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推动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推动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12月27日 16:59 元一能源

12月25日,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广州。该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白名单中唯一一个经中央科技委审议纳入的创新平台,每个技术领域仅布局1家。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汇聚产业上下游企业,培育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该中心致力于突破新型储能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新型储能企业的孵化正是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新型储能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能有效解决电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中心将打造多层次开放共享的研发试验检测实证平台,包括电化学储能等8大共性技术研发实验室、材料试验验证实验室等3大中试验证平台、电磁兼容等8大检测认证实验室,建设固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平台等2个实证试验平台。

重点布局两大领域:

新型储能行业本体及制造业技术: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超导储能、热(冷)储能、氢储能及其他新体系储能技术。

新质生产力创新技术:包含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能源、节能环保、现代供应链、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电力鸿蒙、碳交易等,推动储能行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创新方向。

未来,该中心将按照工信部要求,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目标,发挥产学研各方创新力量作用,参与重大项目规划,加大电网替代型储能创新示范和应用推广力度,围绕主要目标和任务方向尽快落实技术开发、测试验证、中试孵化成果转化、投融资及人才培养等相关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打通新型储能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到成果转移扩散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从最初的电力系统削峰填谷,逐渐拓展到新能源并网、微电网等领域,应用规模持续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350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200%。专家预计,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的总装机将再翻一番。

广东早早紧盯这一“风口”,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达到1万亿元。储能创新中心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平台为目标,力图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

应对行业挑战、突破发展难关,储能创新中心带来的一大效应是产业聚集。一方面,储能创新中心在新型储能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果向企业的转移转化,以企业在市场端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为导向,提升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自发向创新中心这一技术供给源头聚集;另一方面,也特别关注与企业联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证及首次商业化。

除了聚产业,创新中心还聚集高端人才。储能创新中心从多方面推动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聚集,打造新型储能领域人才高地。储能创新中心在广州白云和全国布局建设新型储能5大领域十大方向的“1+N”科研实证基地,并向全社会开放,吸引顶级人才团队进驻。同时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聚焦规模化储能装备和技术开展43项重点任务攻关。

广东已明确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4月,该省又发文提出,重点打造新型储能等一批万亿级、千亿级出口产业集群。

据了解,在此背景下,储能创新中心未来将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任务,实现新型储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拉动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超2000亿元营收贡献。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创新链”,正逐渐畅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