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抖音账号突然设为私密状态,所有的视频消失不见了。
这位曾因“给员工分95%利润”被称为“中国最傻老板”的异类企业家,在深夜连发五条动态,措辞激烈地控诉:
“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一句“善良如此艰难远非我想象”,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以“佛系老板”形象著称的企业家,玉石俱焚的决绝。
于东来的退网威胁
网红时代的信任危机
故事始于2025年4月初,玉石博主“柴怼怼”突然连发29条视频,指控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获取“百倍暴利”。
一切始于2025年4月初。
抖音玉石博主“柴怼怼”在抖音连发多条视频,声称胖东来“用商超引流高端客户,靠低成本玉石收割百倍暴利”,更放话“3万元玉石不如同行3千元货色”“毛利率高达100倍”,甚至暗示存在偷税漏税。
这些没有检测报告、成本数据支撑的指控,却在平台算法助推下斩获超高播放量,评论区更涌动着“原来胖东来也是奸商”的声音。
面对这场“信任危机”,胖东来选择了最“笨”的方式——把底牌摊在阳光下。
4月8日,胖东来公布财报:2025年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仅2190万元,占集团总营收0.34%,毛利率20%,远低于行业30%-50%的平均水平。
更狠的是,他们公开了玉石定价标准:10万以下商品毛利率20%,10万以上15%,支持第三方检测“假一赔十”,甚至晒出供应商资质审查、三重质检流程和一物一码溯源系统。
但“柴怼怼”并未收手。他在小号直播间嘲讽胖东来“财报作秀”,扬言“谁敢包庇于东来,就让谁下台”。
4月25日,胖东来正式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索赔500万元,成为许昌中院受理的首例“短视频打假侵权案”。
这场对决在五一假期迎来高潮:5月3日,于东来连发5条动态,直言“若法律不能主持公道,我将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
这不是情绪化威胁,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绝望呐喊——当全网围观“神仙企业”被流量绞杀时,胖东来用退网宣言撕开了碰瓷网红们的遮羞布。
而柴怼怼也用29条视频,把一家年营收170亿的企业闭上了绝路。
抖音“求生式封杀”
治标不治本
5月3日晚,抖音黑板报发布公告:下架柴怼怼29条侵权视频,限制其投稿权限一个月。
这招“快刀斩乱麻”的操作,被网友调侃为“平台求生欲拉满”——
既回应了于东来对“纵容造谣”的指控,又保留了“以司法结果为准”的退路。
但细读处置流程,平台的困境暴露无遗。根据公告,抖音在接到胖东来投诉后,曾要求补充“利润靠玉石”等指控的驳斥证据,直到5月3日下午才完成审核。
这种“先补证据再处理”的节奏,无疑给企业维权增加了不少难度。
毕竟开具证明,并不是企业想开就开,办什么事都需要流程;而当证明或证据到手,谣言或许早已散步全网。因此,封杀只能治标,无法治本。
当然,平台在“企业维权”与“言论自由”之间要实现平衡,也并非易事:若偏向企业,可能被批“打压批评”;若放任争议,又可能卷入法律纠纷。
柴怼怼的“碰瓷式营销”,也曾一度奏效。其近90天直播带货销售额达50万-75万元,粉丝量从20万飙升至28万。
但账号封禁后,柴怼怼的舆论风向急转直下:
其曾在直播中自称“满清皇族后裔”,但网友扒出其父亲是卖假玉的小商贩、姐姐是英语老师,所谓的“高官亲戚”纯属编造。
更讽刺的是,其自称“玉石专家”却无专业证书,早期还卖过祛湿茶、假酒等问题商品。
明晃晃的地域歧视
胖东来虽以“受害者”形象博得同情,但于东来的“退圈威胁”亦被小部分网友视为“道德绑架”:
“用关店要挟公众,是不是玩不起?”
在流量至上的喧嚣中,这种盲目的舆论从不会缺席。
不过,胖东来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除了起诉索赔500万元,向法院提交完整证据链,还通过官方账号连续发声,将维权过程透明化,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诉讼狂魔”胖东来
柴怼怼并非胖东来今年唯一的诉讼对象。
此前的”红内裤”事件同样闹得沸沸扬扬。博主“两个小段”称购买的内裤掉色致过敏,胖东来耗时15天委托三家检测机构出具53页报告自证清白,仍以“传播误导性信息”起诉索赔100万元;
经济学家宋清辉因多次批评胖东来“缺乏核心竞争力”被起诉,目前进入证据交换阶段;
浙江嘉兴的“胖都来”卖场,因名称、装修高度相似,已被胖东来指控,律师函已送达。
从碰瓷博主到山寨企业,这些诉讼背后,都是胖东来对“透明化商业模式”的殊死捍卫。
胖东来的“裸奔式经营”,本质是用极致透明换取消费者信任。
其自有品牌SKU超100个,销售额占比30%,单品年销售额过亿;羽绒服进货价498.7元,仅加0.3元销售。
这种“反商业逻辑”的做法,在赢得消费者的同时,也让利益相关者感到忌惮。 但透明化经营的代价高昂。
为保证品质,胖东来的熟食、鲜切水果执行“当日未售必报损”政策,水产需吊水暂养5-7天,仅此两项就拉低生鲜品类毛利率15%。
但网红用“百倍暴利”等话术进行攻击,让这种高成本投入反而成了“心虚”的证据;其2024年纳税6亿元,合规成本远高于同行,却成了“造假者”眼中的肥肉。
当“柴怼怼”们用片面信息解构这种透明时,胖东来不得不举起法律武器——因为每一次不实指控,都在瓦解它用20年搭建的信任金字塔。
总结
柴怼怼事件暴露了网红们“碰瓷式营销”的猖獗。
根据抖音2024年《违规蹭热不当获利内容治理规范》,平台严禁以“揭黑”“揭秘”为噱头诋毁行业或商品,但此类行为仍屡禁不止。
胖东来的遭遇,是实体企业在流量时代的缩影。当“职业碰瓷”成为产业链,当“质疑”异化为“造谣”,企业的沉默只会助长恶行。
正如胡锡进所言:“互联网决非法外之地,正气必须树起来。” 胖东来的“笨拙”,恰恰是零售业的未来。
这场诉讼的结局尚未可知,但意义已超越个体恩怨。它是一堂关于“信任构建与摧毁”的商业公开课:当企业把底牌摊在牌桌上时,如何防止被泼脏水?
当“质疑”异化为“造谣”,言论自由与商业尊严的边界何在?
“如果胖东来都要被逼退圈,以后我们还能相信谁?”
这个问题,值得整个业界深思。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