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男版小红书”?屡陷“售假”争议的得物APP发力做社区

打造“男版小红书”?屡陷“售假”争议的得物APP发力做社区
2020年07月13日 18:37 花朵财经

文|花朵财经

如今提起得物APP,用户联想到的除了二手球鞋交易、专业球鞋鉴定,还有涉嫌售假的投诉,以及被指“崩坏”的社区氛围。

比起“得物”,很多年轻人或许对“毒”这一名称更为熟悉。今年年初,电商中的“潮流毒物”毒APP启动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得物”。

据悉,得物APP更名后,平台定位、产品和服务保持不变,依然为一家面向年轻消费者的潮流网购社区。

虽然从当下官方的品牌定位上已经没有太多球鞋鉴定的痕迹,但得物APP实际上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球类交易和鉴定平台。

天眼查显示,得物App背后的运营主体是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传统电商不同的是,得物APP首创性推出了“先鉴别,再发货”的购物流程,同时采取商品竞价出价的交易模式。

基于这一创新交易模式以及其在虎扑上的社群粉丝基础,彼时的毒APP一经推出即迅速圈粉,成为Sneaker和运动潮流文化人群聚集地。2019年4月第三轮融资过后,毒APP的估值高达十亿美元,进入独角兽行列。

2019年下半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潮鞋热潮。一时间,“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被奉为新潮流,主打球鞋鉴定服务的毒APP也因此在年轻人群体中红极一时。

炒鞋热的疯狂一度引来央媒和监管部门发声。与此同时,得物APP平台接二连三陷入“售假风波”,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不断冲击着其口碑和品牌形象。

此次品牌升级,得物APP不仅对潮流电商和潮流社区两大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强调,还凸显了其试图打破球鞋鉴定平台的品类局限的野心。

得物CEO杨冰表示,未来将不断扩充球鞋服装之外的潮流单品品类。

然而,如今距离更名已经过去了半年,得物APP升级的似乎真的只是“门面”。平台上存在的涉嫌假冒伪劣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就在不久前的6月29日,中消协发布的《“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得物APP因涉及假冒伪劣等问题遭消费者大量投诉。报告称,监测期内共收集“得物APP”有关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退换不受理、存在霸王条款等问题。

花朵财经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聚投诉等主流投诉平台看到,截至7月13日,得物APP累计投诉量接近34000条。投诉集中在“质量存在问题”、“退货不受理”、“霸王条款”等情况。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

需要强调的是,得物APP首创并主推的鉴定环节似乎正逐渐失去说服力,而这却是其从众多电商平台中突围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以来,涉及平台各个环节的投诉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平台上的球鞋鉴定师的资质和专业度备受质疑。有爆料称,有用户在闲鱼出售得物APP整套包装,其中包括“防伪扣、证书、胶带”等。

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爆料、消费者层出不穷的投诉,实际上折射了得物APP运营管理上的漏洞。

如今,因疫情而推迟的央视“315晚会”锤音落定,将于7月16日晚播出,得物APP是否会被推上镁光灯接受消费者和监管平台的“审判”成疑。

需要指出的是,不仅是潮流电商板块投诉不断,其社区定位也因内容“跑偏”备受争议。

得物APP正尝试将电商板块的流量导向社区板块。

在得物APP的首页底部,第一个标签页为“得物”,即社区交流板块的入口。

花朵财经亲测发现,新用户下载并启动得物APP时,使用前会有勾选兴趣标签的环节,然后进入社区板块。据悉,平台方面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和兴趣推荐相关的内容。

事实上,得物APP正试图摆脱单一的“球鞋”标签,打造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的社区。结合“电商+社区”的定位,得物APP越来越像“男版小红书”。

不过,一如知乎、B站的“破圈”,依靠社区起家的平台在新旧用户交融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内容泛化、早期社区氛围流失、老用户出走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用户迎来量级变化,内容上的监管审核的难度也将指数上升。

如今得物APP刚启动品牌升级不久,其社区氛围就开始被用户吐槽称“低俗”“崩坏”。

花朵财经打开得物APP的社区板块,发现有不少“长腿美女”照片,有用户反馈称,部分照片其实与商品并无实际关系,低下的评论也有存在一些低俗调侃。

得物APP转型“破圈”无可厚非,但在个过程中,需要升级的不仅仅是品牌,还有平台本身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