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拥有国倚仗手中的核力量作为威胁,迫使敌国或潜在敌国因面临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手段叫核威慑。
2003年开始,网络上便开始流传着一篇所谓的“核捆绑”战略的文章。一直到现在,导致人们将其奉为真理,一些网络机构将其收录于互联网条目中,更甚者还将其出版于书籍中。
“核捆绑”战略
在这所谓的“核捆绑”战略中,核力量弱小的国家可以将一个核大国的核武库变成了自己的力量倍增器,从而达到防止另外一个核大国可能强加给对自己的核战争。
展示中的伊朗弹道导弹
“核捆绑”战略提出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对其自正其说:
1.美国和俄国的终极核战略都是“全球毁灭”战略。
2.核大国建有自动化核反击体系——“死手系统”,即在首脑指挥机关被消灭的情况下,可自动打击预先设好的打击目标。也就是说,一旦国家的最高首长机关和指挥体系被核突击消灭或瘫痪的话,“死手系统”将自动发出核密码及核打击指令。该系统与各个导弹相连,可以自动分配打击目标。此系统不会分辩打击的目标是不是攻击发起方,只是按照预定程序进行打击。
因此,“核捆绑”战略的目的在于:
1.一旦爆发核战争,所有的核国家将被拖入核战。
2.出于第1条的顾虑,当爆发战争的时候,核国家(尤其是核大国)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
3.由于第2条的原因,所有其他的核国家在可能爆发核战之前就会积极从中斡旋,而不是袖手旁观。
对于此学说的提出者还举例:
当A国拥有核武器,但是其核打击能力不足以覆盖到它潜在的敌人D国(这是一个同样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于是,A国将它的核捆绑对象设定为B、C两个国家--因为他们在A国的核武器能够打击到的范围,即使B、C两国与A国关系非常友好。当D国与A国爆发战争时,若D倚仗其实力,对A发射核弹。则此时,虽然A的核武器打击不到D,但是根据其“核捆绑”的策略,A会将其有限的核弹全部发射到B、C两国的首脑机关,而“死手系统”也将被激活,从而将B、C两国拖入核战争。如果B、C国家也制定了适应他们自身实力的核捆绑策略,则会有更多的国家卷入核战争,进而引发世界全面核战。
杀伤标尺下的城市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这个“核捆绑”战略学说的逻辑是这样的:
1.“捆绑”和“陪葬”,也就是自己国家实力下降(完蛋),也要让所有的国家实力下降(完蛋),因为这样能保证“我们没亏”。
2.“死手系统”由于一旦触发,就是世界末日。(请注意在“核捆绑”战略学说里“死手系统”被设定为自动AI判定系统)
然而现实中是这样吗?首先根据“捆绑”和“陪葬”的逻辑性推理:
1.当A大国使用核力量打击了B小国,在B小国无法直接对A大国进行报复的时候,B小国选择对C大国进行核打击,原因只是C大国的核力量能够打击到A大国。请注意,因为B小国已经遭到了A大国的核打击,且不论在这次打击中,B小国能保留多少核力量。假设在B小国对C大国的打击中,C大国的社会财富受到巨大损失,但是有能力恢复。这时候C大国唯一应该核反击的目标应该是B小国,因为B小国的核力量已经被消耗殆了,因此核反击B小国是没有成本的,如果此时核打击其他任何一个有核国家都会导致C大国遭到报复,从而彻底死透———丧失恢复的一切可能。
2.假设C大国的社会财富在B小国的核打击下受到巨大损失,已经完全没有能力恢复,则C大国唯一应该核反击的目标还是B小国,因为在非理性复仇的极端心理下,怒火都应该飞向B小国。3.如果在C大国遭到B小国的打击后,C大国希望核陪葬,希望“拉低别人”/“拉别人下水”,这就证明了C大国没死,至少没死透,因为只有这样,做跨国实力的比较才是有意义的,只有你还是一个玩家,游戏中,比分的比较才是有意义的。这又回到了第1点:C大国更不应该疯狂反击其他国家,因为这会导致它被彻底死透,更亏。
运输中的印度洲际弹道导弹
“核捆绑”战略学说就好比村子里一个小孩,指着一个成人说不要惹我,要是敢欺负我,我就去打另外一个成人,然后全村人一起死!这就是核捆绑的逻辑,完全不顾忌国家战略的一厢情愿,仿佛大国核武库成了核小国要挟世界的筹码。一个小孩打了成人,即使是强大的武器,成人受伤了!但是在“核捆绑”理论中,这个成人还有能够对全村人进行打击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个成人即使被小孩打了!但是他依然拥有巨大的力量威慑全村人,请问这个时候,他应该打全村人,然后一起死,还是把那个小孩按在地板上摩擦?
这不是一个感性的问题,既然在“核捆绑”理论中,核小国可以以突然打击一个无辜核大国来要挟或者自重,那么核武红线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一个国家本来的国力就不如别国,如前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他当时的核武库,比中英法加起来还多,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第三大核武拥有国,但是别的方面,比如经济实力不行,那么为什么类似的国家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直接“核捆绑”呢?如果敢于捆绑打击一个无辜的核大国,也就不必要在乎自己是否遭袭了,反正我国一开始综合国力就弱,不如干脆直接实现“政治经济实力的平衡”—通过所谓的“全面核打击”,让各国都被“向下平衡”,从而与自己在一条线上?
核大国既然知道一个核小国袭击自己,或者袭击另外一个核大国就可以让全世界引发全面核战争,甚至是世界毁灭,自己的核武库成了他人的力量倍增器,那么为什么不先发制人,联合起来直接彻底摧毁那个核小国?
这就是所谓的“核捆绑”战略学说里关于“捆绑”和“陪葬”逻辑的自相矛盾之处。
演习中的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
在所谓“核捆绑”战略中,它无法提高威慑的可信度与可行性,核捆绑”既没有官方资料支持,也没有现实证据。
现实世界中的拥核国,采取的是“威慑”战略,,威慑敌国和潜在的敌国(也可以理解为敌国盟友),任何一个拥核国家都不可能将全世界都置于本国核力量打击范围,但是我们能够理解将敌国和潜在敌国(敌国盟友)纳入打击范围。打击敌国核力量和军事潜力或社会财富,而不是不分皂白地胡乱发射谋求“同归于尽”。作为一个军力建设指标,它无法节省资源办事。
如英国核威慑政策“莫斯科标准”,即英国核武库只需保持,能够摧毁一个莫斯科市大小的城市,就足够保证在战略上的对敌威慑。
某国武器试验
关于“死手系统”。
人类不可能将世界末日的钥匙,寄存于AI系统。
冷战时期美国战略预警系统曾经误报过苏联核打击,但是美国在最后一刻也没有执行“全面核反击”。当时国防部长回忆录中写到:我们是准备吞下这个苦果的,即使我们遭到重创
在前苏联解体后,曾经担任类似系统的操作员已经辟谣,而且证明该系统只是一个通讯系统,不是一个武器发射系统,唯一可以发射的是,在连续联络不上领导层的情况下,可以发射通讯火箭。
确实在前苏联核力量部队中,存在过类似于美国的“全面核反击”计划,在本国遭到核打击,首脑机关和领导层被摧毁的时候,由一到三位低级军官判定是否执行“全面核反击”。只是我们要知道,在那个极端时代,全世界基本分为两个阵营,一旦动手就是世界末日。
发射井中处于待命状态的战略核导弹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