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一下传统的商品交换过程

审视一下传统的商品交换过程
2020年08月06日 16:22 电商大视界

商品交换得以成功,除了商品本身的流通外,还伴随着人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商品等价物的流动,有人将这些归纳为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我们可以具体审视一下传统的商品交换过程。

一个可以满足某种人类需求的物品,想要成为商品,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是将其特征和功用进行信息化,以传递给消费者。招牌、幌子、吆喝、包装盒信息、传单、广告文案等等,都是此类的信息化。制作招牌、幌子需要成本;对有限的消费者吆喝会耗费体力;包装盒的设计和信息的整理需要成本;传单和广告文案也要成本。

招牌、幌子、吆喝和包装盒信息与其对应的商品基本处于相同的物理位置,其中略有差异。招牌和幌子位于显眼的地方,便于传递给消费者,但这种信息本身位置固定,难于移动;传单与商品之间是物理分离的,宣传员通过自身的移动,可以将其传递给更远距离的消费者;吆喝随着商品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传递给沿途的消费者;而广告文案,则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完全摆脱了商品本身的物理位置限制,从而传递给消费者。信息化方式决定了其传播方式,不同的传播方式具有不同的成本。

信息化和传播之后,为了实现商品的交换,需要克服的是人和商品之间的距离,跨越这个距离是需要成本的。传统的方式一般是消费者需要移动到商品所在的位置。如果有多件商品需要购买,需要移动的距离将是一个可观的数量,为了降低消费者移动位置的成本,于是出现了集市,然后逐步演进成了商超、购物中心。而走街串巷的货郎子则进行着一个相反的过程,将商品移动到消费者所在的位置或者附近,但是其携带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

克服了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距离之后,消费者会进一步获取商品的信息,包括包装盒上的信息、商品本身的品相:质地、色泽、样式,以及价格等等。与一个商品相遇只能获取一个商品的相关信息,同时商家提供的信息可能不够全面,导致消费者不得不移动到多个不同的店铺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比较,这进一步抬高了商品交换的成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