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315曝光了用户隐私泄露、网贷骗局等多重问题,字节跳动都纷纷踩中。这边315风波还未过去,抖音就再度爆出“刷赞骗钱”的丑闻,甚至将目光瞄准了学生群体。
“一单1-2块,日薪150-200,月挣3千。时间自由,单量不限,多劳多得。工资日结,无押金,无会费,新人入职奖励50福利……”是抖音点赞骗局常见的诱饵。在微博、贴吧等综合类社交平台上进行搜索,大量受骗学生发帖控诉,不难发现,在校学生依然是受骗重灾区。
今年1月,人民网、新华社就曾接连批评抖音刷赞骗局,“抖音点赞能赚钱,不是馅饼是陷阱”、“抖音正成网络诈骗新平台”。现在看来,抖音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如此将监管视为无物,暴露了字节跳动对违规内容的漠视不管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更是其流量至上、价值观缺失的最好佐证。
套路层出不穷 抖音骗钱没商量
据在校大学生杨悦表示,自己本着想“兼职赚点零花钱”的想法,加入一个同城兼职群。起初,杨悦还抱有“要是让我交钱就是诈骗”的警惕心,但是诈骗团伙一般会先让你试着做一单,并真的将钱打到账户。等到放松警惕,再将“杨悦们”拉进“老师”所在的房间,并告知做任务必须使用一款名价值98元的“微端”的工具。在购买完成后,再将你拉进另一个房间,开始第二重诈骗,即追加套餐费用,“交118元升级钻石会员,一旦出错要赔钱,公司承担错误而个人不用赔付。”
就这样,杨悦逐渐落入了诈骗团伙的圈套之中,在群内潜水四个月后依然没有追回被骗的钱。而这时候,群内成员规模已经从二百余涨到接近五百。显然,抖音已经成为的诈骗团伙骗钱的最佳渠道。
除了点赞骗学生群体的钱,抖音其他骗钱的套路可谓是层出不穷。315刚刚曝光“714高炮”骗局,抖音上同样存在。有用户表示,自从在抖音上点开一则“可以借钱”的视频后,就频繁收到现金贷广告。
“有手机号就借”、“到账快、利息低”是抖音现金贷广告常见的骗人套路。今年1月份,界面新闻报道,抖音对于金融行业的广告投放限制有明显放宽的趋势,但凡市面上叫得上名号的现金贷产品几乎都能在抖音上找到。据界面统计,抖音上已经出现了约50家左右的贷款产品,涵盖现金贷、P2P、网贷平台等各种类型。即便对于高利贷、暴力催收、恶意扣款等劣迹平台,抖音依然一路开绿灯,用户轻则遭受经济损失,重则生命受到威胁。
点赞骗局、现金贷诱导借钱,抖音坑骗用户的方法层出不穷,这与抖音审核不严、纵容不管脱不开关系。抖音为违规内容开门放行背后,用户沦为待宰羔羊。
劣币驱逐良币 今日头条让你变傻
抖音各种套路骗钱令人恶寒,更可怕的是今日头条却正在让你变傻。
今年315中,证件挂靠灰色产业链被点名批评,今日头条却还在为这类违规平台导流。在今日头条搜索“中级工程师”,不仅没有出现相关正面内容,反而是“中级职称工程师最新挂靠价格汇总”的链接赫然排在前列,各种中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均被明码标价,甚至广告语直接打出“挂靠出去,获得额外收益”,诱导用户。
无独有偶,2018年1月,央视《新闻直播间》曾曝光了今日头条推送“免考拿本科”的违法广告。不少用户被所谓的“免考”广告误导,缴纳上万元的“免考费”后,惨遭公司“跑路”,或者申退遭拒。
完全正面的关键词搜索,却都被今日头条导向证件挂靠、办假证、代考证等等网站,显然是利用算法推荐导向片面新闻。用户受骗遭受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坏处,更令人恐惧的是潜藏在暗处的风险,这种错误的、不健全的信息推荐,会使人们丧失判断能力。
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坦斯在《信息乌托邦》中指出:“信息传播中,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年轻人们在“信息茧房”中待的越久,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也就越弱。
而今日头条正是利用算法为工具,时时刻刻在研究我们,迎合我们需求,直接推送我们想看到内容,屏蔽我们不喜欢的内容,最终我们将被封闭在“信息茧房”里面。在这个过程中,算法看似在取悦我们,其实是在驯化我们,起初我们是主人,后来却成为算法圈养之下的奴隶。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看今日头条的人,会越来越片面,越来越傻。
事实上,今日头条的“信息茧房”背后,与其流量至上、崇拜算法的价值观脱不开关系。在流量为王的追崇之下,今日头条不停的以低俗段子、恶趣味的娱乐新闻去迎合人性弱点,围绕算法更多地推荐相关内容,而人工筛选环境的弱势与缺失,导致内容越来越媚俗化,内容劣币驱逐良币也成了必然后果。
抖音骗钱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今日头条的“信息茧房”却是精神上的荼毒,字节跳动App都逃脱不了伤害用户的本质。或许,面临人口红利置顶的大环境,重度依靠流量盈利的字节跳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务困境。特别是,政策监管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字节跳动App工厂流水式生产的产品纷纷触礁。无奈之下,字节跳动只能依靠算法吸引用户,为广告大开方便之门来缓解资金压力。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更像是末日之前的豪赌,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深渊。
字节跳动以算法为工具,用户反而被割的遍体鳞伤,其实工具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就像人民日报所批评的那样:智能平台的身上也应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只为眼前的流量而放弃了长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