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女性的今天,《赛博格宣言》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

科技和女性的今天,《赛博格宣言》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
2023年03月08日 14:05 脑极体Unity

近几年,我们团队在实地探访各行各业数字化时,格外关注女性工作者的存在,一个强烈感受是:

和女性主义理论中说的一样,因为有了数字化技术,工作对于体力、精力等要求不再苛刻,岗位上的女员工就多了。很多行业也因为数字化、智能化而催生了新的岗位和需求,让更多女性绽放光彩。

河南的一个“AI村”,承接了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的数据标注需求,为了照顾孩子而返乡的妈妈,当上了AI标注师;

内蒙古的一个煤矿场站,数字化升级改造需要产品经理、程序员、测试、运营等角色参与,女性IT从业者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煤矿上;

某国企的一个女程序员,当初招她进去的理由是“团队没女孩儿,大家上班没动力”,在AI社区做开发者,训练出的视觉模型在单位用上了,领导终于不再只把她当团队鼓励师了。

这些科技给女性带来的变化,约半个世纪前,哈拉维(Donna Haraway)198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就精准预测了。

女性主义理论的预言,真的照进了现实,让团队的小伙伴们感到非常奇妙。

也使我们愈发认识到,其实当下很多看似未解和困惑的现象,都可以回到历史上去寻找解题的钥匙。

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二十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中提出,人与机器高度融合,变成了技术加持下的“赛博格”,新工业革命带来更多稳定就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使更多的女性获得工作机会,打破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很多传统困境也将迎刃而解。

当大家还在为“到底是叫三八节还是女神节”而争吵的时候,哈拉维也早就在《赛博格宣言》中发出过呼唤——我宁愿做赛博格,而不做女神。

我们无比希望,女性能挣脱过去的束缚,抓住当下的机会,获得更好的未来。这个愿望怎么实现呢?知来路,明去路,方能致远。

历史上很多女性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给出了解题思路。我们就从《赛博格宣言》说起,看看它是如何预测,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工作、塑造的新女性,而所有人(无论男女)都将在数字时代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预言之一:人人都是赛博格

人机结合的赛博格,大家很容易联想到科幻小说电影和游戏的画面,仿真人、超级人类、超级人工智能系统、人造子宫之类的,总之都没进入实用阶段,看起来跟我们当下的生活非常遥远。实际上,《赛博格宣言》的一个预测已经实现了——人人都是赛博格。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话:

女生力气小,不适合在工地/煤矿/快递站等干重体力劳动;

女生有经期,体内激素周期性变化,更加情绪化,意气用事;

女生逻辑思维不行,不适合学理科/学编程/搞科研;

女生要生育,孕产哺乳会影响工作……

这些想法,都认为女性受先天的生理身体影响,是天生的、本质的、不能改变的,所以限制女性在一些领域的发展。这种“本质主义”的偏见,遇上“人人都是赛博格”的现实,直接碎成渣渣。

哈拉维认为,近代以来当人类开始使用第一台机器的时候,人和机械的边界就不那么清晰了。21世纪,生物、信息、空间、材料等技术的突飞猛进,直接让赛博格从神话、科幻走进了现实。

我们举目四望,身边有多少现代机器?手机是眼和脑的延伸,汽车是腿的延伸,硬盘存储着我们的记忆,可穿戴设备24小时记录身体的数据,听障人士通过人工耳蜗重获听觉,心脏病患者植入人工心脏,作业人员用机械外骨骼轻松举起重物,极客在体内嵌入芯片和脑机接口……

人和机器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虽然大部分人不能将身体彻底改造,但凡你用得起智能手机,扫过健康码,那你就是与机器共生、技术加持下的赛博格。

人人都是赛博格,跟女性从事科技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赛博格模糊了身体和技术的界限,男性/女性、健康人士/有碍人士在生理上的差异也就被消解,弱项不再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先天缺陷,女性的现实处境也就获得了更多可能。

看过《流浪地球2》的朋友可能记得,太空船遭遇恐怖袭击时,韩朵朵戴上机械臂,将吴京扮演的刘培强救了下来。韩朵朵不能胜任宇航员这个工作吗?显然并不是。

除了机械智能科技对女性体力的加持之外,当下科技领域越来越多的岗位,不再是重体力型,而是人机协作型,也就给了女性同等的就业机会。

比如数据标注,我们采访过一个河南的AI村,村里的中年女性除了务农,就是数据清洗和标注工作,她们处理的数据会被送到AI算法公司那里用来训练智能模型,这个新兴的工作用电脑和软件就能完成,时间相对灵活,对留在村里照看孩子的全职妈妈们很有吸引力,绝大多数数据标注师都是女性。

产业数字化转型,也是近两年国内科技行业的重要机会,数字化解决方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从客户调研、方案设计、落地测试、运营迭代,拼的可不是谁力气大,绝对的技术密集型工种,需要团队合作、协调沟通、业务和技术相融合的创新能力,所以每个环节都能看到很多女性的身影。

有一个煤炭智能化项目的产品经理告诉我,她们几个女孩去陕北某煤矿场站之前,那里连女厕所都没有,因为过磅的工作人员、运煤的卡车司机、煤矿的调度人员,全都是男的,所以根本没人想过场站还需要弄女厕所。她们设计的数字化场站,第一次考虑到了女厕所这个需求。

当然,生育这个独特的生理特质,目前还是会对女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赛博格理论畅想了人造子宫等无性繁殖技术,这一天还比较遥远,但有一天实现了,生育将不再是女性的生理负担,而是大自然的礼物。

预言之二:工作的女性化趋势

人人都是赛博格之后,也就形成了一个赛博格社会Cyborg society,这里人和机器的界限变得模糊,工作就出现了女性化趋势。

首先,一些新兴的高科技工作,开放给了原本被排除在外的女性。

比如以科技为基础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更偏好将欠发达地区的女性作为首选劳动力,最典型的是硅谷,将大量客户支持工作放到了印度,Meta的社交媒体内容审核团队则外包给了东南亚,同样雇佣了大量女性员工。这些工作通过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就能完成,所以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获得工作。

此外,一些危重岗位,如电力巡检、龙门吊驾驶、井下采矿等,往往是最先被数字化改变的地方。这些岗位以前大多是男性从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则让他们面临永久失业的可能。

我们走访过一个工厂,原本厂区每天需要十多个人轮班进行巡检,有了智能摄像头和智慧大脑系统之后,就不再需要人工巡检了,这些岗位在现有员工退休之后,都会消失,不会再回来。

男性占比较大的危重岗位在缩减,而新兴职业的性别差异在缩小,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体工作市场的“女性化”趋势,形成了“家庭工作经济”(homework economy),女性的职业和生存状况,从比男性糟糕很多,变得不比男人糟多少。

坏消息是,《赛博格宣言》中认为,先进工业社会中的很多社会位置,都没有纯女性的立足之地,有的只是女性赛博格这个身份。换句话说,很多新工作、新机会,并不仅仅只因为是女性就能获得,必须成为一个人机协作的赛博格,才能融入数字社会。

这也从侧面说明,拥有数字技能、与机器(包括软硬件)协作,是女性在赛博格社会生存下去的前提。而那些不具备数字能力的女性,无法成为赛博格,境况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预言之三:性别会消失,但理想国会来临

女性话题,是当代因特网的一门“显学”。但在《赛博格宣言》和哈拉维眼中,女性身份根本没那么重要。

哈拉维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天生就把女人绑在一起。她宁愿做人机融合的赛博格,也不愿做女神。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赛博格其实根本就不是女性主义,因为它彻底否定了女性因为共同生命经验(如生育、经期、性、婚姻)所建立起来的共通点。

既然生理性别不再重要,社会性别又是可以建构的,Facebook甚至提供了56种性别选项,让用户选择。那性别这个话题,在赛博格世界里有一天真的会消失。

其实回想一下就知道,现在科技行业的很多工作是通过远程协作、办公自动化来完成的,数字游民、自由开发者等新职业,也无所谓性别,只要能按期交出结果,哪怕电脑对面是只猫在打字都没毛病。

我们采访过一位独立AI开发者,她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算法商城上的企业订单,以及一些小微企业的特定开发订单,平时会将自己的工作做成短视频放到某音平台上,需求相似的客户看到会主动联系她。

既然数字工作无所谓男女,自然也无法用“女性”去概括这一群体了。事实上,这种女性群体身份的断裂,我们也已经在很多科技女性身上见到了。

跟很多行业、不同工种的女性交流时,来自某头部大厂的产品经理,某航天大学的博士生,某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某国企的IT负责人,她们被问到,觉得男女在这个岗位上表现有哪些不同时,回答都是:性别不是导致差异的原因,男女没有什么不同。

某AI产品经理说,自己所在的大厂对于新进的员工,男女都是一样培养的,导师也都一视同仁,这个岗位需要的是理性思维跟协调沟通合作的能力,男孩儿也有沟通能力很高的,女孩儿也有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所以比起性别差异,更重要的是人的差异。

这种女性群体之间同一身份的断裂,在科技行业的表现是格外明显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女性就是一盘散沙、不再团结了呢?并不是,正如哈拉维所预言的:赛博格的身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这里不再是靠性别来团结彼此,而是通过科技的力量,能把女巫、工程师、尊长、非传统性别者、母亲、列宁主义者足够久地团结在一起。

哈拉维认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终极成就是当一切“界限”都不复存在,现代社会中的诸如性别、种族、阶级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天下大同的理想国,也正是我们在近几年的科技世界中所看见的。

当生理的“缺陷”能够在技术的帮助下被克服,那么女性的生理弱势不再是问题,有碍人士的生理弱势当然也不再是问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来帮助人们克服身体的障碍,通过人工耳蜗获得听力,植入眼角膜重见光明,智能轮椅出行无碍,机械臂和智能手环帮助帕金森患者进食……人体官能的增强,正在让更多人走进舞台中央,世界不只属于年轻健康的男性,还属于所有曾经边缘化的人。

在抹除了性别残障等生理差异之后,人们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共通的生命语言——活的好,死的安乐(living and dying well)。所以,我们能看到,科技向善、科技无障碍、ESG治理,是近两年来许多科技企业越来越看重的。

或许,相比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性别话题,对科技善治的理想国的向往,更能成为人们团结的精神纽带。

历史从不重复,但都押着同样的韵脚。女性的命运,也在沿着技术逻辑的轨道向前发展,这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懂《赛博格宣言》的原因。

科技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人机结合、人类增强的时代到来,你和我、男和女、青年和老人、健全者与有碍者,所有人都身在其中,同享技术进步的雨露恩泽和雷霆万钧。

《赛博格宣言》不仅是女性主义宣言,也是一份脱碳入硅的宣言,愿所有人都能顺利从纯纯的碳基生物形态,迈向碳硅合成,成为“living and dying well”的新物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