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深陷质量风波

“名创优品”深陷质量风波
2020年10月08日 12:23 新视财经

名创优品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与此同时,一则“名创优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的话题登上了热搜,超过2亿的话题阅读量再次将名创优品推到舆论中心。涉事店铺店长回应称,这些不合格商品去年被抽检,责任在供应商,店铺只是负责销售。

除了指甲油问题外,关于名创优品,舆论谈论最多的是其“山寨”属性,名创优品各类侵权问题在业内饱受诟病。近日走访名创优品门店及其它零售集合店品牌发现,名创优品门店部分商品的包装、设计与其他品牌较为相似,商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名创优品美股上市,其发展模式也浮出水面,支撑其高速扩的是“加盟”模式,但该模式由于其复制性强、门槛低,难以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无法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平价集合店以及电商平台的渠道下沉,使名创优品面临着较严峻的挑战,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抄袭侵权不断 涉事产品下架

9月23日,上海药监局发布了《2020年第1期化妆品监督抽检质量公告》称,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代理的一款名为“一步可剥指甲油”的化妆品,检出三氯甲烷含量高达589.449μg/g,是国家标准限值0.40μg/g的1400多倍。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药监局披露的信息显示,该企业申请复检,经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复检,结果仍不合格。针对一款指甲油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名创优品对外界作出回应称,名创优品与供应商对涉事商品进行第三方复检,测试结果是合格的,但药监局复检仍不合格。公司尊重药监局的检测结果,涉事指甲油已作下架处理。

互联网分析师表示,无论名创优品的质量控制团队是否参与了生产过程,其销售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作为品牌商肯定要承担责任,需承担相应的罚款,并负责处理不合格商品。如果是供应商的责任,名创优品也可根据与供应商的协议,再向供应商提出责任赔偿或其他要求。

事实上,这不是名创优品第一次被曝商品质量问题。今年6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一批密胺餐具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由名创优品经销的“KaKaoFriends单耳苹果碗”被检出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4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标示深圳市悦华龙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MINISO雨后茉莉香水(空中花园)”经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检验,检验项目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不符合规定。

关于名创优品,舆论谈论最多的是其“山寨”属性,名创优品各类侵权问题在业内饱受诟病。名创优品门店部分商品的包装、设计与其他品牌较为相似,且与无印良品等集合店品牌在店面涉及、商品陈列以及包装设计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相似性,商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

通过天眼查也可以发现,截至2020年7月,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涉及诉讼十余起,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著作权侵权纠纷等。名创优品此前的经营方广东葆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注销,涉及法律诉讼101起,其中涉及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纠纷22起,原告包括路易威登马利蒂、屈臣氏、曼秀雷敦、乐扣乐扣等知名企业。

针对名创优品各类侵权问题,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抄袭侵权已经成为了各个商家普遍使用的手段,随着各个品牌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未来抄袭的企业将会陷入更多的法律纠纷,最终导致严重伤害品牌口碑。

张毅认为,面对行业现状,名创优品不能单纯依靠上游供应商,应该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其次,加强品控建设,提高供应链的检测标准。在此基础上,做好大数据监测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数据、用户偏好等方面的分析,持续打造爆品。

急速扩张 质量难“优”

尽管被贴上了“伪日系”、“抄袭”的标签,名创优品还是俘获了大量消费者,每逢节假日店内客流量还是比较高的,有时甚至会出现排队的现象,消费人群大多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一现象也直接体现在招股书中,名创优品门店的客流量约为4.16亿人次,其中有约30%的顾客有购买行为。同期,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中,80%的顾客年龄在40岁以下,而又有60%的人年龄小于30岁,且商品有95%的零售价都低于50元。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仅成立七年的名创优品如今全球门店数量超过4200家,进驻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公司直接运营的门店有129家。

究其迅速崛起的原因,除采取低价策略确实获得了大量客流外,名创优品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加盟商模式,在名创优品全球超过4200家门店中,第三方门店占比高达96.9%,第三方门店包括加盟店和经销商门店。正是这种轻资产模式分担了名创优品资金压力,名创优品在不自建工厂、用少数比例的直营店模式下,迅速实现扩张。

具体来看,在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中,设计、研发、供应链等核心环节均由自己掌握,门店租金、装修等则交给加盟商负责,这样的“轻资产”模式有利于其快速扩张,而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商品都由名创优品统一配货,加盟商支付给名创优品的主要是授权费用和货品保证金。

据了解,加盟商需要向名创优品缴纳8万每年的特许商标试用金,一次性结清的75万货品保证金与装修预付金。这意味着加盟模式为名创优品带来了现金流的同时,又将经营风险、资金压力转嫁给加盟商。对于加盟商而言,不仅面临着较高的加盟成本,还要承担着亏损的风险。

尽管名创优品在这种轻资产模式下急速扩张,但实际上名创优品却一直是亏损的,2019财年和2020财年分别亏损2.9亿元和2.6亿元。

有业内人士直言,名创优品这些年的套路,无非就是“薄利多销、圈地摊大饼”。而要想支撑起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名创优品需要做的有两点:一是继续开店、开足够多的店,二是让消费者高频率花钱。

事实上,很多行业专家也表达了对名创优品模式的担忧。张毅表示,名创优品想要单靠加盟模式产生的规模效益实现盈利或许并不能如愿。因为加盟模式仅是周期性红利,虽然当下该模式给名创优品带来效应功不可没,但红利期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很多企业会复制其模式,甚至复制他整个产业链条,彼时,名创优品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

行业竞争激烈 谋求上市突围

正如张毅所说,我国零售终端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零售集合店在市场涌现,无论是主打性价比的网易严选、淘宝心选、KKV、顺电味,还是瞄准新中产阶级的无印良品,加之,苏宁极物、网易考拉等类似品牌也在极力争夺这块“诱人的蛋糕”。名创优品的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产品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且价格与质量区别不大。

走访发现,类似名创优品的零售集合店越来越多,仅新宫万达店就有10余家零售集合店,从风格来看,国内生活方式集合店大都朝日系与北欧风靠近,这使得各个集合店风格相似;且种类重合度高,其产品设计也有大量相似之处。

无论是小城镇的街边还是繁华市中心的购物商场,都能见到零售集合店的身影,服饰、箱包、家居、餐具、彩妆、洗护用品等生活方式集合店,几乎都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色品牌在各地遍地开花,例如熙美诚品、优尚诚品、韩流尚品、优宿优品、mumuso、MIDIO、生活无忧,2358,T馆等等。

也有消费者表示,“类似名创优品的店越来开越多,很多小商品和生活用品在各个不同品牌的店面基本上大同小异,谁的商品更物美价廉,就买谁的。”

就目前来看,名创优品所处的赛道上,玩家遍布,加盟的模式也并非成为其制胜的法宝。据了解,市面上大多数零售集合店都是通过加盟的方式迅速扩张,竞争更趋激烈。

有业内人士表示,名创优品等品牌不仅要接受同业竞争的现状,还面临也着电商的冲击,如今电商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下沉市场用户也喜欢在网上下单,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额正在增加,平价产品已经不占优势。

张毅表示,未来平价零售集合店行业被洗牌将成为常态,因为该市场本身门槛较低、模式复制性较强。另外,平价集合店品牌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只注重本地消费,对品牌带来的效应不敏感,消费者只关心能否买到心仪的商品。他认为,平价集合店巨头应该打造自身的高端品牌,提高商品毛利率,加强品牌建设。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