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从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获悉,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工业巨头”正式加入全国碳市场,新增的1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都已完成全国碳市场账户的开立。
据测算,三大行业纳入碳市场后后,覆盖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加上此前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我国强制性碳市场将覆盖80多亿吨的规模,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将超六成,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据了解,水泥行业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建材行业最大,排放总量占建材行业的84%。但不同类型的水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和工序不同,碳排放也不同。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水泥生产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含熟料生产及水泥制备工序,以熟料、水泥为最终产品的企业;第二类是仅有熟料生产工序、以熟料作为最终产品的企业;第三类是仅有水泥粉磨工序、以水泥为最终产品的企业,即水泥粉磨站,主要因使用电力产生间接排放。目前第一类和第二类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共1000家左右,水泥熟料的生产是水泥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直接排放占水泥行业碳排放量的比重为97%左右。纳入碳市场的主要是这两类水泥企业。
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会被纳入碳市场管理。专家指出,按照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的要求,按照行业平均水平算,规模相当于年产3万吨~4万吨左右的水泥厂,基本覆盖了目前所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

根据《2024、2025、2026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要求》,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仅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为3011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不包括非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按照这个标准统计各省入围企业数据,截至2025年5月28日,已公布的2025年度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为999家。总体来看,云南省纳入企业最多,为80家,四川省、贵州省、山东省和河北省均超过50家,分别为65家、62家、57家、55家。(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5月8日公布的数据,该省重点排放单位82家,后更正为80家)

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武汉日报、全国碳市场信息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1102288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