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中国3》,为什么能揭示AI创业的所有答案?

《云上的中国3》,为什么能揭示AI创业的所有答案?
2024年06月14日 20:57 节点财经

文 / 六金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提出的第三定律说: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回顾近两年大模型、AIGC的诞生和发展,从当年的震惊四座到现在的百模大战,无不印证了这一定律。

这几天,节点财经的研究员们在朋友圈看到,许多科技圈人士都在聊《云上的中国3:剧变中的AI时代》这本新书。

相比于其他资料对于AIGC时代的无实物“描绘”,《云上的中国3》带来的最强buff,就是通过真实的走访,向我们揭开了——大模型、AIGC这些颠覆世界的“先进魔法”是怎么练成的。

01 100+企业深度探索:揭示AI创业的“所有答案”

为什么《云上的中国3:剧变中的AI时代》可以从科技圈、互联网圈、高校圈,最后破圈到普通人中间,书名(纪录片名)的后半句可以给我们答案。

剧变中的AI时代里,大家焦虑的不是我们将步入的AI时代是新事物,而是AI时代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我们读不懂、跟不上变化怎么办?

为了直接从底层的认知上解决焦虑,《云上的中国3》中,吴晓波和阿里云深入了100+AI企业。分别从计算机、互联网、医药、设计、电商、游戏、音频、金融、智能驾驶等离生活最近的AI领域,提供了更新、更真实的AI图景。

例如用vivo手机的用户可能会感受到,小组件“vivo看见”越来越智能了。不仅可以在镜头对准周围环境和物品时自动播报画面内容及文字信息,还可切换到文字、卡证、条码等多种识别模式。视障人群也可以使用「vivo看见」乘高铁出行,在路上“看见”风景、“分清”了酒店里的洗漱用品。这是因为vivo加紧大模型的研发,现在vivo基于阿里云PAI机器学习的千卡大模型预训练性能接近LLaMA(META旗下大模型)水平。

还有汽车行业,智能座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项目,理想汽车开发MindGPT、问界M9接入盘古大模型、吉利研发星睿AI大模型,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将汽车变成具有人格化的“汽车机器人”。

甚至平时刷微博,经常能看到微博街溜子“MBTI小行家”在评论区到处留言, “AI成精了”等话题经常上热搜,其实,我们的关注重点潜移默化中,已经被AI产物所占据。

在这个AI的大航海时代里,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些独具一格的技术和鲜为人知的机遇,但苦于新技术面对普通人不够“开源”,不过代表性样本已经被《云上的中国3》展现在我们面前,360度无死角地告诉了我们,智能原生时代的应用与未来。

02 100+企业重点解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密钥

节点财经发现,在吴晓波走访的100+企业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背靠背”的AI搭子——阿里云。

还记得去年以9块9价格和高质量AI写真照火爆出圈的妙鸭相机吗?业内都说它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跑通商业闭环的AI应用。

在这个“第一”背后,背负了很大的AI的算力压力,妙鸭相机上线不到一个月,算力需求暴涨数百倍,高峰期一度有成千上万的人排队,等待十多个小时才能出片。

这种需求至少需要几千台GPU服务器才能满足。如果是线下部署,估计妙鸭团队得投入十几好几个小目标,云上部署能为创业公司节省大量成本和时间,阿里云又正好是目前极少具备这样算力储备的大厂,所以妙鸭相机在阿里云上进行紧急扩容,应对暴涨数百倍的算力需求。

特别是有了算力做基础,妙鸭这个AI写真应用还能给用户不断带来新鲜感,最近,妙鸭相机推出“粘土特效”玩法,粘土热潮蔓延到了各个社交平台。

还有去年公测开服10分钟就达到100万人同时在线的逆水寒,背后是网易伏羲团队的AI让《逆水寒》手游中融入了多项AI驱动的创新玩法。

玩家与NPC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涉及对AI模型的调用,背后都需要智能算力的支持;游戏中的文生图、语音识别、文本转语音等多种类型的AI引擎,带来了技术复杂度的同时,也带来基础设施的高度。而阿里云基于多年累积的经验和能力,成为《逆水寒》手游宏大设想实现的技术和资源基础。

还有国内车企算力第一的吉利星睿,其算力能达到102亿亿次/秒,语言大模型总训练数据量超过3万亿token,星睿其实是基于阿里云搭建的“云计算、大数据、AI”一体化的计算平台,不仅算力足够,训练成本也是同行业最低。

现在,阿里云已成为中国大模型的公共AI算力底座。中国众多头部主流大模型都已通过阿里云对外提供API服务,包括通义系列、Baichuan系列、智谱AIChatGLM系列、姜子牙通用大模型等。

特别是随着产业化逐步深入,必将迎来大规模智能算力需求爆发。阿里云已在全球30个地域建设了89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3000余个边缘计算节点,将云计算的低延时、高弹性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传统行业拥抱AI,拥抱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秘钥。

03 100+企业接续扩容:做AI时代最开放的云

从吴晓波在明星企业的走访中不难看出,在阿里云算力底座的支撑下,调用大模型、自研大模型的成本和门槛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云上的中国3》还有不少普通人创业抓住AI机遇的“成功脚本”。

最近在宝妈圈,流行着童语故事AI绘本这个新产品。但其实童语故事创始人张华只是一个不懂编程的运营,去年AIGC的火热,他尝试ChatGPT把女儿的游玩经历生成了一个故事,再结合文生图工具将故事生成10张情节连贯的图片,一本专属于女儿的绘本就做成了。

张华觉得这个模式有潜力,就开始进入C端的创业,这个过程中,“童语故事”的开发几乎都跑在阿里云上,平均每个月IT成本才1万元左右。借助通义大模型这个“外脑”,一年后“童语故事”用户增长了700倍,一个完全不懂编程的创业者,做了一件十年前要靠搭建团队,至少砸一两百万钱才能成功的事儿。

不久前,一个四线城市的旅游局找到阿里云,要接入通义大模型做智能客服,应对“五一”假期旅游局App有大量游客咨询,智能客服可以24小时服务。很多我们觉得和“云”无关的场景,如今都在积极上云,所以生活中并不缺丰富的AI应用场景,这意味着每一个细分场景都有可能被AI重做一遍,升级成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普通人可以在其中寻找自己专长的机会。

要释放这些方式,首先需要让所有人使用大模型的门槛逐步降低。

除了通义大模型很受欢迎外,现在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阿里云采取了三个策略,产品降价,降低企业用云门槛;其扭转只重视大企业的惯性,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帮传统行业找到上公共云之前的过渡方案。企业们站在阿里云肩上,可以跳过一切前期的IT基础投入,直接进入“看世界”的阶段。

其次,开源开放战略正为阿里云带来新的商业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通义大模型通过阿里云服务企业超过9万、通过钉钉服务企业超过220万。为了扩大企业朋友圈,阿里云还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的AI模型社区魔搭和模型服务平台百炼,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

现在,企业可以完整地把所有的资源包括数据库,数据的一些计算、存储、加工的整个链路搬到阿里云。业务上云之后,增强了稳定性、降低了运维成本,省去了不同行业重复造轮子、重复开发的精力的投入,能够让研发团队专注于打造产品。

有机构指出,阿里巴巴在中国有望再现微软和亚马逊的云成功,上个财季,阿里云的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AI相关收入增长加快,持续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阿里云还立下了一个flag,“剔除集团内客户的商业化营收在2025财年下半年能重返双位数增长。”

有着开放的算力平台、开源的自研模型、优质的模型服务,阿里云正在帮助AI时代的每个(拟)从业者抓住机遇。做AI时代最开放的云,不只是阿里云想为企业、创业者提供价值,更在为AI时代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创造价值。

仅仅通过这篇文章,来概括一个巨变中的AI时代,可能还不够深刻。因为阿里云正在支持新技术浪潮中的开发者们,继续创造无法计算的价值。所以不如立刻行动,直接去看看这本“AI必读书”《云上的中国3:剧变中的AI时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