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裁员启示录:每天亏3000万面临生存危机,活下去胜过一切

滴滴裁员启示录:每天亏3000万面临生存危机,活下去胜过一切
2019年02月16日 09:32 市界

在经济下行的挑战下,互联网企业对于生存下去的渴望,胜过了一切。很多公司都砍掉非主营业务,只保留那些有营收,能养活团队的业务,把自己瘦身成原来那个小小的样子,这样就能活下去。

文 ✎ 甄祥晴

编辑 ✎ 成静卫

裁员风暴刮到了滴滴。

2月15日,滴滴CEO程维在月度全员会上宣布公司过冬:将裁员15%,涉及员工超2000人。与此同时,滴滴将加大在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等方面的人力投入,在2019年底员工总人数回到2018年底13000人的水平。

几天前,滴滴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平均每天约3000万元。2018年8月,程维曾表示,“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

▵ 程维

有分析认为,私家车的流逝和强监管导致滴滴的快车业务开始萎缩,这块业务已是强弩之末。去年顺风车杀人事件,让其顺风车业务停摆至今。

持续的资本寒冬,融资困难,令持续烧钱的滴滴雪上加霜。在当下,滴滴迫切需要证明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快车业务权重降低背后,也是滴滴资本故事的转变,即由过去的烧钱做GMV(交易额)、讲移动出行入口的故事,变成可盈利的、提供附加价值的共享经济故事。

互联网行业作为风口上的猪,是各路资本追捧出来的,必然跟随资本变化。从O2O到共享单车,从电商到新零售,从VR到AI,没有什么行业永远在风口上,但总有风口上的行业,而这个风口周期也越来越短。

2018年下半年开始,从魅族、拉勾、美图、趣店,到斗鱼、知乎、摩拜、美团、京东等互联网企业,都相继爆出了裁员或进行“人员优化”的信息。

一位资深猎头告诉市界,在经济下行的危机下,企业们对于生存下去的渴望,胜过了一切。

互联网行业跌宕起伏,这位猎头从2014年开始为互联网公司服务,经历过互联网的高峰和低谷,从他的从业经历与感受中,我们或许能体会到近几年互联网人才的起起落落。

01

我2014年开始做猎头,给一些创业公司找高端人才,做了四年多,其中2016年业务情况最好。

那时候资本市场有钱,一整年的业务都很好。其中B轮以上公司最疯狂,他们最不缺钱,几个亿拿在手里,都有一股疯狂劲。

作为猎头,我当时内心深处其实非常忐忑,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稳定回报,但当时的情况给我的感觉是太疯狂了,闭着眼睛就能做成业务。

这就受益于当时的创业潮。

那是我觉得最奇怪的一年。大家都信心十足,对风险没有足够预判。我当时推荐的任何人才基本上两次面试就会通过,老板也不做特别详实的考量。

甚至有时候是我作为猎头劝客户,再考虑一下,不要着急把推荐的人才都要了,别刚进不到一年,人才就跑了,或者慢慢觉得人才没那么好,浪费自己公司的预算资金,但这些老板都不听。

所以,我们觉得那时候特别有意思,很疯狂,很膨胀。

那时候的疯狂还体现在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BAT人才的落实。过去,只要绑一个BAT的背景,基本上就能给面试的机会。

现在BAT人才也不怎么抢手了。在经济下行的危机下,企业们对于生存下去的渴望,胜过了一切。BAT背景的人才加入,并不代表公司就一定能活下去,或者找到新的活下去的机会。

而当经济好的时候,许多公司老板就觉得,引进一个百度腾讯阿里的人才可以令公司锦上添花,发展得更快,尤其是自己不懂的非主营业务,更加需要外脑的帮助,需要很资深的带头人。

02

在2017年甚至更早,我和身边的朋友就预感到,2018年的互联网人力招聘市场会有下行表现。

我们主要是通过股市看到的这一点。我们不看楼市,不看其他指标,只看股市,因为股市才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中国也不例外。无论中国经济跟股市绑定程度有多低,它一定会受股市影响。

当时,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说股市快不行了,原因是认为国家要去杠杆,不仅包括实业杠杆,也包括金融杠杆。

那么,股市下行,为何是互联网行业被影响最深?

因为风投机构很依赖一个群体给钱,也就是上市公司老总。

早些年,国家鼓励上市公司老总把股票质押给券商,然后以极低的利息去借一笔钱,甚至有可能,有公司老板为了把股票炒热,会跟券商通过质押的方式拿到资金,买自己公司股票。

当这些老板拿到钱后,不可能所有资金都投到自己公司里,也不会全部去买自己的股票,他们一般会把钱直接交给风险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就会去创投市场上投项目。

前几年互联网很热,这些基金主要投的就是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共享经济,包括新零售、无人售货等投的特别多,这些都是上市公司老板们的钱搞出来的。

但这个模式很依赖一件事情,即资本市场持续繁荣。

资本市场要有钱,股市要特别好,老板们才可以用他的股票获得更多现金,再去给基金,然后基金再去投新项目。

同时,因为资本市场好,项目又能获得比较好的估值和退出,项目方所有人都能得到回报,这就是整个模式的核心。

那么对这个事情来说,最大的障碍点在哪?就在于股市好不好。

最终,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股市从2015年的5000多点跌到现在的2600多点,投资者受到重创。

这种情况下,许多上市公司老总也都没钱了,他们不仅赚不出钱来,还可能血本无归,这肯定会传导到创投市场。

我曾预感到2018年互联网行业可能会没那么好,业务会受到影响,只是没有想到会那么严重,传导得那么快。

03

就我来说,2018年上半年业务还可以,下半年一塌糊涂,连大公司都不招人。

大公司下半年不招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上大多是裁员的人,或者倒闭公司的人,大公司不想进那些不那么好的人才,所以他们会缩减,并不是因为他们没钱了。

关于裁员,我们的关注点和媒体不一样。

媒体更关注的是超大体量的公司突然裁员,或者主流公司社招计划搁置、甚至减员等一系列情况。但实际上,发生这种大规模不确定性裁员的时候,真正会带来危害的并不是这些大公司。

如果只是极个别大型公司裁员,或者某些主流公司基于上市计划进行结构优化裁掉一些人,这些都不能算作社会宏观面不好的表现。这些被裁的人可能会火速在一个月内或者更短时间内找到工作,这对整个社会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是好事。因为它反映了资本利用率的提高。

真正带来危害的在于,全行业性质的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在裁员,甚至很多中小公司干不下去,关门了。

当中小公司死的时候,你根本都不知道。它是无声无息的,一个百人公司说不干就不干了,然后没人可以去维权。因为这家公司本身很小,没人在乎,说没就没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或者盯着的,实际上是一些不缺钱的公司。真正缺钱的公司可能看不到,就已经倒在了媒体的视野之外。

而对于主流公司来说,裁员不是因为崩盘,快要崩盘玩不下去的主流公司极少。

有一个趋势是,当市场不太好的时候,企业都会选择把非主营业务砍掉。所以,这时候,这些主流公司都会砍掉非主营业务,只保留那些能有营收,能养活团队的业务,把自己瘦身成原来那个小小的样子,这样就能活下去。

我不认为2018年是最差的一年,2019说不定更差。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关注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