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任浩:存量时代下,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怎么做

同济大学任浩:存量时代下,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怎么做
2021年11月08日 17:17 创邑园区荟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需要转型升级,特别是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其中,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地,能否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大事。但是,对于很多园区管理者来说,面对数字化仍是一知半解,想转却不知道该如何转。

为此,《中国信息界》采访了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深入解读国家发展园区的思路,园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图1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任浩

《中国信息界》:自成立以来,我国园区的总体发展脉络是怎样的?国家对于发展园区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发展至今,园区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任浩:我国的园区官方称为开发区,我把它定义为产业园区,更符合它发展产业的本质。我国的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79年到1983年,是园区的孕育期。1979年1月,蛇口工业区诞生,是中国产业园区的开始。这一时期主要以工业园区为代表。

图2 蛇口工业区1979年与2016年卫星图像对比(图片源于网络)

第二个时期,从1984年到1991年,是园区的培育期。1984年,国务院正式审批成立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到1991年,经开区增加到52个。这一时期园区经济主要是采取“两头在外”,外资、外方的原料,然后在中国进行加工,再出口到国外。

第三个时期,从1992年到2002年,是园区的高速发展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经济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这在园区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一时期,园区的数量、规模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四个时期,从2003年到2008年,是园区的稳定整顿期。由于前些年发展太快,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圈地过度以及同质化尤为突出。所以这一时期园区经历了整顿,重新审核园区的边界,严格控制新的园区数量,期间全国只批准了一家国家级开发区。同时,这个时期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新的导向,即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在规模上要降低,但在质量上要提升

第五个时期,从2009年至今,是园区的创新发展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外市场相对萎缩,加之当时中国的外贸规模已经很大,想继续扩大规模也遇到一定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必须进行创新。

可以看到,园区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脉络,即:从外到内,从传统产业到现代化产业,从加工到创新。我国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一直很明确,主要定位在四个方面。

第一,园区是经济的增长区。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主要在园区,所以园区的成长非常重要;第二,园区是创新的发展区。最初成立经开区时主要是发展一些成熟性行业,到1988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时就更明确要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新型经济;第三,园区是管理的示范区。园区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企业,学习到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制度;第四,园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中国很多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先在园区实行,园区承担了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的作用。

与园区发展思路相对应,发展至今,我国园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从经济成绩来看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共375。那么,他们所创造的经济贡献有多大?可以用4组数据来说明: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22%左右;创造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1/4;创造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进出口贡献占到全国的40%。这仅仅是375个园区对国家的经济贡献。如果把2543个省级及以上园区都算上,那可想而知,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绝不仅1/4;

从创新来看,我国的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都集中在园区;

从管理上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如果把全国的经开区和高新区单独列出来,把它的人均GDP与世界各国人均GDP进行排名,高新区可以排到第7位,经开区排到第8位。区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人均GDP水平,与园区的管理有着密切关系;

从开放来,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很多政策,都是在园区先进行试点,然后再推广至全国。

同时,园区在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城市、区域的产业已经转移到园区,园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基地

《中国信息界》:虽然我国园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您如何看待我国园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任浩: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发展阶段的问题。我们过去处于一个增量发展的时代,有很大的市场,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承担着世界制造的任务。但是近几年来,尤其是现在国际贸易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出现了逆全球化风潮,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国际经济萎缩,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经济发展有所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到一个经济增速相对下滑的存量时代。在这样一个存量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再来反思我国园区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我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增长失速。园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与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是一致的;第二,结构失衡。园区同质化严重,在增量时代,同质化还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因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在增长,所以大家即使都生产某一种相似的产品,也能够相安无事。但是,一旦市场稳定了,过度同质化一定会导致恶性竞争;第三,体制失活。过去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与体制灵活有着很大关系。但从今天来看,园区的体制没有当年那么灵活了,园区现在的体制,包括人事制度、对管理人员的激励等,是不足的;第四,动力失强。园区产业发展的新的动力在哪?新旧动能如何转换?原来的传统产业怎么升级?我们该用什么激励机制来鼓励园区的管理者去做好这些工作?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中国信息界》:谈到解决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各领域的共识,那么,您认为,数字化是否有助于解决当前园区存在的问题?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升级,园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任浩:现在我国园区面临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从体制上去解决的,这是数字化解决不了的;另一类是在既有体制下,如何使园区更加有效高速运转,数字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数字化园区,简单讲,就是把数字化技术赋能园区,我认为主要是在四方面实现赋能:一是赋能园区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园区的管理者更加完整、及时地了解整个园区的运行状况,以便实行有效管理;二是赋能园区的生产性服务。园区能够为入驻园区的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数字化服务;三是赋能园区的生活性服务。比如园区内的停车服务、门禁服务、商业服务等,都属于生活性服务,通过数字化,能够更加精准的提供相关服务;四是赋能园区内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图3 智慧园区数字化平台(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要如何做好园区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我认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观念。从园区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对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的紧迫性、内在的动力不是那么充分,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数字化能给园区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经济创新效益,他们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投入很大,而能够给园区带来的直接的经济产出难以衡量。现在关于园区的数字化,仍是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在推动,而不是由内在的经济需求来推动,所以首先园区管理者的观念必须转变,要认识到园区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现在园区的数字化出现了一种碎片化的问题,就是园区的各个部门、各条线、各个块自己独立在做数字化,结果出现了重复建设,造成了极大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顶层规划,我们应该先做一个较高等级的总体的园区数字化规划

三是在具体实施上分步进行。园区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可以根据财力,根据园区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疑难程度,分步来推行。

关注 | 园区荟(ID:biaozhunpark

来源 | 中国信息界、同济发展研究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