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的余晖,铸就“大模型六小虎”的光环?

“AI四小龙”的余晖,铸就“大模型六小虎”的光环?
2024年12月13日 15:49 未来图灵

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烙印。

2016年,AlphaGo击败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这一事件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市场对人工智能(AI)的无限热情。随后,“AI四小龙”(商汤、云从、旷视、依图)声名鹊起,成为那个时代的领军者。

图片来源:各公司微博

然而,随着技术的演进和市场的变化,AI1.0时代逐渐落幕,迎来了以大模型为核心技术的2.0时代。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人才流动、战略调整,有的公司扛过了旧时代走向了新时代,而有的则在转型中失去了自我。

“四小龙”渐成“明日黄花”?

AI1.0时代,即计算机视觉主导的时代,是“AI四小龙”最风光的时期。“AI四小龙” 顺势在资本助力下迅猛前行。它们以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安防、金融、交通等行业披上智能化外衣,一时风头无两,估值节节攀升。

以商汤科技为例,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其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据商汤科技各年度财报显示,在2020—2022年期间,研发费用分别高达30亿元、35亿元、40亿元左右。

然而,这些企业的商业变现之路却荆棘丛生。AI 技术在行业中的渗透进展缓慢,据Gartner预测,至2023年底,将有20%的内容被生成式AI所创建,至2025年底,生成式A产生的数据将占所有数据的10%,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导致市场教育成本高昂。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官网2024年5月公布的商业趋势和展望调查数据,当前只有5.0%的企业报告其商品和服务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六个月内计划使用AI的企业占比也仅有6.5%。维持大规模研发基础设施与吸引顶尖人才耗费巨额资金,致使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据财报显示,商汤科技员工数量从2021年的6114名逐年递减至2023年末的4531名,这背后是企业在业务调整与成本控制重压下的艰难处境。

图片来源:未来图灵编辑于钛媒体活动现场拍摄

旷视科技在AI1.0时代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与应用成绩显著,其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广泛。但其上市之路充满坎坷。自2019年港股上市尝试失败后转投科创板,历经五年仍未圆梦。其上市申请虽于2021年3月被上交所受理,并在半年后完成过会并提交注册,但此后的三年间,尽管旷视科技多次更新财务资料,证监会的注册程序最终未能完成。最终,2024年11月29日 “终止注册”。

祸不单行,2022年6月,其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离世。孙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地位举足轻重,他的离去给旷视科技技术研发与战略推进带来冲击,也让企业发展笼罩了一丝阴霾。

就在今年10月份,又传出印奇卸任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长的消息。旷视内部可能正在经历深刻的战略调整或组织变革,曾经的核心管理团队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依图科技作为冲击A股的先行者,其科创板IPO进程备受市场关注。自2020年11月4日提交申请后,便频繁陷入审核中止困境。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2021年3月11日及6月11日,均因不同原因申请中止审核。最终在2023年7月2日,因依图科技和保荐人主动撤回申请,上交所终止审核,其上市梦想宣告破灭。尽管依图科技在智能安防领域有技术与市场份额,但上市筹备中暴露出财务规范、业务可持续性等问题。据依图科技财务分析报告显示,依图科技在2021—2022年期间,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70%,其财务压力较大,或许是其上市失败的潜在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云从科技在AI1.0时代积极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多行业落地。不过,近期曾传出其大模型智能体产品研发团队基本解散的消息。虽经企业澄清,但此传言也反映出云从科技在技术转型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的艰难处境。从公开报道及行业观察来看,云从科技在大模型时代的发展步伐相对滞后,尚未有知名离职员工投身生成式AI创业的显著动态,这或许暗示其在人才吸引与创新活力激发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

12月11日下午,云从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曦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的大模型技术一直在持续迭代升级,现已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高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关于视频生成领域,公司也在关注Sora等视频生成技术的进展,会根据技术研发的进展和市场需求以及公司在视频大模型领域已有的技术积累,适时更新。

AI2.0时代,人才随之迁徙

大模型技术推动行业从计算机视觉主导的AI1.0时代迈向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2.0时代,引发人才大迁徙与企业战略深度调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商汤科技在转型中员工流动呈现双向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有9位员工涉足生成式AI创业领域,其中8位员工关联5家创企,且4家为组团创业,主攻方向涵盖通用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以及AI应用等热门领域。

企查查及公开报道显示,MiniMax估值超25亿美元,创始人团队多有商汤科技背景。联合创始人闫俊杰曾在商汤科技担任副总裁及通用智能技术负责人,主导搭建深度学习工具链和底层算法。MiniMax成立于2021年12月,在ChatGPT发布前就自研300亿参数大模型,2022年10月推出Glow对话交互智能体产品,如今已拥有自研万亿参数MoE文本大模型、语音大模型以及图像大模型,并打造出AI陪伴产品星野、智能助手海螺AI等应用,成功获得腾讯投资、阿里巴巴等多轮融资。其中,其A轮融资超2.5亿美元,战略融资达6亿美元。

右脑科技联合创始人史杰曾在商汤科技专注扩散视频生成模型研究。该公司2022年9月成立,首款视频生成产品Vega内测时表现出色,上线不到两个月用户量突破百万,已发布AI视频工具Video Studio和图像创作平台Vega AI两大产品,并在奇绩创坛、光速光合、真格基金等投资方支持下完成三轮融资,前两轮融资规模均达数千万元级别。

图片来源:右脑科技官网

同时,商汤科技自身积极变革,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AI2.0时代。2024年10月,商汤科技CEO徐立发布内部信推出“1+X”架构变革。其中,“1”聚焦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整合大装置、基础模型和AI应用;“X”代表重组拆分的生态企业矩阵,智能汽车业务 “绝影”、家庭机器人 “元萝卜”、智慧医疗和智慧零售等领域独立运营,各生态企业设独立CEO。2024年12月11日,商汤科技达成配售协议,计划配售18.65亿股,每股定价1.50港元。据企业官方公告,此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将主要用于支持核心业务发展,包括构建强大AI云平台,预计投入资金约40%;扩大商汤大装置规模,约占30%;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研究与产品开发),约占20%;以及保障日常运营等关键环节,约占10%。

而据不完全统计,旷视科技在大模型时代有3位员工离职创业,涉足AI应用、通用大模型以及算力等领域,催生出一批特色创新企业。Dzine AI的创始人王珏,据旷视科技官方资料及公开报道,在Adobe有9年任职经历,后于2017年加入旷视科技任美国实验室主任,领导开发众多尖端移动摄影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大量安卓智能手机。随后加入腾讯,最终在2022年11月联合创办Dzine AI,推出AI照片编辑工具Dzine。

月之暗面的核心人员中也有旷视科技离职员工的身影。据清华校友总会等资料显示,其联合创始人、算法团队负责人周昕宇曾在旷视研究院负责算法量产,在移动端模型研究中成果突出,以共同一作身份撰写的论文《ShuffleNet: An Extremely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Mobile Devices》在CVPR发表,对手机毫秒级人脸解锁技术产生深远影响。月之暗面成立后迅速发展,发布的首款对话类产品Kimi Chat引发市场强烈反响。今年3月,因支持约200万字超长对话上下文连续功能,用户量激增致多次宕机。目前已完成多轮融资,估值超30亿美元,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阿里、腾讯等众多明星投资方纷纷入局。

图片来源:Kimi官网

驿心科技聚焦大模型算力领域,据脉脉及公开报道,其联合创始人吴文昊曾在旷视科技云事业部任高级副总裁,主导3D+AI智能感知方案在手机人脸识别等领域应用;联合创始人王志成曾是旷视科技高级研究员,多次代表旷视科技在人脸检测比赛中获国际冠军,现于驿心科技负责算法工作。据创投数据服务商IT桔子信息,驿心科技主要致力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对话式产品研发与优化,涵盖大模型训练及微调、加速优化等技术环节以及AIGC类产品研发,如文生视频等多模态预训练及微调等领域。今年1月,驿心科技获启赋资本、国泰创投天使轮融资,且今年4月国泰创投将其列为2023年投资布局算力集群方向代表案例。

依图科技虽在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离职员工数量相对较少,但有两位“元老级”人物周健和周元剑携手创业成立澜码科技。据澜码科技官方介绍,周健作为依图科技第十号员工,深度参与依图技术和工程团队规划搭建,在AI算法工程化落地方面经验丰富,曾主导设计并交付十亿级图像检索系统等项目。而周元剑作为依图科技第六号员工,在依图科技产品研发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澜码科技定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企业级AI Agent平台公司,通过企业级AI Agent平台AskXBOT,为企业提供构建HR招聘、文档问答、数据查询等细分应用的企业常用Agent解决方案。去年8月,澜码科技完成由IDG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此外,依图科技前CTO颜水成先后加入智源研究院和昆仑万维。据智源社区及公开报道,在昆仑万维他担任天工智能联席CEO、2050全球研究院院长,其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于今年4月发布并开源Vitron通用像素级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有效解决图像和视频模型割裂问题,可对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内容进行全面理解、生成、分割和编辑等任务。目前,昆仑万维天工智能旗下产品天工App已整合AI搜索、AI阅读、AI创作等核心功能。

云从科技在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相对低调,从现有公开信息看,暂无知名离职员工涉足生成式AI创业迹象。不过,云从科技早在2022年5月于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 “AI平台第一股”。去年5月正式进军大模型领域,发布多模态大模型从容大模型,目前已迭代至1.5版本。据企业官方发布数据,该模型从千亿大模型蒸馏产生130亿参数规模行业大模型,在52类测试指标中有44类超过ChatGPT、29类超过GPT—4,展现出较强技术实力。如今,云从科技已构建起从基座模型、应用生态到智算中心的完整业务布局,涵盖数十个行业大模型,并研发出DataGPT、智能客服、AI鼠标等多个泛AI智能应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AI1.0时代迈向AI2.0时代,其变迁趋势不可阻挡。在这一转型浪潮中,“AI四小龙”经历了起伏与变革,既面对着挑战,也探寻着新的机遇。人才流动成为了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显著标志,众多离职员工纷纷投身创业,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回望过去数年的历程,不难发现,AI1.0时代的辉煌成就已逐渐成为过往,而一个更为宽广、深远的AI2.0时代正迎面而来。在这个全新的历史节点上,无论是昔日引领行业风向的老牌巨头,还是新近崭露头角的新兴势力,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正如徐立所言:“机器向左,人类向右。”在AI2.0时代的大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或许才是决定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