孤独死亡。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日本总人口近三成,其中有一百多万老人处于孤苦无依的境况,每年都有近3万日本老人悄无声息的死在家中,可能要死去很久发出恶臭才被发现,更糟糕的是很多老人身份无法确定,找不到认识他们的人。

NHK的节目组人员分析了几点成因,首先是地缘的割裂,城市化进程让很多人人们离开了乡村,每个人与故乡的关系也越来越淡化了,时间长了后,父母过世后也彻底和故乡断隔了。我们城市化速度越快,这种进程最终可能和日本是非常相似的。两国的城市化都造成房价暴涨,几代人还房贷是很常见的。时间久了后,就出现了“三和大神”,回到故乡也没什么合适的工作机会。这反过来更加阻隔了和故乡的联系。

其次是家庭纽带的割裂,传统农业大家族的瓦解,大家族变成很多小家庭,也涌现出大量的单身贵族潮流。日本的这一趋势,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了,这可能也是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这可能是个不可逆的趋势,人类从最开始的部落聚居,到宗族聚居,再到家族聚居,从四世同堂到三代同堂再到两代同堂,再到四人家庭、二人丁克家庭,整个趋势就是人越来越独立。不用说很远的事情,离开传统农业社会后,今天血缘上的亲戚,大家走在完全不一样的路上,在不同的行业里谋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家很难再像农业社会那样,聚居在一起。今天血缘上的亲戚,有不少是很坑爹的,有些亲戚被视为帮忙擦屁股的或者是借钱不用还的银行。我个人都遇到过好几个,真的是出现巨大的割裂。可能是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除了南方有些地区大家族还有很强的影响力,大部分地区的所谓大家族也名存实亡。

最后是,职场缘的断绝。当人失去工作,也失去了通过公司与社会的链接。

其实,这三个原因都是被迫的,孤独死的日本老人是没办法主动去逆转这个趋势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所谓形势比人强。我们想再多,懂再多道理也没用。

主观上我们只能顺应潮流

不过,也有主观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没有太强的社会规范的约束力,日本很多人不愿意结婚很正常,因为没有像国内那么多大爷大妈那样催着逼着结婚。这种单身潮流可能也是被迫的,毕竟像北上深广的房价太高,婚姻和养育子女的开支都非常大,也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看完这个《无缘社会》,我觉得孤独死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毫无尊严的死去,没人记得你,就像你从来没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样。

人生除了给人当韭菜以外,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意义,这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我们自己也似乎在往日本走过的这个方向迈进,有几个迹象就是如此。

今天的人们越来越自由,网络让人与人越来越平等,自由感也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渴望独居的人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越来越两极化,有人衣食无忧房车都有,有的人996ICU什么都要奋斗可不一定都能得到。我们常常看见光鲜亮丽的人们阳光灿烂的一面,忽视了阴影下压抑着的奋斗者们。当然,今天的中年人是很焦虑的,买不起房的努力买房,买得起房的焦虑货币贬值以后养老的问题。所以,今天有勇气租房结婚生子的年轻人,是很厉害的,他们没有被未来的问题所困扰,过好当下的日子。但总归一点,这种撕裂,让不同圈子的人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处到一起,经济生活水平的差异倒逼不同圈层的割裂,更广泛的陌生人社交就变得很脆弱了。

虽然处于不同年龄层面的人考虑不同层面的问题,但今天大家的社交活动也越来越难以维系了。地缘性的乡党社交在新生代群体里越来越微弱。家族性的社交都常常变得索然无味,大家节奏和圈层早已不在一个调子上了。同学性的社交随着大家往不同工作方向走,也越来越缺乏共同话题。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不想受委屈,线下社交又有很多话不投机,很容易把彼此惹毛,所以大家都喜欢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活在快手抖音里。毕竟虚拟世界里的人们说话又好听,搞笑又有乐趣。这也成了我们今天社交的标准,但大部分人身边没有这么多搞笑又有趣的人,所以又加剧了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也越来越宅。

从反面来看,让人们脱“宅”,回归到充满矛盾和羁绊的社交圈里,可能是不现实的。大家都承受着职场的各种不自由,每个人刚开始享受宅所带来的自由自在,这个问题不是今天要考虑的,可能是当大家都老了之后才要考虑的事情。

今天我们的文化所需要的不再是现实主义,而是表现主义。我们需要长到比例都不协调的大长腿,需要下巴尖到能穿过针眼的脸,我们不需要现实主义的东西,每个人生活在现实主义里,我们不需要再更强烈的刺激。爆红的短视频都是充满戏剧性的,刻意营造出来的东西。今天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要颠覆传统的社会。

宅经济是个长久的经济机会

总结起来,普通人的宿命可能是时代的必然,谁也扭转不了,我们向往独居独处的快乐,享受“宅”带来的放荡不羁,我们也必然要接受它所带来的最终代价。可能疫情加速了“宅”文化的广泛化,也加速了人们走向自由自在的孤独,我们不要融入一个我们不愿意融入的集体生活。今天的社会经济,让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不用待在家里,家庭所具备的互助功能都交给了社会了。

如果挣脱社交与羁绊的负累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服务独居群体,可能这是一个未来重要的商机,为他们提供原来家庭才能提供的服务。

但是,如果丧失几个重要的社会联系,可能等我们老了,很容易会面临像日本老人孤独死的问题。

可能相比承受社交羁绊所带来的委屈,依旧会有人选择这种孤独死,就连张爱玲都是死了好多天才被房东发现,更何况普通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