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国补”政策好,更要落实好

人民财评:“国补”政策好,更要落实好
2025年03月27日 16:10 人民网

赵志疆

新汽车、新家电、新家装……去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成效显著。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今年,政策加力。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明确,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国补”政策持续发力,不仅给公众带来了实惠,还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但有媒体调查发现,围绕支付流程、退款资格返还、产品售后等方面的投诉仍不时可见。以旧换新,如何让消费者更舒心?

媒体列举了一个例子:消费者从电商平台购入一台洗衣机,收到货后发现机身有划痕,便选择了直接退货退款。没想到,“国补”资格并未返还到账户,而且无法重新领取,商家仅提出补偿优惠券。产品有瑕疵,“国补”不能退,如此操作不免令人望而生疑:真金白银的国家补贴,到底该谁受益?要知道,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本来就蒙受了损失,商家还将“国补”据为己有,更是会对消费者产生二次伤害。

国家的补贴政策本意是让利于消费者,因此补贴针对的是消费行为,而不是销售行为,商家肆意截流“国补”,显然有违政策初衷。对此,中消协建议,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对于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对此,湖南、上海等多地均明确了退货退款后,补贴资格退还或重新领取的时间和方式。

除了退换难,“国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两难:参与难、保价难。现实操作中,多个省区市的“国补”需要消费者下载云闪付App或通过其他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领取补贴资格。繁琐的操作,对于一些老年消费者无疑显得不那么友好,由此限制了他们参与“国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享受补贴需要商家先垫资,也难免让一些小微经营主体心存顾虑。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合理确定、及时更新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经营主体名单,不得以销售额、垫资能力等为由限制经营主体参与,要一视同仁支持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参与活动。此外还要求,简化补贴流程,通过群众广泛知晓、日常使用频次较高的政务平台、手机应用程序等发放补贴资格。降低“国补”的参与门槛,让真金白银的政策兼顾惠民与利企,才能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相比之下,保价难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问题——商品保价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有些商家难以割舍心中逐利的冲动。仍存在价保商品退差价难、售后难的情况,不少网友反馈“平台商家以‘国补’为由拒绝价保”。

在当下全力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的大背景下,“国补”政策对满足公众高品质生活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带动产业升级、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当然也是“国补”政策的直接获益者。不过,企业最大的机遇在于以价格换销量,通过推动消费升级来实现带动产业升级。对于商家来说,“国补”终究是有限的,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孕育着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何必为了眼前的利益,丢了面子、失了里子?

“国补”政策好,更要落实好。“国补”消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是民生痛点,也是改进重点。在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性宣传力度、健全监管措施的同时,相关企业也不妨“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向未来培育优势、积蓄力量,即使离开了“国家补贴”,也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