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CES2020展会上,Intel突然官宣了全新一代的Thunderbolt 4接口,首发于10nm+工艺的Tiger Lake处理器。#数码科技新鲜事#
然而,作为新一代的接口,Thunderbolt 4带宽居然相比于三代没有任何提升,仍然为40Gbps,支持双4K输出及4口Thunderbolt 4扩展坞。虽然这个表现是普通USB 3.0/3,1接口的4-8倍,4-5GB/s速度即便是PCIe 4.0移动硬盘也够用了。但是珠玉在前,比如USB 3.1和3.2就是因为提升没有太大所以才没有叫做USB 4.0,如今Intel雷电这一手,让不少网友都嘘声一片……
01
雷电接口国内网友或许不是很熟悉,但他已经存在Mac系统中很久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USB接口的认识想必更为深刻。USB技术诞生于90年代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化。最早出现的是USB 1.1接口,最高速度可达12Mbps。随着USB接口在硬件、笔记本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USB2.0、USB3.0、USB3.1、USB3.2接口陆续上市,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真正说起来,从USB 2.0(480Mbps)的开始普及到闪存、笔记本应用的时候,才算得上USB的时代真正到来了。随后,USB 3.0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到5Gbps,系统备份和大型音频文件的传输时间大大减少,并且突破了以往802.11ac或千兆以太网适配器的瓶颈。从USB 3.0外置硬盘和闪存盘上运行整个操作系统变得相当流畅,尤其是在故障排除或恢复数据时,这个运行方式显得更为实用。也正因为如此,USB3.0应用更为广泛。
到USB3.0接口时代,图像、音频、5K信号传输都已经实现,速度表现也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应用需求。在形态上,USB3.0接口的长相还有很大的区别,虽然蓝色是他们的共同肤色,对应的应用设备却不尽相同!
现在,USB几乎成为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唯一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特别是在WiFi减少了对专用以太网端口的需求后。无处不在接口也支持各种芯片处理器,从英特尔到高通到AMD。
与此同时,苹果则选择了雷电接口,作为统一扩展口,在2.0时代,苹果甚至一度需要专门的转接器才能使用这个强大的接口。
02
一直在努力的雷电接口,速度就是杀手锏
从2011年开始,英特尔就在推广高速接口Thunderbolt,到现在官宣Thunderbolt 4传输标准,速度一直是它的杀手锏。相比USB传输标准,Thunderbolt的传输速度更快,达到40Gbps,并且兼容USB4(如今达到USB4速度的硬件产品还并未大量现世)。
如今最为常见的是Type-C接口形式的雷电3接口,它的最显著标记就是旁边的闪电标记。注意,必须要带有小三角箭头的闪电标记才是雷电3接口的标记。相比其他接口形式,雷电3有这几个大的功能:双向充电,且功率可高达100W(实际可以更高);双向数据传输,且带宽高达40Gbps,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相当多的设备,包括两路4K@60Hz画面或者是一路4@120Hz画面。
尽管雷电3的传输速度表现很快,但并不是所有标注了雷电3标识的接口都能达到这个速度。另外,如果你的外接设备数据线以及本身产品内部控制器以及供电达不到标准,也依然享受不了雷电3的速度。
如今,英特尔趁热打铁,推出了Thunderbolt 4接口的传输标准,改进了兼容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提升了连接能力,通过USB-C物理接口兼容了USB4、DisplayPort和PCI Express(PCIe),并且完全兼容前代 Thunderbolt和USB产品,真的是对USB传输协议步步紧逼了。
Thunderbolt 4首发于很快就要上市的Tiger Lake处理器中,Intel今年晚些时候还会提供全新的Thunderbolt 4控制器8000系列,包括面向计算机制造商的JHL8540和JHL8340主机控制器及面向配件制造商的JHL8440设备控制器,相关产品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包括基于Intel雅典娜计划的笔记本。
03
要用上这样的极速传输,可能要告别苹果电脑了
尽管在市场上雷电接口和USB接口之间的竞争一直不断,对于消费者来说,可没那么容易就用上这样的极速传输。就小编身边大多数同事来说,使用USB3.0 U盘的人不在少数,至于USB3.1、USB3.2或者是雷电接口,使用频率并不高。所以,就在Intel公布雷电4标准时,很多网友都表示,我还没享受过雷电3的全速呢,怎么4都来了?
由于雷电三与Type-C长得太像,消费者只能从标识上识别清楚,但雷电不同于Type-C,使用雷电接口必须向Intel支付大笔专利费,与Intel的芯片组配合也远好于AMD。
再加上苹果十月将要发布的arm笔记本电脑,自研芯片的苹果是否还会使用雷电接口不置可否,毕竟A14是否兼容雷电,是否还有必要使用雷电都是一个大问题。按照苹果脱离X86架构的打算,估计雷电三应该是最后的遗留了。
写到这里,很想问问大家目前正在使用的装备已经达到怎样的速度标准了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