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抄袭互撕上热搜,在线音乐平台还有新故事吗?

又因抄袭互撕上热搜,在线音乐平台还有新故事吗?
2024年11月28日 20:46 节点财经

文 / 一灯

安静许久的在线音乐市场又吵起来了,这次是因为播放器的原创归属问题。

11月25日,网易云音乐发布长文公开指责QQ音乐“抄袭”其音乐播放器DIY功能以及其他原创设计。

图源:网易云音乐微博

有趣的是,QQ音乐方面尚未作出回应,和QQ音乐同属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酷狗音乐率先开了口,在微博上“正面硬刚”网易云音乐称:“话说,自定义播放器背景的DIY功能不是我先做的么?”并附了2023年10月发布的关于介绍自定义播放器的视频。

图源:酷狗音乐微博

这下好了,前三的音乐平台都凑齐了。

按理说,有时候,品牌“掐架”也是一种营销方式。例如汉堡王和麦当劳“相爱相杀”几十年,拼产品,拼优惠,还拼营销创意,也算是互相成就。

(麦当劳的高速广告牌:“再走5公里,你就能吃到麦当劳,而最近一家汉堡王要在258公里外”。图源:4A广告社)

(汉堡王的反击广告:“麦当劳无处不在,但汉堡王则更加特别和值得寻找”图源:4A广告社)

品牌之间的“争斗”戏码往往能够引发大众的好奇与关注,自带流量与话题度,不仅能有效增加品牌曝光,甚至能短时间内拉动业绩大幅上升。

但可惜的是,在线音乐行业没什么钱赚,但确有不少架可以吵,而且是“真情实感”地吵。这个曾经前景一片大好的行业,随着市场逐渐趋于成熟,似乎正在悄然进入一个“熬日子”的阶段。

01 酷狗加入战斗,音乐平台积怨已久

其实,这已经不是在线音乐平台之间第一次起冲突了:

早在2010年,酷狗音乐就曾公开指责腾讯旗下QQ音乐抄袭其“歌词逐字精准”技术;

2014年12月,网易云音乐因200首作品涉嫌侵权,被酷狗音乐起诉,之后网易云音乐反诉酷狗音乐侵权;

2019年11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因周杰伦作品产生版权纠纷。一案审理终结,腾讯音乐获赔85万元;

2021年2月,网易云音乐官方微博曾发布过一封致酷狗音乐的公开信,表示酷狗音乐一直以将网易云音乐新功能“酷狗化”为首要目标和工作方向;

2022年4月,网易云音乐发布《网易云音乐关于起诉腾讯音乐不正当竞争的声明》,从跟随式抄袭产品创新、非法盗播无授权歌曲、批量化冒名洗歌,再到“分区域播放”逃避监管,列出腾讯音乐的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表示已正式提起诉讼。

看得出来,随着在线音乐市场进入存量竞争,在线音乐平台们“吵架”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这一次,网易云音乐除了炮轰QQ音乐抄袭其音乐播放器DIY功能,还在声明中详细回顾了QQ音乐近年来的“模仿”,例如“模仿”网易云音乐的黑胶播放页面、一起听、故宫主题播放器等。

图源:网易云音乐微博长文

从网易云音乐发文内容来看,QQ音乐确实给人以亦步亦趋的感觉。但从法律角度而言,网易云音乐的这番“控诉”只能在舆论层面产生影响。

要知道,《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只有大量地抄袭,才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如果只是模仿竞争对手几个功能或者界面设计,不足以让法院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况且,很多时候,在诉讼当中被指责抄袭的一方会进行举证,或是指责别人抄袭的一方不排除也借鉴了其他第三方的设计,这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维权难度着实不小。

总之,这些年,在线音乐平台之间的吵吵闹闹已经家常便饭了,而每次争吵的核心问题基本都是围绕“创新”。而大平台之间相互模仿、相互抄、又相互指责,其根源在于整个行业无论是创新空间还是发展空间都已接近天花板。

02 各打五十大板,用户也有满腹怨言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后,中国音乐行业投融资数量持续下降,到2019年中国下降至36起,中小型资本开始逐渐退出在线音乐市场,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而国内主流音乐平台的商业模式:在供给侧,平台处于下方,音乐版权类公司话语权较高,且平台需支付高额的版权费用;在需求侧,国内用户付费习惯仍需持续培养,且让广告和体验形成平衡也是一大难题。

并且,据灼识咨询的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为7.44亿人,同比增幅仅有3.7%。这当中,90/00后用户占比达到54%,是市场的主力军。

这意味着,在如今已没有独家版权的时代,平台不可能靠有限的曲库资源牢牢绑定追求新鲜、刺激体验的Z世代年轻人。

于是我们看到,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曾大力扶持过音乐直播、K歌、社交等业务。只可惜,这些服务也滋生了不少乱象,最终迫使监管机构出手整顿。各个平台也只能回到原点,靠在线音乐服务守住自己的江山,“死抠”界面设计、自定义功能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的“网易云音乐炮轰QQ音乐”的事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网友们的反应。

图源:网易云音乐微博评论区

经《节点财经》整理,从热搜下的评论大走向来看,网易云和QQ音乐算是被网友们各打了五十大板,用户对两家音乐APP的体验感都不算很好,总结起来就是:

● 网易云音乐:版权太少是硬伤、歌曲推荐不够精准、页面不够简约等。

● QQ音乐:用户界面花哨复杂、广告较多干扰体验、调整后的会员权益不够人性化等。

而这些问题也反映到了两家的财报里。

2023年,腾讯音乐全年总收入为277.5亿元,同比下降2.1%,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33.8%。仅就营收规模而言,这已是腾讯音乐连续第二年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网易云音乐虽然在2023年首次实现了全年扭亏为盈,但其总营收为78.67亿元,同比下降12.51%,能扭亏为盈全靠其营业成本较2022年的减少了将近20亿元。

步入2024年,第三季度,网易云音乐净收入为20亿元,同比仅增长1.3%;而腾讯音乐第三季度总收入虽同比增长6.8%,为70.2亿元,但整体月活跃用户数出现下滑趋势,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月活跃用户数同比下降3%至5.76亿。

可以看出,不管是腾讯音乐斥巨资构建的版权库,还是网易云音乐耗费大量精力打造的社区,现在都越来越留不住用户了。

03 与其互相伤害,不如一起做大蛋糕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约为322亿元,同比增长33.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95亿元,相应的音乐衍生社交、娱乐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100亿元。

尽管大众听歌需求的基本盘始终都在,不会出现大规模地缩减。但是一些人的听歌方式、习惯已经发生转变,一些其他平台对音乐受众的分流效应也日益显著。

如今市面上常见的音乐平台可大致分为三类:以音乐在线播放功能为主的传统数字音乐流媒体平台、将音乐与短视频融合的短视频音乐平台,以及结合音乐播放和传播等多种功能的社交性音乐平台。

而如果具体来看,不同的平台也有不同的音乐策略。

例如,近些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不仅成为了年轻人发现和消费音乐的重要渠道,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碎片化、社交化的音乐体验。

于是,字节跳动推出“汽水音乐”APP,通过“免费+广告”的模式抢占市场;快手从版权和创作入手,与上百家音乐版权公司达成合作,平台上近50%歌曲使用量由非爆款歌曲贡献。

而从2020年起加大音乐垂类运营的小红书,策略是首先邀请一批说唱歌手入驻,包括刘聪、小鬼王琳凯、马思唯、梁维嘉、李大奔等。

待这些歌手发布的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后,再将品类拓展至电音、乐队、古典、黑胶、氛围音乐等各个细分垂类,同时举办音乐活动以吸引更多音乐人、厂牌、演出主办方等入驻。

图源:小红书

当用户的听歌习惯、注意力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这些巨头间的“互撕”结果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不管谁是“老大”,传统数字音乐流媒体平台的用户都在流失。

因此,《节点财经》认为,这些音乐巨头们要做的不是如何争版权争功能,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它其实是在满足核心音乐爱好者的需求,而这类人群规模在全体网民中占比并不高。当下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大开脑洞、吸引更多非核心的听歌人群,做大在线音乐行业蛋糕。

比如:

● 联合活动与演出:通过平台间互联互通,拓展音乐场景。例如多个平台可联合策划虚拟演唱会,让不同平台的用户能够一起在线观看,并进行互动;

● 丰富会员权益: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订阅选项或增值服务。例如提供独家内容访问、线下活动参与权、高品质音乐体验等;

● 更多跨界合作:与视频、游戏及其他数字媒体结合。例如游戏中的背景音乐选择,让玩家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轨,提高平台曝光率;

● 引入VR、AR技术:例如可以利用VR技术举办沉浸式演唱会,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享受现场表演;通过地理位置服务,将AR技术应用于现实场景中,在特定地点收听相关歌曲或查看相关信息。

现如今,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和竞争的加剧,音乐平台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内容创新,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或许对于传统音乐流媒体平台来说,劲敌不是老对手,而是新玩家;危机不来自行业内,而在行业外。唯有把行业天花板升一升,才能不让日子越过越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