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长久的沉寂,今年的旅游市场迎来了强势复苏。尤其是进入六月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热度火爆异常。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长232%,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
随着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虎啸商业评论》也注意到,各大研学机构的服务价格,从低至100多元的一日研学,到高到10万元的外国研学应有尽有。
与普通旅游相比,研学游价格翻倍。研学项目似乎也受到了投资方的青睐。
据执惠统计,2017-2018年间,共发生16起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领域融资。2019年,青少年研学旅行平台青蛙研学宣布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业内指出,亲子游、研学游市场空间广阔。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有望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但与此同时,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消费的新兴业态,尚未形成标准化与专业化。大量营利性的研学机构,出现研学课程质量与广告宣传货不对板,学生安全无法保证等乱象。
01、混乱的研学项目,带小学生去参观互联公司
研学旅行是结合学习和旅行的教育活动,通常由学校或专业机构组织,包括多个主题和学科,将亲身参与到实地调研、考察和学习活动中,通过实践与观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受众群体主要为中小学生。
市场急速膨胀背后,研学项目花样百出,走向了“混乱”,偏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比如,虎啸就观察到,有机构竟然组织小学生去互联网企业进行研学参观。
有网友还在网上描述了类似研学旅行的过程:“先绕我们工位一周,参观当代互联网打工人惨状,然后又去到公司健身房,围观不认真上班的人摸鱼健身。”
7月中旬,光明网记者发现,清华大学东南门外,一群群身着整齐的学士服、戴着靓丽学士帽的中小学生,正急切地围绕着“清华大学”的校名标牌,纷纷拍照、录像。
拍完后,孩子们又就匆忙赶去了不远处的清华科技园创业大厦,听自称是清华学生的人演讲。但实际上,这些孩子们原本应该去到清华校园的教室里,无奈导游约不到票,才临时改了地点。
除了服务流程不够严谨,还有一些项目涉嫌货不对板、虚假宣传和价格虚高等问题。
比如,某机构推出“到中科院学科学”“与科学家面对面”的宣传口号,实际上就是去中科院自动化所一间对外开放的餐厅吃个饭,或是去对外运营的中科院植物园游学。
再比如,徽州行4天3晚的研学产品价格在3000元左右,而类似的安徽4日游价格仅要1500元左右。同样的路线,研学游却要比普通旅游高出一倍。
关于收费问题,此前有媒体调查后发现,许多研学机构和传统的旅行机构合作,前者设计出的项目以最低价报告旅行社,旅行机构再结合自己的成本和利润报给一些学校。学校如何定价,旅行社也没有最高上限规定。
当然,虎啸也看到,旅行社也会自己设计研学项目,对外出售。可见,研学旅行项目的参与者身份各有不同,却都深处链条之上。
02、研学呈泛化模式,头部企业已上市
据了解,研学旅行市场在2017年刚兴起之时,国内参与主体主要还是围绕专业研学机构、亲子教育机构,营地教育机构。
但往后几年,涌入了一大批来自旅游和教培行业的转型者,以及大小不一的供应商、代理商等。
可以看出,研学旅行的重点在于教育和旅行,这也导致更多类型的项目纳入其中,使得研学旅行进一步升级为泛研学旅行模式。
目前,研学旅行市场进一步细分为三大板块:“研学旅行”、“营地教育”以及“国际游学”。每个板块包含各种细分产品,而且这些板块之间相互交织,没有绝对的界限。
整个行业的运转流程,大致有三种:
第一,是研学机构、教培机构首先发起,然后旅行社来承接执行,包括酒店、交通、餐饮等。
第二,是研学机构和教培机构还有营地机构自己与学校合作,学校来统计报名人数,交接给机构执行。在这其中,如果涉及海外研学,还要有留学机构的参与。
但第三种就是更直接,这些参与的机构自己独揽全流程。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从事研学业务的企业已有3万家,而就在 2021年这个数字还只是1.08万家。尤其是今年以来,入局数量呈现惊人的增长态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23年前5个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高达322家,同比增加近80%。
海量的入局企业中,已经有头部企业抢先一步登陆新三板上市。
比如,由清华校友,于2016年创立的世纪明德,专注中小学生国内外研学旅行、夏冬令营业务,在2017年就已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其中收入的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于其国内研学业务,该业务板块在2017年实现了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62.87%。
还有“携程游学”、“宝贝走天下”、“学知修远”、“麦淘亲子”、“东方阳光”、“中凯国际”等。
可以确定的是,研学业务不仅成功帮助企业上市敲钟,也会明显拉动当地餐饮的消费增长、机票需求激增以及保险服务的活跃。
据官方媒体报道,此前,随着研学团队的增多,某地方的天文小镇住宿、餐饮业也十分火热,每天基本处于爆满状态。
6月底,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暑期出行前瞻报告》,由于出行需求旺盛,今年暑期(7月1日至9月1日)机票价格将保持高位,平均价格较2022年同期上涨约32%,较2019年同期上涨约5%。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在热门目的地中,今年暑期阶段,成都机票价格增长5%,广州增长13%,天津、青岛、昆明、长沙增长15%,北京、上海增长两成。
保险服务方面,目前已有多家保险机构,推出针对性的独立的研学游保险。未来,相关保险服务也将更完善。
03、狂飙突进的研学旅行,企业有勇更要有谋
为什么研学市场如此热门?实际上不外乎两种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第一,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双减背景下,学校和家长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
第二,社会需求巨大。
据统计,2020年中国3-15岁的在校学生总规模已超过2亿达到2.05亿人,这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构成了中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目标群体。
根据2021年中国城市家庭消费调研来看,在拥有3-15岁子女的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其子女教育开销占据整体消费的21%以上。
所以,研学企业的C端群体不仅基数大,需求和付费意愿也更强。
市场的高速运转,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固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无论从消费者权益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整个研学市场还处于鱼龙混杂阶段,企业竞争不能仅凭逐利心态,撒钱入局。
还要仔细思考未来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如何实现、专业精细化运营。
就目前来看,研学服务涉及横跨多个行业的机构加入,使得当前的研学业务集中程度低、流量涣散、竞争格局分散。
据广东省研旅研究院调查,目前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仅占整个市场的1%~2%左右。
也就是,现在的市场尚处于混战状态,还有很大的竞争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后续一定会进入洗牌阶段、竞争白热化。那些仍然保留野蛮风格、专业程度较低、上下游整合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
那么企业如何在热闹归寂后,突出重围?
首先,是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质量,实事求是规范宣传。
其次,是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并完善自己的产品标准,形成标准的流程、体系。
最后,是建设人才引入制度,广纳专业的人才。
因为一般从事研学行业最主要的是旅游专业和教育专业的,但彼此却有结实的壁垒,这就导致搞教育的搞不好旅行服务,旅行搞得好的,却不知道怎么边旅行边教育学生。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出现文章前面写的参观互联网公司的原因。
总结而言,当下,研学旅行因混乱的服务被推至公共视野,也令其商业发展受到关注。
从多个方面分析来看,研学旅行领域还是刚开垦的野地,随着资本、人才、政策的加持,将促使行业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或将实现更大的繁荣。
未来,入局的企业厮杀也将更为激烈,谁能争夺头部梯队的一席之位,谁才能在竞争的激流中异军突起,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让他们再奔跑一会儿。
本文由虎啸商业评论(ID:managerclub)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