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新(DJI)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大疆创新(DJI)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018年04月09日 01:57 山里印象020

一、针对问题,先说下DJI成功在哪里

量产全世界首款一体化小型无人机(非玩具),开拓了全世界无人机的消费级市场(航拍市场);

2014年起,国际业界公认DJI占了全世界小型无人机消费类市场70%的份额;

2015年前5个月,从深圳出口销往欧美的小型无人机的数量,DJI占了95%以上,而此期间我国出口的小型无人机几乎在深圳,数量达到16万台,额度达7.5亿元;

作为中国企业的DJI,先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案例,其发展模式可能是中国制造业史上首例。

二、作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DJI是怎么成功的? 也可以换句话问,DJI是如何构建出如今这般竞争优势的?在经营战略论的观点中,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确立,必须做到企业内外的诸多因素的契合。所以讨论一家企业的发展,一般会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一大思路讨论起。 而一家企业的竞争战略,可分“成本领先(Cost leadership)”和“差别化策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两种类型。成本优势的源泉和差别化的手段因业界不同而不同,前者有追求规模经济、有利原材料的确保等方法,而后者则可以通过产品的特征和市场营销手法等来实现。并且,影响成本优势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是“立地条件”,而差别化的源泉在于:如何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这是“独创性”(创意和技术);以及如何让消费者认识自家品牌,这是“表现能力”(营销和公关)。 所以,考虑DJI是如何构建竞争优势时,其外部因素可以着眼于深圳市的一般消费类电子产业环境(也就是为什么不在香港或欧美国家,要偏偏回深圳成立DJI),而其内部因素则可以着力于DJI的产品策略(技术)市场营销策略。 三、下面再稍微说说这三个要点:深圳市的产业环境、DJI的产品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1.深圳市的一般消费类电子产业环境

碰巧这个市场由于传感器,包括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后,这些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包括GPS,成本都大大的下来,一开始成本要五六千元的东西,现在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可能成本一百块钱都不需要。-汪滔

由于元器件的技术发展,再加上深圳这么一个环境,使得本来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一架无人机,其体积和价格终于达到了消费类水平。

2.DJI的产品开发策略(路程)

2006年,汪成立了无人机团队,并从香港科技大学拿到18K港币的经费,选择了在深圳设立办公室,DJI成立。2010年,公司成功开发并销售了“XP3.1”,之后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汪的团队输入了人才,又再次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200万港币的投资,开始无人机相关的零部件销售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年,汪看到了多旋翼小型无人机的市场潜力,将过往的技术转移到多旋翼领域。

2011年,汪带领团队到美国出席展会,并在那里邂逅了前来询问拍摄技术相关解决方案的科林·奎恩(Colin Quinn。之后奎恩拜访了DJI深圳总部,估计汪也认为欧美市场是有潜力。

数据来源:GLOBAL COMMERCIAL AND CIVIL UAV MARKET GUIDE 2014 - 2015

致使同年8月,DJI在北美设立分公司,奎恩占48%股份。奎恩的存在,在欧美市场推广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汪也欣赏他身上的能力特质。更重要的是,因为奎恩,DJI和当时红极一时的GoPro正式合作,DJI提供具有云台的小型无人机Phantom,GoPro则有运动相机。于是,航拍无人机从此诞生。但好景不长,由于奎恩在领英上自称DJI CEO,GoPro又对中国企业带有固有观念,所以汪决定快刀斩乱麻,三方关系决裂。

然而,2013年,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的航拍小型无人机Phantom3诞生,成了DJI发展的转折点。下图为近几年DJI的销售额和员工人数,2015年数据为前年做出的预计额。

(数据来源:Who Build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Drones? ;Bow To Your Billionaire Drone Overlord: Frank Wang's Quest To Put DJI Robots Into The Sky )

值得一提的是DJI的云台技术,DJI是全世界首家采用电机直驱技术来控制云台的。下图为公开专利中,DJI部分云台技术。

(“三自由度惯性稳定航拍云台”)

(“小型无人机云台”和实物对比)

(“手持云台”与实物对比)

小结:DJI的产品线除了无人机的“部件产品”和“一体化小型无人机产品”之外,还有“云台产品”、“相机产品”。当初汪从直升飞机式的无人机技术转移到多旋翼无人机领域,是属于“水平多角化”。之后,由于云台技术的积累结合多旋翼技术,开发出了一体化小型航拍无人机,还有手持云台相机。以云台技术为中心,开拓了航拍市场,也进军相机市场,实现了“集中多角化”。下图为DJI主要产品的开发路线。

3.市场营销策略

说到这里,我还是想提下DJI的老冤家GoPro。当年GoPro的成功模式是值得很多企业借鉴的,那时是网络社交平台普及正迈向成熟期,而GoPro的产品可谓是作为网络视频社交平台的一独特生产力工具,在YouTube、Viemo等平台上聚集来自全世界的高忠诚度的粉丝群体。所以,GoPro其实除了给了DJI以航拍的灵感之外,也让DJI在欧美市场推广上学到了许多,可以说更加出色。

说回正题。分析DJI的市场营销策略,不能给其贴上“互联网思维”这一标签。个人觉得可以从Marketing CommunicationCorporate Communication,这两个角度一起分析。前者的活动是为了确保销售额的增长、市场占有率的增大、销售成本的降低或者是销售效率的改善,以及品牌的建立等诸多市场营销活动。而后者则是构建企业形象、传达企业哲学和理念等活动为多。

最后总结:DJI成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1.立足于深圳电子产业环境实现成本优势,从而将小型无人机引入消费级市场;2.发现美国等国外市场的潜在需求,结合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的差别化;3.活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以重视与客户沟通多样化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