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已广为人知。一家下定决心做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可以付出多少时间和资源?美的给出的答案是:10年,120亿。目前,中小企业面临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怪圈。中小企业别盲从,回归本源,建立系统化思维,做到预终局、顾全局、知时局、应变局,从控制到赋能进行转变,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字化之路。
时代伯乐 刘睿
1
美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家下定决心做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可以付出多少?美的给出的答案是:10年,120亿。自2012年美的开启数字化转型元年,到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曾坦言,每年考虑转型数字化的投入时,便是他最艰难、最焦虑的时刻。数额大至每年投几十亿。“这项投资没错,但无法预知。焦虑就是未知。” 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要决断决策、推动下去,而推动的难度好比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口气。“一口气突破了、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方洪波2012年躬身入局,十年磨一剑,他正带领美的走向时代台前。他想向人们展示一个数字化的、与传统家电风格迥异的美的。2022年8月30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2022年半年报,其中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837亿元,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国内销售1048亿元,同比增长5%;海外销售77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自有资金达到1452亿元,较年初增长10.4%;上半年科技投入近59亿元,同比增长10.4%。C端业务稳健增长,B端业务后劲十足。ToC业务智能家居营收1259亿元,同比增长3.5%;ToB业务全线上涨,工业技术营收121亿元、同比增长13.3%;楼宇科技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33.1%;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2%;数字化创新业务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42.4%。
巨大的决心与投入在过去10年中开花结果——美的把20余万人、20余个分散在全球的生产基地、10余个事业部的业务流程、数据统一到一个系统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智能精益制造。同时,将自身基于制造业的洞察以及软件、硬件上的优势累积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如今,美的已成为一家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科技集团,拥有数字驱动的全价值链及柔性化智能制造能力,位列中国制造业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2
中小企业数字化之困局
截至2021年末,我国共有企业4842万户,其中99%以上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中小微企业分布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产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协同度,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显著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金融成本。但是受供给、需求、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仍较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指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12%的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仅占9%。这说明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有阻力,进展较慢。
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已广为人知,众多企业从2016年左右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大多数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举步维艰,仍处于转型初期。甚至有不少企业陷入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怪圈。为什么不转型?不愿转型?不敢转型?不会转型?是缺钱、缺人、缺技术还是数据不安全呢?这些问题都多少存在,是事实。但其根本还是一把手乃至高层管理者的认知没有到,看不到希望,尝不到甜头,对未知的恐惧。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软硬件搭建、系统运维、人力资源、流程梳理、管理模式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而且前期投入大,短期收益不明显。
从美的的数字化历程看,美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在系统化的解决自身的需求。美的2012-2015年的“632”由6大运营系统(PLM、ERP、APS、MES、SRM、CRM)、3大管理平台(BI、FMS、HRMS)、2大技术平台(MIP、MDP)等十余个子项目组成,核心是智能精益工厂建设。2015-2016年的+互联网逐渐向订单驱动的柔性化生产方向转型。2016-2017年在洗衣机事业部进行“试点”,小天鹅工厂推出以客户为导向的产销模式“T+3”模式,所谓“T+3”,是指从订单申报开始(T周期),经过采购备料(T+1周期)、生产制造(T+2周期)、发货销售(T+3周期),整个过程实现以销定产。2018-2019年的开始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卓越运营,2020年开始建设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要把全部的产品用软件来定义,用内容增强用户的服务,来改变美的的交互方式。2022年6月9日,美的集团在广州举行“数字美的2025”战略发布会,美的想要实现业务数据化,建设DTC数字平台,全价值链100%数字化运营;数据业务化,用用户视角驱动运营;建立核心技术能力,物联网中台达到10亿级连接能力;AIoT化,智能家居做到全球行业首选;发展数字创新业务,孵化1-2家上市公司。
借鉴美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数字化转型,今天我们不聊哪些高大上的方法论,我们从回归本源来聊聊数字化转型这件事:
#1. 建立系统思维,别在沙土上盖大厦
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在沙土上盖大厦。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但也是一个内涵极不确定的概念,到底什么是数字化,什么叫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权威的解释。盲目地跟着外界的概念走,被动地跟着厂商的方案转,而忽略了自身真正的需求,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转型失败的种子。
一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要从微观层面考察数字技术对公司运营的各大职能的影响,包括商业模式,战略、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组织、人才、运营、管理等。数字化转型不是花钱买一个系统,喊一个口号就可以完成转型的。如同人生三问,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要去哪里?企业的一把手以及高层管理者首先需要建立系统思维,否则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真的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那么首先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要转型?要解决企业哪些需求?
2. 转什么模式?是商业模式?还是运营模式?
3. 准备在数字化转型上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4. 转型的每个阶段达到怎样的效果?
5. 每个阶段能忍受的最大时长是多久?
6. 整个团队在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是怎样的?
7. 为了完成数字化转型,需要怎样的人才?组织内部有无这样的人才?需要招募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数字化人才?
8. 数字化转型的阻碍有哪些?怎么破局?
9. 一把手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0.谁来主导这样的转型?需要给予怎样的授权和资源?
11.是破釜沉舟还是在天晴修屋顶的方式开展?
# 2. 预终局、顾全局、知时局、应变局
企业的一把手及高层管理者需要“预终局、顾全局、知时局、应变局”。
“预终局”,就是要对数字化转型有预期,如同人生三问,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要去哪里?只有知道五年后、十年后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子,才知道现在应该应该做什么,这也是典型的“以终为始”。这样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各种流行的概念迷惑,最终被牵着走。
“顾全局”,就是一把手以及高层要能同时具备宏观视角、行业视角和微观视角。做好对标,通过系统化思维分析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影响。胸怀全局,做到“取势、明道、优术”,看到外部的大趋势,又能看到企业的问题点,切中要害,找到突破点,清楚突破环节中的关键,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知时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梦想着数字化睡一觉就转成功。数字化转型绝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简单投入一点人财物就能做到的,在有限的资源下,要明细轻重缓急,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多倾听团队,敢于授权,就如任正非所说“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决策”。要敢于给予数字化团队鼓励、支持和资源倾斜,在有一点点改进的时候,敢于肯定、引导,让团队尝到甜头,这样才能赢得团队的支持。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说过:“他最艰难、最焦虑的时刻。数额大至每年投几十亿。“这项投资没错,但无法预知。焦虑就是未知。” 企业的一把手难以克制和失去耐心,往往就是对未知的焦虑。克服对未知的焦虑,这很考验人性。但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必须直面这些,多和团队交流,真正倾听团队的声音,通过团队的项目计划,一点点消除未知。
“应变局”,理性的看待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美的集团花了9年,投入120亿,也只是说数字化转型有了很大成效,但还要继续下去。这也充分印证了数字化转型之路是布满荆棘,充满坎坷的,但遇到问题时,还是需要及时作出调整的,而不是一路走到黑。我们需要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变化,这种变化有短期的,也有中长期的,短期的可能是收入和现金流,中期的可能是组织能力、人才、产品等,长期的可能是商业模式和战略,所以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系统思维,才能做出好的决策。
# 3. 从控制到赋能的转变
传统的管理更多是在控制,传统的管理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令发布者,要掌控人、财、物。掌控一切的感觉让自己有安全感,因为掌握消除未知,消除未知意味着消除焦虑。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任何一个有创造力的个体,都不愿意被束缚,他们更多是想找一个能够激发他们个人潜能的平台。平台的角色和功能也从控制者变成赋能者,这就对管理者的提出了改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把自己调整成赋能者,成为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发挥潜能的教练。
无论是彼得德鲁克在“知识工作者”提到的“自我管理”,还是加里哈默在《管理的未来》中指出“传统管理压抑了员工无限的创造力与激情,需要根本性的变革”,《重新定义公司》谷歌前任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所说的“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营造合适的风味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都诠释了“赋能”。在VUCA时代下,信息无法都掌握在管理者手中,而是掌握在第一线员工手中,正如任正非说的“让听得见炮火声的人做决策”,因此要求每个个体在面对复杂的环境下,独立作出相应的决策,这就需要管理者给他们赋能。
数字化时代的工作重心放在客户和创新上,这就对制度和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切以客户和绩效导向,简化制度和流程,激活企业活力,这样才能让管理变成为员工赋能,而不是去控制他们。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每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3
结语
数字化不是喊口号,建系统这么简单的事情,它是包括商业模式,战略、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组织、人才、运营、管理等在内的系统化工程,要做好投入的准备,也要做好投入后一段时间不冒泡的准备。
数字化转型之路,以终为始。结合企业的现状,企业一把手以及高层管理者要做倒预终局、顾全局、知时局、应变局,从控制到赋能的转变,一步一个脚印的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一个个需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