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险被薅羊毛?业内建议保险业加强大数据分析、建立反欺诈监测系统

运费险被薅羊毛?业内建议保险业加强大数据分析、建立反欺诈监测系统
2024年06月26日 15:47 商业观察杂志社

一年一度“618”电商消费狂欢节刚刚落下帷幕。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8日23:59,京东“6·18”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超15万个中小商家销售增长超50%。截至2024年6月18日24点,天猫618有190多万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背景下,运费险备受关注。由于某品牌方发表关于“运费险”的相关观点,更让运费险一时间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资料显示,运费险初衷是为买家和卖家提供退货运费的保险服务。运费险的运营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起初,淘宝平台与华泰保险合作推出运费险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参与运费险的运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包括华泰保险、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国泰产险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提供退货运费险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投保运费险的商品,购买决策门槛更低,更容易转化,对于商户来说,可以帮助其提高交易额,捕捉到更多犹豫客户的购买需求,同时降低售后纠纷率。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可以更放心地购买产品,交易更安心。

然而,在运费险施行过程中,也客观呈现出一些现象。例如,上述品牌方指出的运费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退货率升高,使羊毛党获利。

那么,从保险业角度,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强调,加强大数据分析,完善风险评估和定价;建立反欺诈监测系统,识别异常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各方的合作,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完善费率定价机制和理赔机制;完善运费险模式,实现消费者、商家和平台的共赢。这种“薅羊毛”行为利用了退货险的规则漏洞,本质上违背了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和损失补偿原则,属于保险诈骗行为。保险公司应当完善承保及理赔规则,联合相关部门对保险欺诈行为应该严厉打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直言,解决该问题正确的路径唯有科技化。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基于更丰富和准确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定价,优化定价模型;对于退货率较低的优质消费者,可以提供更低的保费优惠,而对于退货风险较高的消费者,适当提高保费。第二,建立反欺诈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异常的退货行为和羊毛党特征,加强风控措施,保险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共享数据,加强对恶意退货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第三,设定合理的理赔条件和额度,避免过度赔偿导致的利益失衡,对于频繁退货的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理赔次数或降低理赔金额。第四,创新产品设计,开发多样化的运费险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如推出针对特定商品类别或特定时间段的运费险产品。

另外,针对如何合理平衡险企、平台、消费者等各方利益,郭金龙指出,保险公司应该强化风险控制,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客户身份识别等技术,甄别异常退货行为和骗保行为,对高风险用户采取限制措施。加强消费者教育工作,让消费者了解运费险等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作用,遵守规则和法律,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退换货,避免恶意骗保。加强与电商平台退换货全流程合作和信息交流,强化对退换货流程的监管,完善运费险的赔付机制,堵住漏洞,防范“薅羊毛”行为的蔓延,促进运费险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运费险的承保方,国泰产险方面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2023年其为多个电商平台提供了运费险,业务规模超过40亿元,较2022年有一定增长。作为保险端,不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完善我们的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致力于从客户第一出发满足商户和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提供更完善的退运服务体验。另外,保险公司需要跟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退货行为,对高风险用户采取限制措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