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再次陷入困境,欠款诉讼、客户投诉……没有造血能力的ofo就像一个无底洞,资金缺乏的痛点再次将其推向了死亡边缘。秋天已至,接下来,瘦弱的ofo又该如何度过寒冬?在众多业内人士眼里,共享单车目前遇到的困境,只是整个共享经济行业的缩影。如此看来,共享经济到底是不是时下刚需?
从郑州机场滴滴事件到乐清女孩遇害,让如日中天的独角兽滴滴显得落寞了许多;而另一边共享单车这个曾经的风口并没有因为炎热夏季的结束而迎来订单量的再次攀升,而是随着摩拜卖身,ofo同时也深陷“命不久矣”的舆论风波之中。共享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再次引人深思。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在1978年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其发表的论文《社群结构与协同消费》中提出。他们认为,协同消费是一种满足日常需求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日常活动。而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对分享经济的定义则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这是滴滴一直以来的口号,由此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实践才慢慢在国内流行开来。之后在整个国内市场上,共享民宿、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一大批处于共享经济范畴概念之内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流行开来。
同时这样的消费模式似乎也慢慢的被国内的消费者所接受。据悉,现在各个原始型创业项目的市场份额正在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资本也是扎堆儿式的涌入到这些项目中来。而现在的结果是除了网约车、单车、民宿这三个项目之外,其他的都已是偃旗息鼓。
日前,滴滴暂停深夜服务引发很多用户的抱怨、调侃和指责,刨除一些媒体炒作的嫌疑,客观来说,其中折射出人们对于共享出行的部分刚需。
在众多业内人士眼里,共享单车目前遇到的困境,只是整个共享经济行业的缩影。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辉表示,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各方资本对共享经济的投入已明显趋于谨慎,“早前大家的做法算是‘一窝蜂’,一个共享经济项目出来很容易获得风投资金,但现在则会仔细考虑其盈利前景。”
也有人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共享经济行业出现在大众视线,但他们内部觉得这样的情况不算“百花齐放”,这些共享经济行业大多数盈利模式不明朗,除了网约汽车,暂时没看到那个共享行业做得出彩。
现在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这两大关注度高、受众人群广的行业,或多或少出现与共享单车相似的困境。
但是,共享单车的头部玩家与网约车、共享充电宝一样,仍是资本的重点投资标的。究其原因,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用户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才是共享单车在资本市场中始终受宠的最根本原因。
在共享经济这个风口中,用户需求可以看作一个筛子。人们生活所需的赛道,逐渐走出头部玩家,市场逐渐成熟。
如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两个定义所表达的,共享经济,首先要有共享的“刚需”;同时,分享的是闲置资源。要实现共享经济的良性运转,必须在“刚需”和“闲置资源”上找到最佳结合点。否则,如果只是贴上共享经济的标签,没有触及市场的真正痛点,即使短期内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从长远来看也难以为继。此外,还可能造成新的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就是南辕北辙了。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