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卫龙赴港上市,辣条一年卖出40亿,又一个赛道火了!

陈琦|卫龙赴港上市,辣条一年卖出40亿,又一个赛道火了!
2021年05月22日 00:50 财经作者陈琦V

5月12日,卫龙食品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冲刺IPO,“辣条第一股”即将诞生。这是一家创立于2001年的河南漯河企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辣味休闲食品公司,拳头产品就是广为人知的“辣条”,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65%。

就在5月8日,卫龙食品刚完成Pre-IPO融资约35.2亿元,估值约604亿元,这是其成立二十多年来首次公开引进外部资金,被资本忽视了20年,也是其上市前的唯一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

招股书显示,卫龙2018年-2020年总收入分别为27.5亿元、33.8亿元、41.2亿元。按照这一增长速度,卫龙2021年收入应该可以突破50亿元。其净利率也在提升,从2018年-2020年分别为17.3%、19.4%及19.9%。

美国《财富》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组数据: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卫龙创立了20年,可以说已经是一家长寿企业,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到现在的全自动化车间,从5毛一包的辣条到现在年收入超40亿元,产品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如今一只脚迈进了资本市场,我们或许可以从它身上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创业投资启示。

曾经,辣条是廉价、低质零食的代言词,以小作坊式生产为主,被诟病最多的是“不卫生”“不健康”。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卫龙凭借爆款产品打开市场,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修正消费者对辣条这一细分品类的固化认知,通过营销破圈确立行业的品牌地位。小品类、大生意,相信专注的力量,品牌价值随着时间发展愈发厚重。

在口味上,卫龙推出了泡椒味、烧烤味、五香味等十多种口味,包装风格升级为简约风,产品形态多样化,撕掉原先辣条单一口味、土味包装的标签,从低端不健康走向时尚国际化。在生产上,为保证食品安全,实现规模化生产,卫龙建设自动化产业链,建成标准的无菌生产流水线。

在营销上,卫龙先后邀请赵薇、杨幂担任品牌代言人,借助短视频、直播跨界营销,营销风格活泼而多变,二次元、时尚风、游戏风、科技风,自黑卖萌,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的兴奋点,打造年轻消费者群体喜爱的品牌调性。并搭建成熟的经销网络渗透下沉市场,在线下有1900多个经销商,覆盖57万多零售终端。

食品企业的商业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制造型(生产+品牌+销售),一种是平台型(品牌+销售)。制造型公司的优势在于其对生产端的把控力较强,产品质量把控更加放心、规模化之后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劣势在于传统重资产模式下投入成本太大、产能建设周期长。平台型公司的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可随时调整产品结构,有利于做全品类产品。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卫龙的估值远高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百草味,品牌价值和重资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立初期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可以走平台型模式,当具备一定实力后可将核心产品切换成制造型模式。核心产品自己做,创新产品交给代工,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品类拓展,也不用担心核心产品技术外泄。

2021年即使很多资本认为新消费品牌的红利已经过去,到了品牌制胜的阶段,但仍然有新兴企业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4月底大约有104个新消费品牌获得融资。 这其中食品饮料仍然是最热门赛道,融资事件占比超过50%。从资本化进程来看,融资品牌中A轮、A+轮次融资事件占比超过30%。

大消费领域是一个万亿市场,14亿人口的消费红利将会持续存在。根据区域、口味、品类、消费群体划分,能衍生众多细分赛道,任何一个细分赛道都是千亿级别。

作为实体行业,大消费类项目比较安全,市场份额不会被头部品牌巨头垄断,互联网技术越发达,各品牌的想象空间就越大。捕捉消费趋势、产品力创新、品牌营销破圈、供应链数字化、线上渠道搭建等等,这些都是互联网带给食品公司的互补价值。原先传统企业需要走10年的路,新兴企业也许1年就能走完,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效率驱动。

食品企业的盈利模型十分简单,把产品卖出去就能产生现金流,一般这类公司的财务数据随着产能和渠道的增加会越来越好,只要资本注入,短期内便可产生结果。卫龙20年未融资,凭借经营性收入不断扩大规模,财务层面相对良好,对资本的需求不是很强烈。

目前,食品行业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一些细分垂直领域的新兴零食品牌不断崛起,凭借爆款产品在线上渠道突出重围、站稳脚跟,积累品牌知名度后反扑线下渠道;另一方面,食品巨头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凭借成熟的品牌、供应链和经销渠道抢占市场,统筹布局线上渠道。尽管各自的市场打法不同,但最后殊途同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