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读博时,她经常在短视频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成了“网红学霸”,还被央视和安徽卫视等众多媒体报道过。去年毕业后,杨慧琴选择到浙江一所民办学校任职,负责国际教育。拿到的年薪是70万元,而且还有可观的生活补贴。
在求职中,杨慧琴的这段“网红”经历给她加了不少分,博士生从事副业成了“网红”究竟正不正经?或许我们要放平心态来看待。
杨慧琴
北大博士直播聊学习成“网红”
有粉丝看直播考第一拿国奖
“同学请坐,学姐上课,哈喽,大家好,我是慧琴学姐。”在西瓜视频和抖音收获两百多万粉丝之后,杨慧琴有了“北大博士”“美女学霸”这样的标签。不过在每期vlog的自我介绍中,她还是喜欢这样的开场。
杨慧琴来自四川凉山,2015年, 以优异成绩保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录取,因此她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Uris商学院的联合培养博士。
而更引人注意的,是杨慧琴在读博期间干的一项“副业”,她经常在短视频和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己的故事。
这些分享类vlog背后,从大凉山走出的杨慧琴自己也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拥戴者和实现者。
她说:“绝对的教育公平不可能实现,但是如果多一个人能提供多一点学习的机会,那么从个人层面而言教育公平就能更进一步。现在阶级固化现象这么严重,如果你不读书,没有学习的状态和自我提升的意识,怎么改变命运?”
因为这个,她还被央视和安徽卫视等众多媒体报道过。
做视频的初衷想帮助更多人学习
没想到成了“网红美女学霸”
杨慧琴生长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这里被认为是中国教育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
从小到大,她见过不少“因为出身而耽误未来”的情况。“也不是说凉山的孩子比别人笨,只是他没有很好的学习资源,父母可能也没有很好的教育意识。”杨慧琴这样描述当地的师资力量: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刚刚成熟,就会被福利更好的外地学校挖走,所以当地孩子永远像讲课的试验品。凉山州的很多县市,每年能上一类本科的考生都屈指可数。
杨慧琴说:“我知道很多人其实不是不想学习,而是不知道怎么学,如果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人能给些点拨,那他可能就能获得一些信心。”杨慧琴很早就尝试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
不过她发现,即使花很多心思去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最后的阅读量也依然不理想。“想帮助人就要让更多人看到。”杨慧琴看中了短视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她开始尝试在镜头中直面观众。
“我是过来人,我只想帮助那些迷茫的人。”这是杨慧琴谈起拍vlog的目的时最常提起的一句话。她通过短视频传播学习理念,分享生活点滴的同时又传递了榜样的力量。
杨慧琴也曾迷失过方向。当年高考发挥不理想,她最终以607分的成绩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理科实验班。
大一前半个学期,她过得相当松懈。她相信高中老师说的:“高中时拼命一点,熬过这个苦海,上大学之后就什么都好了。”上课玩手机、不预习、不复习,很长一段时间,杨慧琴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直到第一次高等数学期中考试。杨慧琴才考了五十多分。这个结果如当头棒喝,她一下子惊醒。
事后回想,她觉得这可能是很多人进入大学后会面临的问题。“经过高考的筛选,你会发现周围都是智力不相上下的人。而在和你差不多智力的人群中崭露头角,其实又会经历一个瓶颈期和探索期。”杨慧琴说幸好期中考试的分数不计入绩点,否则她可能将与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失之交臂——而回头来看,那将会是她命运的分野。
“我不敢说教育是唯一的希望,但是是一个很大的希望吧。如果一个小朋友学习成绩很好,大家就会觉得他未来发展应该不错。”幡然醒悟的杨慧琴奋起直追,两年后她修完了11门数学课,四年后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尽管在很多场合她都被叫“学霸”,可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有粉丝看直播拿国奖
抱着这种初心,她开始了学习经验分享。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提升英语口语、对自己有影响的书、以及在国外遇到的新鲜的事情她都会有分享。
有粉丝表示,看了她分享的学习方法之后收益良多,她也成为激励粉丝们学习的动力。
“我觉得我更多的还是培养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让我感动的是,每次直播都会有朋友做笔记,有一个女孩子她跟我说,用了我分享背英语单词的方法,然后成绩进步特别大,说她拿到了年级第一,拿了国奖。我觉得很荣幸和开心。”
毕业后入职民办学校
年薪70万元
这段副业经历带给杨慧琴的还有毕业后的机遇。
据杨慧琴介绍,求职期间,她先后接到了9家公司伸出的“橄榄枝”,包括新某方、学某思、等等著名的培训机构。
“有的想花几百万元把我的‘同学请坐’抖音号买去,组成新媒体矩阵;外加四五十万元年薪+课时费的待遇,一年可以挣一两百万。”
最后,杨慧琴选择了某世界500强企业创办的教育学校。主要负责国际教育,她认为,把中国的中文、数学等优质教育输出到海外,把国际上优秀的课程引进到国内,促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仅仅毕业一年的杨慧琴,也拿到了非常有诚意的薪资,年薪70万元,每月还有可观的生活补贴。
其实,现在自媒体发达,越来越多的博士会选择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和自身经历,一方面,这种做法打破了大家对博士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博士头衔自带的光环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受众量。而这种经历,或多或少都会在日后的求职生活中给本人带来加持。
抖音火起来的主播“相宜”,她自述博士毕业后感想的视频一炮而红,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涨粉940万。
博士究竟能不能从事“网红”这种副业?或许在现在就业观多元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更放平心态去看待。
一方面,博士头衔自带光环,高学历者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只会越来越受欢迎。如果传达的是正向价值,有助于打破公众对博士的刻板化印象,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另一方面,这些看似“不太正经”的副业,在未来求职时,或许会成为意想不到的加分项。
记得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一位教授提到一个观点:“现在的中国科研人太累了,建议培养一些庸俗的爱好”。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对于普通的科研人员来说,每天不是论文就是项目,还要应对各种考评、表格、报账事务,不胜其烦,但又无力跳出,或者说不愿意跳出,毕竟受了这么长时间的教育和科研训练,还总是想着能坚持做点事。
因此,很多人一方面抱怨,一方面咬着牙坚持。从学校的基金申报群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焦虑感。科研人员的疲劳与体力劳动者是不一样的,科研人员的压力主要是内心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应该培养一点“庸俗”的爱好,比如那种能够直接带给人快乐感的。
或许,刷刷短视频,分享下自己的博士生活,没事写点励志鸡汤,就是简单又庸俗的事情。
而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大家把握住度,不做哗众取宠的事,我们应该多欢迎这样的“网红”诞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