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上篇】| 政新微评

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上篇】| 政新微评
2020年08月18日 17:30 政新科技

2020年6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强调加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通知中明确要求更多发布权威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的政策解读产品,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做好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推进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整体发声能力和服务公众水平。

事实上,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的政策和要求,年年有更新,其核心是要全面提升政务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推动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如何,要先从问题上看,找到短板不足,才能针对性解决,很重要的就是看面对突发事件能否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对网友诉求是否能够及时回应体现关切,为群众网上办事是否能够便捷高效让群众受益。

要避免“重数量轻质量”

“重发布轻互动”

“重排名轻实效”

“重开通轻维护”

形式主义倾向

聚焦为民服务、办好实事

政务新媒体才能

多出实绩、行稳致远

当前政务新媒体

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01

一是“僵尸”账号如鲠在喉。个别政务新媒体内容不按期更新,部分政务新媒体主办单位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政务新媒体账号还存在不按期更新情况,“僵尸”账号、“睡眠”账号等问题突出,不只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的是长期不更新,更有甚者是账号被盗用,主办单位还全然不知,有的则是号随人走,经手人一走,账号就自动关门歇业。

02

二是自身定位不清晰,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定位模糊,发布的信息与自身政务工作无关,甚至是官号私号混淆,用官号追星,发布商业广告信息等。一些政务新媒体账号发布与政务工作无关的社会信息、心灵鸡汤,随意转发小道消息等,影响政务新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03

三是账号协同性差,矩阵各行其事,各奏各的调,缺乏整体性,没有有效联动。一些重要政务信息发布仍存在传统媒体与公开平台协同性差的情况,本来可以先通过自身平台发布的问题,却优先选择通过第三方媒体关注,反而用政务新媒体号来转发媒体报道,这也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04

四是擅自开号,随意上线,未纳入管理考核视线。想开就开,想不开就扔在一边,脱离管理体系,没有上级部门管辖,灯下黑操作,带来潜在风险。政务新媒体账号应有严格的开通审核报备制度,未经允许不得开通,未达要求不能运营是基本要求,但对于基层单位小账号的监督难度大,某些以私人名义开设官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特别是短视频平台上的账号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因一件事甚至一个视频就上线,后续没有工作没有计划没有安排,走一步说一步的情况也较为突出。

05

五是互动性不足,只发布不回应,未对群众留言评论进行有效回复。部分政务新媒体未在规定时限内对回复留言做出有效回复,甚至根本没有开启留言互动功能。互动性是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关评或对群众留言不理不睬都是背离了沟通群众的初衷。

06

六是账号冗余,资源分散。在同一平台开设多个政务新媒体,或是政号内容重复雷同,群众认同感差。有的单位在同一平台开设多个内容相近功能趋同的政务新媒体,造成账号主体冗余的情况。还有的则是广撒网,在多个平台开通账号,但采取的是简单的一稿多发,没有分众性内容支撑,也无力保障各个平台的即时互动,摊子铺的越大,可调动资源越分散,人力捉襟见肘,运营效果不加分反减分。还有的盲目扩充矩阵,不从实际出发,只追求规模和形式上的全覆盖,开通所谓三四级矩阵,也不管基层单位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必要来开,特别是运营中形式主义突出,主号发什么全矩阵都要转,甚至跟评点赞,这是矩阵间朋友圈式的“吹捧互动”,结果就成了群众无感,编辑们自娱自乐的“小剧场”。

对于政务新媒体发展

应当先摸清家底

再合并同类项

果断去掉短板

加大投入扶持优秀账号

政务新媒体才能体现

更有声有色有效果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集约化管理,一个单位原则上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主账号,构建整体联动、集体发声的政务新媒体矩阵。

具体的解决办法

咱们下期继续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