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开发者:在Apple全球开发者大会,为成长一次次debug

中国青年开发者:在Apple全球开发者大会,为成长一次次debug
2024年06月15日 20:12 NYLON_CHINA

硅谷的夏天,15岁的江奕川和11岁的何若晴从杭州萧山机场出发,来到美国加州。作为参加Apple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World Wide Developer Conference)的年龄最小的一批开发者中的两位,来自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的两人除了要调整时差、准备参加欢迎仪式,还将参与密集的开发者交流行程,兴奋又有些紧张。

硅谷和北京的时差是15个小时,就读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章子飏也以青年开发者的身份来到这里,还未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时差,就也立马参加到开发者活动当中。第一次感受如此大型的、专为来自全球的app开发者而组织的大会,他的第一印象是人们的热情:“就连门口的保安,都是真心希望你享受这个活动的。”

章子飏的形容并不夸张,何若晴和江奕川也感叹于热烈的交流氛围,他们很快也被这份热情感染,更开放地融入其中。

图注:15岁的江奕川(左)和11岁的何若晴(中)

与本就学习计算机的章子飏不同,来自上海商学院的李若珊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开发于她而言是跨学科的经历。此次来到WWDC,时间不算充裕,但她很开心在这里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开发者,她看到了许多亚裔面孔,还遇到了不少和她一样的跨专业开发者,更让她意外的是,自己能够在Apple CEO库克面前展示自己的创意。

“还有艺术专业和考古专业的跨专业开发者。”章子飏也在交流中有同样的观察,他看到,跨专业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和经历出发,“可以在短期之内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我觉得成功不仅仅只是把代码写好了,其他(素质)都是很重要的。”

四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中国青少年开发者,带着各自的开发学习经历和应用作品,来到加州库比蒂诺的Apple Park,我们通过他们的视角,看到来自中国的青年和少年,对当下和未来的解读。

来到Apple总部、与库克交流,李若珊都穿了一袭黑衣黑裙,但她把黑发染成了绚丽的橘色,在加州的阳光下呈现出耀眼的光采。来到WWDC之前,四位学生开发者都参与了2024 Swift学生挑战赛,李若珊更是凭借一款“小而美”的app作品,成为50名杰出获奖者之一。

李若珊(左)作为学生开发者代表,

与Apple CEO蒂姆·库克(右)交流。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去年寒假,李若珊回到老家,看到侄子在用实体的七巧板拼搭各种各样的生物,于是她想到,可以将七巧板与虚拟现实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拼七巧板来组合各种海洋生物,例如海星、海龟、海豚等。在她构建的app中,孩童一旦拼出完整的海洋生物,它们就将栩栩如生地在虚拟海洋中游动。

孩子们可以亲眼目睹自己所拼出的生物在水中自由穿梭、舒展身躯,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洋的神奇之处。

李若珊向我们展示参赛作品的代码。

今年21岁的李若珊,就读于上海商学院,专业是与编程毫不相关的社会工作,但或许也是专业经历所致,她的应用开发大多都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考虑。

李若珊(右二)参与Apple K12编程教育相关项目。

作为一名跨专业开发者,李若珊最初学习编程时感受到了不小的障碍,但她向往通过科技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随后又加入了大学社团iOS club,通过与社团伙伴们的合作,参加开发相关的比赛,她也逐渐能够更享受编程。

社团内举行用代码进行五子棋对决的比赛。

“开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技能,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李若珊说。经历了跨专业的学习,她更加珍视手中的成果,“每一行代码的编写,都像是在创造一个个微小而美好的奇迹。”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编程开发,李若珊还是一个电吉他和摇滚乐的爱好者,她说这些兴趣爱好构成了她二分之一的生活。爱心与毅力,公益与科技,李若珊被世界的多样性所吸引,她身上也同样携带着丰富的元素。

马上进入大四的她,对未来还没有百分百的定数,库克说:“很开心这周在Apple Park见到若珊,我看到了她是如何努力让孩子们在学习新事物的同时,能够轻松有趣地发挥想象力。若珊是了不起的新一代开发人员中的一员,他们在塑造令人期待的未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接下来会做什么。”

李若珊在Apple Park

N:WWDC的重头戏要数6月10日的发布会,看完整场发布中的新系统、新功能,你最想使用哪个?

李若珊:我认为更新得比较好的是备忘录,现在用户可以用Apple Pencil直接在上面通过涂画实现想要的(运算)结果,比如说你想拿备忘录去理财的话,可以手写加减来得到结果,这个功能真的非常棒。

N:第一次来现场参加WWDC,发现和想象中有什么不同?

李若珊:其实来之前Apple的保密工作是做得非常好的,只是说对获奖者有一个为期3天的活动,但并没有说任何(具体)的安排,就只说了一个,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就是我们能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Susan Prescott,她是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关系副总裁。结果那天早上我们发现,库克也来了!

在酒店体验其他获奖者的Vision Pro。

N:谈谈此行你的收获吧!

李若珊:认识了非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是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我看到大多数开发者都是coding方向的,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爱好。还有一些和我一样,也是跨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能够认识大家真的非常棒,也非常希望之后还有机会能够一起再交流,或者是做一些项目。

在我以前的人生里,我不会想到我会作为女性编程者,来到Apple的全球开发者大会跟大家交流、见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物,这是非常丰富人生体验,也开阔了我的眼界。

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开发者,收集了一同参与大会的伙伴们的签名。

N:未来,我们还将看到你在开发方面的哪些成果?

李若珊:因为一直想为弱势群体与青少年儿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填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我自己还是会把目光更多关注到弱势群体这一块,并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为他们带来温暖和帮助。

我的表姐是一位近乎全盲的视障人士,我从小就知道她有出行困难。因此,我和团队一起设计了一款识别路面情况与障碍物的app,希望能够辅助她独立出行。我想看看是否能通过我们自己的能力改变现状。

来到Apple Park,章子飏直观地感受到这里所有人发自内心的热情,无论是与开发者进行交流的工程师们,还是园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是真心希望你享受这个活动的。”章子飏也被这份热情感染。

章子飏在Apple Park

作为本就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章子飏很珍惜和重视交流的机会,在观看发布会之外,他也在交流活动中提出了自己在应用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在场的Apple工程师及时作出了解答和回应,当下就解决了不少困扰章子飏的问题。

在章子飏看来,新手开发者最大的挑战自然发生在入门时。作为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他需要作为导师助教辅导本科生,随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即便有专业基础,他也是在这种需要高效反馈的状态下,才变得心应手许多。

章子飏(左)在学校

看完WWDC发布会,章子飏感叹于其描绘的一幅令人向往的未来景象。“Apple应该是目前第一个能够把所有的app都融合到Siri里面去的。你可以想象未来可能我们真的就没有应用这种概念,你要做什么事情你就跟Siri说,比如说我想出去吃饭,然后它就自动帮你规划去吃什么,给你提供地图,甚至帮你预定。”

“这之前,你可能需要自己打开地图app去查找,然后再看评分、预定,对吧?Apple可以一次性直接帮你搞定所有。如果只是作为一个应用的话,完全不可能访问到其他应用的这种层面的数据。”

WWDC发布最新的visionOS 2后, 章子飏在现场进行了更新,“很激动!”

对于智能化,章子飏也有自己的思考:“我有一个观点,也恰好是听到大家分享的:Apple让使用AI变得更简单了。虽然大家都在讨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到AI。Apple现在提出来的问题就是,你只需要像平常使用iPhone、使用Siri那样,只不过现在能做到的事情比原来多了很多、快了很多,而且做得更智能。”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章子飏表示,自己更喜欢可以落到实处的研究,真正在现实社会中解决问题。循着开发者的务实和闯劲,通过解决一个个小的实际问题,他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学习。

N:你也参与了今年的Swift学生挑战赛,感受如何?

章子飏:从比赛角度上,今年有杰出获奖者(Distinguished Winners),原来一直都是一年350个学生,这里面包括小学生或者初中生,他们能写出一个app其实就挺不错的,但是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备的app的角度看,可能还不是很完整。我发现今年获奖的这些作品比原来好了很多,无论是视觉上还是交互上(都更完整了)。

N:来参加WWDC之前,对大会有什么期待和设想吗?

章子飏:从技术方面来说,确实是期待Apple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新进展)。我们都知道Apple把一个技术推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就做到一个极致,或者说不仅仅是技术很强,它整个使用体验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都很期待Apple会怎么样去应用人工智能。

另一方面,很激动能够走进Apple总部,看看他们的工作文化,和Apple的员工聊聊平常工作中有趣的事情,然后还能跟工程师一对一的交流。

N:你有怎样有意思的观察?

章子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来这边发现很多的开发者,不论是来自美国还是中国的,都在之前有一份很正式体面的工作,后面因为对编程非常感兴趣,就自己出来专门做app开发了。

与科技博主MKBHD(右)合影

N:针对这次大会发布的内容,你更新之后第一件事情会做什么?

章子飏:我可能会问Siri很多问题。如果你看过《钢铁侠》的话,每个人都想要贾维斯对吧?现在感觉在Apple Intelligence的加持下,虽然ChatGPT确实强,但它永远不可能像Siri能了解你的方方面面。Siri不需要你去提供更多信息了。包括你看Apple Intelligence各种交互的设计,从整个手机上到屏幕上,无感地接入到你平常每个时候的操作,所以我感觉这个应该是最让人期待,也是之后发布了立马想去尝试的。

N:你觉得目前Apple Intelligence有达到你的预期吗?

章子飏:如果从这种模型能够本地运行,不需要网络访问就能使用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是很强。例如ChatGPT或者图生文、文生图这类的功能是很强,但是使用这些功能都是需要联网的。如果能够在机器上只用实际的设备就能够运行,这是挺难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我有一个观点,也恰好是听到大家分享的:Apple让使用AI变得更简单了。虽然大家都在讨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到AI。Apple现在提出来的问题就是,你只需要像平常使用iPhone、使用Siri那样,只不过现在能做到的事情比原来多了很多、快了很多,而且做得更智能。此外 Apple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它的硬件和软件结合,Apple不是一个纯软件服务商,它的硬件非常厉害,例如M系列的芯片,包括今天下午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云端,Apple想在云端去保护用户的隐私,利用它自己的芯片去架构。

WWDC现场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

N:每年WWDC同时也会发布苹果设计奖,这些获奖应用是否激励了你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

章子飏:ADA(Apple Design Awards)代表着 Apple认可的一种(创新设计理念),每年苹果设计奖的榜单里可能并不是最多人使用过的app,但是都是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一个最小的问题。其实很多小的app无论是从它的功能性上或者美观性上讲,它都非常简单,不会觉得让你觉得使用起来压力很大。比如Waterllama(喝水羊驼)是一个只提醒你喝水的app,你说它解决了什么非常大的问题吗?并没有。但它通过一些可爱的动物,或者可爱的卡通人物,告诉你喝水对身体的好处,最后会把你的数据同步健康的记录中去,做一个本地的数据分析,你可以认为是这种本地的机器学习,它会去分析你之前的行为,然后预测你之后可能的行为,甚至根据具体的事情去提一些建议,例如你应该增加什么样的运动。

每年ADA获奖选手都会分享自己的代码,所以我会去看获奖的选手都做了什么。Apple的这种方式能让我看到同龄人做得都非常好,也会激励我去了解他们怎么做的,然后去学习。

今年五年级的何若晴,从刚上小学就开始接触编程,那时的她大概没有想到多年后的夏天,她会来到位于加州硅谷的Apple总部,作为今年WWDC年龄最小的参会者之一。

何若晴在Apple Park

何若晴今年11岁,对编程的接触最开始来源于姐姐。姐姐比她大4岁,正是在何若晴现在的年纪开始学习的编程。何若晴发现,姐姐通过编程可以控制计算机,这对她来说很有意思也很有吸引力。作为一名10后,她清楚知道自己出生在一个科技的时代,但在那之前,并不知晓有道名为编程的暗门,可以帮助她解决在这个飞速的信息世界中遇到的问题。

姐姐给何若晴种下了一颗种子,随着成长,种子生根发芽。何若晴也和姐姐一样,加入了学习编程的行列。她开始通过指令去控制计算机,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何若晴(左)在Apple Park体验Vision Pro。

何若晴参加Swift学生挑战赛的app作品,灵感来自于对基因的学习:“在四年级结束的暑假,我和7位同学合作翻译了一本英文小说《Wonder(奇迹男孩)》。”而当她在科学课上学习种子的繁殖和发芽后,她对书中男主角面部缺陷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在做种子栽培的对比实验,我观察不同种子的情况,很有意思。后来我听说了孟德尔的豆子实验,知道了原来基因是这些背后的原因。”

于是,她想让更多小朋友了解基因,所以做了这个app。她把自己对世界的探索与思考,通过编程这扇“暗门”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她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去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关于接下来的学习,她告诉我们,“这次参赛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我现在对编程更感兴趣了。我刚开始学习编程不久,以后我想学到更酷的本领。”

N: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编程产生兴趣的?

何若晴:我有一个比我大4岁的姐姐,她在我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编程了,她会用一些编程控制计算机,然后解决问题,当时给我留下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印象,而且她还会参加很多学校的编程活动,所以当我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学习编程的俱乐部,我就参加了,想学会用编程指令控制计算机。

N:学习了编程之后,你觉得自己看待世界有什么变化吗?

何若晴:最开始我觉得,生活在这个(科技的)世界里,我并不能控制计算机,但是当我学了编程之后,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控制它了,感觉很神奇,像一个魔法师一样。

何若晴(右二)与同样来自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的江奕川(左一),在WWDC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N:在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探索中,你认为编程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何若晴:工具,因为它不能完全实现人类的想法,但它能帮我们呈现部分的内容,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它会提升效率,比如Apple Intelligence,它可以收集、处理,并保护用户的数据,它几乎满足了我对AI的想象。

N:你设想的AI时代是什么样的?

何若晴:AI会提升效率,人类可以留更多的时间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专助于自己的特长,不用花时间在自己已经会的地方。

N: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吗?

何若晴:我未来想当一个设计师,就像乔布斯那样,对设计有着永无止境的追求,然后用数据去呈现自己的想法。

江奕川和何若晴一样,来自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尽管已经就读初三,他在WWDC遇到的大多还是比他年长的开发者。

也与何若晴类似,江奕川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编程,最开始学习Python、C++,那时他感到,自己能够应用编程技巧解决一些问题,但自己的创造力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直到接触Swift以后,他感到:“我获得了一个新的机会,创造一个完整的app!”

江奕川在Apple Park

参加Swift学生挑战赛,江奕川的参赛作品灵感来源于幼童玩具磁力小球迷宫——那是一项对幼童培养专注力和手部肌肉发展非常有帮助的活动。“我希望构建一个场景,利用AR技术,通过现实空间的运动控制屏幕上的小球在地图上滚动,到达终点。”江奕川解释道。

他也希望自己的ap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当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孩子如何使用iPad的问题,很多学生使用iPad来玩游戏,导致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我想要通过构建一个小球迷宫,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iPad可以成为我们发挥创造力和实现想象力的生产力工具。”

江奕川在Apple Park体验Vision Pro。

江奕川和何若晴所在的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创新实验室(iLab),每年都会举办编程挑战活动,小编程爱好者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江奕川看来,“这是一个互相竞争的过程,也是团结合作的通道。”

创新实验室的叶磊波老师作为此行的领队,同样提到了在WWDC所感受到的团队默契的重要性。“我们习惯性的场合好像是更有秩序感的,而在Apple这边我们看到了蛮多灵活性,然后灵活性当中又保持着很特别的配合感,我觉得那是一种团队的感觉。”

江奕川感到,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最难忘的就是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我学会了如何拆解一个问题,以设计思维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和老师、同学共同奋斗,这是我最看重的。”

江奕川和何若晴与参会的开发者们合影。

N:看完WWDC的发布会之后,你第一个想去尝试的是什么功能?

江奕川: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iPad推出了一个计算器,然后计算器本身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东西,但是这里面包含了手写场景,同时还有数学笔记的功能,它会支持识别手写公式,还能自动求解函数的曲线,比如我们用Apple Pencil写出一个数学的表达式,然后当你写下等号的那一瞬间,计算器就会自动算出那个结果,非常地方便。而如果我们对这个表达式进行修改的话,结果也会实时更新,它还支持更加复杂的计算,比如计算以不同角度和速度打乒乓球的时候,乒乓球最高的高度,令我感到非常新奇。

N:参加今年的WWDC,开发者们交流,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江奕川:我在他们身上看到成长的力量,今天上午见到学长,他也非常热爱编程,他向我传授了很多他在学编程时候经验和经历,让我感觉到他们都非常厉害。Apple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他们做出的这些更新和进步都是有着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后面默默的支持。我认识到如果你想要成功的话,你需要团队,需要伙伴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N:应用开发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江奕川:让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这也能激励我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这些程序,来帮助社会或者帮助社区。

江奕川在Apple Park

N:你觉得编程开发者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

江奕川: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编程者的话,最大的特点是不要放弃,誓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因为一个好的程序,它肯定是从一次一次的挑战,通过不断debug,调整你的这些错误,优化得来的。每个人肯定都会面临一些挑战,也会犯错。然后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不放弃,接受这个挑战,迎难而上,改正错误。

N:你在开发过程当中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吗?

江奕川:在学习编程的时候,学校有一个集训,我在那遇到了很多和我一起做程序的(同学),这个经历让我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长。通过不断和俱乐部的同学们一起交流,他们给了我很多灵感,教了我一些知识,让我进步,我今天的的成长是离不开他们在后面的支持和关心。

N:您以后想成为一名程序员或者是工程师吗?

江奕川:挺想的,因为感觉他们都非常地有能力,去解决很多生活里面的问题,他们可以做出一些能改变整个社会的事情,这是我所想要达成的。

撰文:Cyan

编辑:唐卓人

新媒体编辑:Ciara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