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无限,天道永恒,古代张衡早就告诉我们了。

宇宙无限,天道永恒,古代张衡早就告诉我们了。
2018年11月10日 18:58 易道博识科技

“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东汉.张衡】

张衡(78年—139年),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开创者,堪称我国天文、地理学之鼻祖。其代表作《灵宪》,既是古代天文学名篇,也是世界天文史的不朽之作。《灵宪》的问世,使中国天文学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天文学家 张衡

张衡认为,天的直径有“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张衡所谓的“八极”,即是当时人类对宇宙的“可观测”部分的直径,谓之“天地”。譬如按现在人类对宇宙的“可观测”直径为920亿光年。自地至天,即以观测者为中心,天地的半径为460亿光年。此半径之外的“未之或知者”,则谓之“宇宙”。

八极之外为宇宙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张衡在《灵宪》中明确主张宇宙是无限的。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对宇宙有这么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张衡不愧为古代中国伟大的天文学家。

而做为宇宙的一部分的天地又是怎么形成的?张衡认为,天地的形成分三步。其一为虚无的“道之根”阶段;其二为阴阳初判的“道之干”阶段,其三为万物生长的“道之实”阶段。

天地阴阳初判

这里的“道”,即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道。天地未判之先,已经“有物混成”,但因阴阳未判,故一片混沌,此为道之根;继而阴阳初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沉而为地,是为道之干;接下来阴阳和合,交合激荡而生万物,道之实成矣!由此可见,张衡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道”为天地万物之始之母,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还是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天地意识、宇宙本根。

老子之“”道

张衡关于天地生成的“三道”论,体现了他的天体演化思想。主张从物质运动的本身来说明天地的生成,认为天地结构并不是亘古不变,而是从不间断地在发展演化。《灵宪》有言:“天道者,贵顺也”。道法自然就是顺从自然。老子的先天之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是说道之为一,天道有常;日月盈昃,星辰列张;永恒运行,顺道者昌。只有变化才是天地宇宙的永恒之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