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零售一直在变革,生鲜零售自当代菜场形成以来,菜市场升级改造也一直不断发展变化。
01:零售变革
美国从1970年代开始了“零售革命”,这是一个超市取代传统的小市场的过程。到现在,美国80%以上的食物零售其实是由沃尔玛等连锁的超市巨头控制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传统市场了。
1.菜场会消失?
1994年家乐福已经进入中国了,接着沃尔玛也来了,我们本土也开始有很多连锁超市,当时就有很多专家学者根据现实情况预言,我们菜市场升级改造会跟美国一样发生相同的“零售革命”,菜市场会全部消失不见并被超市取代。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预言没有成真。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还有800多个菜市场,广州现在还有584个菜市场,南京还有360个。在我们最发达的城市里,菜市场依然有生存的空间。
▲深圳菜丁
一些菜市场的确是“脏乱差”,地上湿漉漉的没办法下脚,还混杂着一些奇怪的味道。比起超市,菜市场都是小摊小贩,他们的经济效率好像没有那么高,但是菜市场在生鲜零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
菜市场不仅存在,而且菜市场升级改造后以各种形态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可以在一片土地上找到各种形态的菜市场。
02.多种形态存在
1.乡村集市
对肉的需求、流动摊位、熟人社会
在现下乡村,很多地方依旧保留有传统的集市,每逢赶集日,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来摆摊,既有固定摊位,也有流动摊位,有售卖衣服的、有卖生活用品的,也有售卖生鲜和熟食的。
这里依旧是一个熟人社会,在集市上可以碰到很多街坊老朋友,是人与人交流,是信息交换的集中地。
在乡村的生鲜供给中,蔬菜比较容易实现自给自足,去市场买肉的需求要比蔬菜高,因为不可能吃一次就杀一头猪,需要边吃边买,很多人赶集是为了买肉。
▲西南边陲的露天市场
但是集市上也有很多卖蔬菜的,这些蔬菜一般是自己家种的,自家种的多自己吃不完,在集市上摆个小摊,或售卖,或与街坊的其他时令蔬菜交换一下,蔬菜也便在小范围内流动了起来。
现在,这样的集市现依旧在我国三四线城市的县城当中,云南、甘肃等地,每次赶集日好不热闹。
2.菜市场/农贸市场
多样性、价格与品质梯队
菜市场,从马路市场“退路入室”,从标准化到智慧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经历了四次迭代更新,但并不是每一个菜市场都参与了每一次的升级改造,所以现存的菜市场也是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梯队。
有引流潮流的网红农贸市场,有品类齐全的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小而精的社区型菜市场,有传统菜市场,也有智慧化农贸市场,有配备空调的菜市场,也有老旧的钢棚农贸市场,各式各样。
这些菜市场在零售的品质、价格、种类等方面刚好形成梯队,不同的市场吸引着不同的人流,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忠实顾客。
3.商超/线上生鲜
标准化、稳定性、连锁规模直营
美国的零售革命,让国内也曾有“农改超”概念提出,但最终不了了之。
超市生鲜与农贸市场的本质区别是,它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的连锁化经营方式,直营居多,部分超市会有自营加入驻的方式。超市选品的标准化,与供应的稳定性,吸引了一大批疲于挑选、懒于讨价还价的消费者。
▲超市的明码标价
之前,有很多声音讨论“年轻人为什么去超市不爱逛菜市场?”,近来,有人在讨论“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去超市了?”,线上生鲜的出现,收拢了生于九十年代或以后的互联网原著民。
但是线上配送生鲜,作为一个疫情之下发展起来的生鲜零售模式,在未形成相当规模的状态下,其供应链不够成熟的弊端显而易见,烧钱容易,但盈利难。
超市和线上生鲜都在红极一时后,遭遇滑铁卢,现一个困于流量,一个困于存量。
······
过去零售行业是一个门槛很低的生意,只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长存,如今时代变了。
多种形态并存,可整体所需的采购生鲜份额总量不变,那么意味着,其他生鲜售卖形式,将抢占菜市场的份额。
南京菜市场协会有一组数据显示,现在全市有360家菜市场,中老年的顾客占了80%,53%的菜市场营业额逐年下降。
03.动态平衡
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其实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动作。菜市场升级改造与市场周边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要么菜市场被周边的更新裹挟着前进,要么菜场升级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1.被替换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很多菜市场已经变成高档小区了,这源自菜市场自身的“中心跟边缘”的矛盾,“中心”是菜市场它们一般是位于城市的中心,占的地方都是非常值钱的,这就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眼中的一个肥肉,所以很多开发商就盯着菜市场,把它们变成了高档小区、商业中心等等。
还有一些菜市场,尤其现存的经营多年的老旧菜市场,他们创建时原本选址在城市周边,可随着城市更新与扩张,他们被圈在了新城的中心区域里,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菜场周边的环境随着美好城市的创建更加现代时尚,这让菜市场被环境衬托的有些老旧破败,与周边环境有点格格不入,这时,人们开始不再去菜市场买菜,转而选择更为干净明亮的商超。
2.升级改造
另一种情况就是菜市场依旧存在,但是它随着城市进程一同升级改造。
很多菜市场在“创造文明城市和创造卫生城市”政策的刺激下开始改造,改造后的市场,通风、照明和排水都有极大的提升,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升级改造后的菜市场不杂乱、没有鱼腥味。
▲苏州陆慕菜市场
明亮、干净、整洁的菜市场,其实无论对城市形象,还是市场和消费者来说,这都是双赢的事,大家逛得舒服,买得开心,卖得开心。
当然也有一些菜市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被士绅化了,这类市场,它们的经营者不是单家独户的摊贩,而是一些知名的食品公司,相应地食物价格会上涨,服务对象会变成高收入的人群。
3.主动选择
士绅化的菜市场,有了消费门槛,开始主动挑选消费者,服务对象面向中高层次消费者。例如北京的三源里,上海的乌中市集和MUJI菜场。
这类菜市场的重要特点是,售卖的生鲜有品质和种类保障,比如雪花和牛、东南亚的各种香料、欧洲奶酪干酪等一般菜市场较缺的高级菜品,或者非本地产品。
这类市场停车设施是必备,菜场服务范围可从步行10min扩大至10公里,甚至全城,例如北京三源里菜场,除了现场售卖,商户还提供同城闪送服务。
▲连锁公司的品质生鲜
当然,这样市场会容易吸引一些连锁商户、品质商户的入驻,网红设计的菜市场,可以吸引年轻人去打卡拍照,整个街区变得比较时尚,吸引一批中产与年轻人在菜场周边聚集,从而带动整个街区的经济活力。
但是,原本菜市场周边的居民,对平价菜有需求的老人、打工者等等,改造后的市场就不再是他们购买生鲜的首选地,可能他们在下次搬家的时候就会搬离这个地方,或者走更远的地方去买菜。
4.补偿形式
当然一些菜市场消失之后,也有一些补偿的形式,社区周边有很多小门脸,商家把这些小门脸儿改造成卖肉和卖菜的地方,也有一些便民超市,有的连名字都没有。
这些补偿形式是无奈的选择,很多之前菜市场的常客现在买菜还是挺难的,小门店无论在品种、面积上,还是新鲜程度上,都没有办法跟菜市场相比。而且,菜市场的社交功能,链接城市小商业的功能,是这些补偿形式不能完全替代的。
▲品类单一的生鲜小门店
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菜市场外面往往会有一家超市,很多人在菜市场买菜,然后去超市买日用品,这样状态下的菜场与超市,它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
菜市场作为生鲜零售的主要阵地,面对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我要允许菜市场升级改造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状态存在。
但是什么样的菜市场在面对环境冲击时较为坚固?什么样的菜市场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容易被多次反复选择?又是什么样的菜市场符合民生的要求与需求?
我想我们在菜市场升级改造中,需要反思的不仅是菜市场如何升级改造,还要考虑我们有没有在掌控菜市场的生存状态,我们有没有在培养一种菜市场跟城市、跟消费者之间更为亲密的关系,甚至我们在反思菜市场对本地域文化的影响,这种大规模聚集性的生鲜商业对于社会文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 END ·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