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修订后首次排名出炉:第二名易主

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修订后首次排名出炉:第二名易主
2022年02月28日 07:18 创邑园区荟

近日,参加了2021年度评价的国家高新区均收到了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关于通报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由于该通知“点对点”发送至各参评高新区管委会,抄送至各省(市区)科技厅和当地政府。全国性的排名情况难以获知,园区荟(ID:biaozhunpark)特意收集了相关信息,还原了部分国家高新区的排名情况(名单附文后)。

第六次修订后的首次排名

自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于1993年、1999年、2004年、2008年、2013年、2021年六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国家高新区的考评机制。本次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科技部火炬中心采用的就是2021年新修订的全新考核评价体系。

新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园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活跃度、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5个方面。其中,“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首次出现,体现了双碳背景下的与时俱进。同时,绿色发展的前提是科技创新能力,结果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项指标和老的评价体系其实是一脉相承。

园区荟总编辑、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用新评价体系对国家级高新区进行评价意义重大。新评价体系适应新时代全球产业竞争的需求以及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为更好地指导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这将决定高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园区荟(ID:biaozhunpark)了解,除了综合排名、单项排名,科技部火炬中心“点对点”通知中还包括“评价导向”一项,即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各高新区表现突出和有待提升的方面,并给出具体指导,希望各高新区基于评价结果扬长补短,加强园区创新发展监测评估。

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是以2020年国家高新区的统计数据和2020年高新区发展情况为基础。考虑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省国家高新区造成冲击,湖北省12家国家高新区不参加2021年度评价排名。因此,此次参与排名的国家高新区由上一年度的169家下降到157家。

国家高新区GDP约占全国13%

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在近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家高新区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利润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国家高新区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全国13%的GDP,已经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同时,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科技的聚集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更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重要载体。企业研发支出占全国研发支出的一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也占到全国的一半,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和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源头的技术支撑。

目前,中国的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1/3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壮大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高新区不仅是科技产业的高地,更是人才的高地。高新区集聚了近两千万从业者,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的全时当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供给。

中关村高新区培育了一批信息技术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占到了全国的17%;武汉东湖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光电子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张江高新区培育了一批集成电路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国的35%;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硬科技产业;兰州高新区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

江苏广东的国家高新区依然强势

根据园区荟(ID:biaozhunpark)整理的信息显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高新区排名情况依然强势。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国家高新区,济南高新区2021年的综合排名首度成功跻身全国前十名。从2019年排名第14位,到2021年排名第10位,济南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的综合评价排名中实现连续三年提升。

江苏省共18家国家高新区参与此次综合评价,总体平均进位4位,连续5年保持总体进位。其中,宿迁国家高新区、淮安国家高新区、连云港国家高新区、无锡国家高新区排名大幅跃升,分别提升17、17、9、7位。昆山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江阴国家高新区位列全国县域国家高新区前三名。

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18.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4.2%,高于全省16.7个百分点。目前,江苏省省级以上高新区达54家,其中国家高新区18家,数量全国第一,是全国首个实现国家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广东在这方面不遑多让。其中,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由上一年度的全国第三上升到全国第二;广州高新区则较之上一年上升2位,排名全国第四,排名创历史新高;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综合评价总体排名第25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5位。

具体而言,深圳高新区的成绩如下: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单项排名第一、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单项排名第二。根据火炬统计快报数据,2021年深圳高新区营业收入超2.2万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引擎。广州高新区企业集群结构显著优化,已集聚2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00家,高技术产业占广州市比重达到70%。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则在46个二级指标中揽获了两个“单项冠军”:在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方面,松山湖营业收入中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营收合计占比90.3%,远超全国高新区平均值(26.8%)的3倍,排名第1位;在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方面,松山湖关于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境内外产学研合作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7%,接近于全国高新区平均值(0.65%)的10倍,排名第1位。

中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均有突破

根据已有的喜报统计,诸多高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高新区此次成绩突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长春新区下辖的长春高新区在2021年度综合排名第27位,两年共晋升13个位次,位居东北第一位。

陕西榆林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97位。对比2017年131位,2018年第130位、2019年第120位、2020年第110位,实现4年4连进。特别是首次进入国家高新区百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榆林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火炬营业收入站上千亿级台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陕西宝鸡高新区位列第46位,较上年度(57位)前进11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江西南昌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列第24位,较2020年再前进2位,创历史最好成绩。从2014年排名第61位,到2021年排名第24位,南昌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实现了“七连升”,站稳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梯队。南昌高新区也是江西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前30强的高新区。

四川绵阳高新区综合排名从2020年度第50名跃升至44名,比上年度提升6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28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在四川省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焦作国家高新区(示范区)由2020年度的130名上升至119名,前移11个位次,近3年来共前移25个位次,实现历史最高位次。

2021年兰白自创区建设的主体甘肃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分别位列第53名和第116名,较上年度均提升12位。在产业发展方面,兰州高新区确定了将生物医药作为首位产业发展,区内集聚了中农威特、中牧股份、奇正藏药、陇神戎发等生物医药企业,2021年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00亿元,增长10%。

新疆石河子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41位,比2020年排名上升17位,是新疆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唯一进位的高新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